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建雄 《中国安防》2014,(22):28-31
正随着铁路的六次大提速、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大建设,我国铁道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运力和速度得到极大提升,高铁和客运专线建设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速度的提升对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客运专线高铁建设,桥梁多、隧道多、公跨铁多,安全隐患增加,高铁的运行安全问题以及  相似文献   

2.
EN50129及其在铁路安全相关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列车不断提速给我国铁路安全管理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挑战,以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专门制定的铁路安全相关标准EN50129为指导,介绍并研究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体系结构以及在铁路安全相关系统中的应用。从国际安全标准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铁路安全相关系统研究和开发问题以及安全文件体系和安全评估体系,并根据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现有管理办法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其目的是要在铁路安全管理和应用中吸收或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建立适合我国铁路发展的安全标准和安全评估体系,推进铁路安全管理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切实保障铁路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四面八方     
武广铁路最大梁场制梁安全推进武(汉)广(州)铁路客运专线是我国第一条时速350 km长大客运专线,该线建设标准高,路基要求零沉降,技术新,其双线简支箱粱重达900 t,在我国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研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突发传染病发生流行特点,对铁路客运专线传染病疫情发生可能性进行了评估,确定铁路站车须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种和应当注意监测的传染病种。提出以呼吸道传染病和消化道传染病防控技术措施为着力点,加快建立铁路交通系统突发传染病防控体系,构建快速高效的客运专线传染病防控应急机制思路。研究设计了适应铁路客运专线运营方式的突发传染病防控体系,三位一体联控机制,疫情风险评估机制方案,提出实现铁路客运专线卫生防疫应急机制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5.
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对安全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我国铁路的安全管理应该向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推行安全评估制度,研究建设行车安全保障系统,提高安全监察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我国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的高铁事业发展迅猛,铁路建设也带来了征地、拆迁等补偿和安置等问题。世界银行有较丰富的移民安置经验和先进的移民安置理念和方法,因此,在铁路建设项目中借鉴了世行的移民安置政策和管理方法,能够保障受影响群体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恢复。通过对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某铁路建设中的移民监控工作的介绍,进一步探讨移民工作在我国铁路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铁路站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随着安全逐级负责制等各项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以及ISO90 0 0系列标准在铁路站段的推广和普及 ,要求铁路站段急需改变传统的、经验的管理模式 ,建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综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安全科学管理体系。笔者在综合考虑人、机、环境三要素的基础上 ,结合安全系统工程方法 ,对铁路站段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设计等进行了深入分析 ,实现了安全信息的自动处理、对事故或隐患的安全分析、安全预测和安全评价功能 ,为安全管理科学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大同西电力机务段为例 ,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实用和考核 ,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8.
夏润禾 《安全》2010,31(1):21-22,25
1 铁路项目安全管理的特点 (1)铁路项目投资大、施工管段长、人员设备投入多,安全管理复杂。 随着国家对铁路的大规模投资建设,新建的项目全部都是几百亿的大项目,划分给每个参建单位也是几十亿的投资,工程建设规模大,标段里程几十公里长,设备种类多,参建人员多,施工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齐全配套,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合理等都影响着安全生产工作,使得安全管理工作复杂。  相似文献   

9.
铁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在维护经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铁路建设,计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今年我国将投入7000亿元加快铁路的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铁路项目在选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环境敏感区,但是受地质条件、技术条件、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有时难以绕避。本文结合新建京沈铁路客运专线,将工程穿越鸡冠山分景区的选线过程、工程建设对景区的影响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做以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青藏铁路运输组织的特殊性及安全保障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青藏铁路的特殊性及其对运输安全的不利影响 ,这种特殊性对青藏线建设和运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以运营安全性和可靠性为核心 ,设计和建设安全保障体系 ,是青藏铁路建设和安全运营中的关键。笔者从设备、人员、环境和管理 4个层面 ,按照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 ,提出青藏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架构及其功能 ,强调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和规划型行车组织管理模式 ,以保证青藏铁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铁路法》、《安全生产法》为基础,分析了我国铁路安全法制建设的现状,提出铁路安全法制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创新完善铁路安全管理机制、健全科学的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铁路运输安全法制管理的具体内容等进行初步探讨,同时就加快铁路安全法制化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反恐”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背景下 ,分析了在集装箱运输中违禁物品、走私物品等的偷运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威胁以及有关国家对此采取的应对措施 ;结合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要求 ,根据集装箱中心站作为铁路集装箱运输主要集散地和铁路口岸站的特点 ,提出了中心站安全防护建设工作应与海关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建设 ;配置有关高新技术设备强化对集装箱运输的安全检查 ,以便有效地查堵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的集装箱物品。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高速铁路作为我国铁路运输的一种新形式,安全对其来说更显重要。解决高速铁路安全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本身的安全性,更重要的是运用安全保障信息技术,通过建立安全保障信息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的发生率。笔者在分析高速铁路新特点的基础上,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从人、机、环3方面构建了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并分析了各个子系统的功能及构成情况;结合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智能体技术,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的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信息系统的设计,该系统由监控智能体、判断智能体、诊断智能体、处理智能体、评价智能体和管理智能体组成。  相似文献   

15.
从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出发,应用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工业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增强企业安全管理功能和组织建设的一般方法及其实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的特点和铁路安全工作的难度以及近两年进行安全基础整顿和建设的经验表明,安全工作仍难以有序可控的不断改进,通过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探讨,提出要取得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突破,必须全面加速安全文化建设。加速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是加快体制建设,其关键是加快安全机制建设,其保证是加快安全法制建设,其核心是加快干部、工人队伍的安全文化素质提高,其重要方法是加强对全社会的安全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的控制因素及评估准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既有线的提速及高速铁路的修建 ,标志着我国铁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同时 ,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问题也愈显突出。高速、安全和舒适是高速铁路运输得以实现的三大要素 ,本文从动力学角度 ,通过不同的参数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列车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标准 ,探讨了列车脱轨、倾覆的不安全因素和旅客乘坐舒适性的各项指标 ,并提出了评估准则  相似文献   

18.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铁路安全预警系统是向铁路企业安全监察部门提供辅助安全管理决策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在充分利用现有铁路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上 ,运用现代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对铁路安全监察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 ,分析预测铁路运输生产系统的安全状况与不利因素 ,从而在管理决策层次上实现铁路安全监察对铁路安全事故的超前预防与控制。笔者全面阐述了该系统的设计背景、设计思想 ,并对系统的信息平台以及逻辑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铁路安全预警系统的实施 ,将对实现铁路企业安全监察工作信息化、科学化、现代化起到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B/S与C/S模式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 ,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解决安全管理问题一是要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事故处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运用安全管理信息技术 ,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降低事故的发生。笔者综合考虑C/S模式在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等事务处理和B/S模式在信息浏览、查询和发布方面的优势 ,采用B/S和C/S模式相结合的混合模式开发了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为某铁路运输企业开发的系统 ,论述了该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