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典型型号公交车的火灾发展过程,探讨车门打开对火情发展和人员逃生的影响.通过描述火源、公交车的结构及其内饰物的属性,研究车厢内关键位置的温度分布、能见度及CO和O2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以揭示公交车的火灾发展、烟气运动过程及对人员安全逃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车门打开后由于供氧充足,明显加速了火势的蔓延和烟气扩散,并使得燃烧温度显著提高;打开车门后20 s内,车门附近能见度和O2体积分数显著增高,CO体积分数有所降低,是乘客逃生的关键时间.  相似文献   

2.
6月5日,四川成都一辆9路公交车因人为故意纵火发生燃烧,短短几分钟内,造成27人死亡、70余人受伤的特大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都“6.5”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大城市纷纷绷紧了公交安全这根弦,采取了增加逃生锤、改造空调车窗等措施。然而,关键时刻,逃生锤怎么用?怎样从公交车内逃生?怎样打开车门……这些,显然不是简单地添加几只逃生锤,改造一下车窗就能解决的。  相似文献   

3.
易安民声     
正易安网友"李剑展":因为一个人错过了一站,让其他14个人错过了后半生。刘姓乘客死于任性和无知,司机死于缺乏职业素养,其他乘客死于隔岸观火,但车上的幼童死于无辜。整个事件也要归因于我们长期对破坏规则者的纵容与迁就。——10月28日10时许,重庆市万州区一辆公交车行驶至长江二桥时,与一辆小轿车相撞后坠江,包括司机在内的15人死亡。根据调查事实,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因错过下车地点,强行要从无公交站的地点下车,与司机发生争  相似文献   

4.
公交车上     
翁建 《安全与健康》2007,(6):45-45,48
黄昏,有一辆公交车在这座滨海城市穿梭,跑了一天的公交车似乎有些疲惫了。公交车在一个停靠站徐徐停下,从车上走下三四个乘客,又从车下上了七八个新客,其中,有一位七十有余的头发斑白的老大娘。这辆公交车原本就拥挤,现在,显得更加拥挤不堪。售票员看了一眼前排的一个年轻乘客,那意思是:要你起来让给那位老大娘坐下。  相似文献   

5.
《安全与健康》2016,(8):10-11
正湖南郴州宜凤高速"6·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引起了多方关注,有关大客车逃生话题再度被提起。很多人也很关心,遇大巴车起火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大巴、公交起火时的紧急逃生技巧。六种逃生方式要记牢利用安全锤。客车内一般会配有安全锤,紧急情况下,乘客可用"安全锤"击碎侧窗玻璃逃生。在客车起火事故中,万一找不到安全锤怎么  相似文献   

6.
在突发的火灾中,如果逃生通道被火焰、浓烟封锁,被困人员该如何逃生呢?4月13日,在泉州市安溪县安办组织600余人开展的这场"第三逃生通道"配备和现场演练观摩活动中,"逃生者"就利用逃生窗口和缓降器示范了"逃生"的一幕. 活动现场,在装有缓降器的窗口,参与演练的"逃生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将安全带套入适当位置,并拉紧滑动扣,做好准备下降工作随后,"逃生者"紧握安全带,而向墙壁,从窗口上匀速缓慢下降.落地后,"逃生者"松开滑动扣,取出安全带,确认安全状态后离开现场.  相似文献   

7.
黄昏,有一辆公交车在这座滨海城市穿梭,跑了一天的公交车似乎有些疲惫了。公交车在一个停靠站徐徐停下,从车上走下三四个乘客,又从车下上了七八个新客,其中,有一位七十有余的头发斑白的  相似文献   

8.
<正>火灾应对原则中,人是重点救援对象,疏散乘客是地铁车站火灾应对的首要内容,然而地铁车站火灾的疏散又有如下难点:乘客疏散路线单一,应急预案中都将车站出入口认定为唯一逃生途径;疏散有序性难,火灾联动设备运作,导致光线昏暗,同时烟雾等极容易阻碍逃生;疏散安全风险高,车站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时,乘客的恐慌心理容易造成踩踏等次生事件的发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传统逃生装置存在的破坏性、开启困难和二次伤害等问题,提高车辆逃生装置的实用性,设计出一种用电磁和机械开关双重控制的、下翻式可折叠车用新型逃生车窗。逃生窗的机械系统为操作轻便的下翻式结构,下翻后可形成牢固的一级阶梯,便于车内乘客撤离。该车窗由电磁开关和机械开关并联控制,可分别开启下翻机构,以提高可靠性。对逃生窗机械结构的有限元分析表明,改进后的逃生窗结构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够保证车内乘客安全撤离。静态和动态的逃生试验显示,逃生车窗能被迅速开启、便于人员撤离。  相似文献   

10.
某航班在机场起飞滑行过程中,座舱冒烟,机上应急逃生滑梯放出,部分乘客带着行李滑下滑梯,有的乘客因此受轻伤,有乘客因身体姿态失控造成擦伤。意外发生时飞机上有哪些救生设施?碰到紧急情况时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得以幸存?本文在此介绍飞机上的救生设施和逃生技巧。  相似文献   

11.
时下,不少城市的路段或弯道对出租车出示禁牌,而公交车均除外。而因为绕路耽误时间还要多出车费,乘客有很大意见。不少乘客认为,出租车应该属于"公共交通",也应享受城市交通中给予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一乘客因乘坐公交车,导致右手臂骨折,将该公交车司机告上了法院后,却被法院驳回起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王某从县城乘公交车回家探望父母双亲,当公交车行至王某的家乡时,王某看见了老同学,便激动地将右手伸出车窗,挥手喊话。不料因公交车离路边很近,恰巧被路旁的一长树枝碰伤了右手臂。经医生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范围内,每天都要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在节假日期间尤为明显。因此,每一位乘客(当然也包括驾驶员),一定要懂得交通事故自救方法。在交通事故中自救也是一门学问,它包含很多方法,在这里,就把日常生活中发生概率比较大的公交车事故自救方法说一下:一般情况下,公交车着火时,乘客应在司机停车、切断油路和电源后,迅速有序逃离事故车。遇到车门无法打开时,则要动用安全锤等工具从车窗逃走;如果身上不小心起火,可选择边滚动边脱去衣服,并注意保护好皮肤和头发,同时防止浓烟影响呼吸。当逃离汽车后,不要随意触碰被火烧伤的伤口,而要谨慎包扎,并及时饮水。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与健康》2009,(7):41-41
消防部门专家认为,遭遇公共汽车自燃时,司机应保持冷静,立即关闭电源,开启车前后门,帮助乘客逃生,并及时报警。若公车线路被烧坏,车门开启不了,乘客可从窗户下车。乘客逃生时尽量有秩序,老人、小孩、孕妇优先,应避免拥挤造成的踩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若火势还不大时,司机可先用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位降温灭火,避免爆炸。明火被扑灭后,要等车辆降温后再行检查,以免二次着火。  相似文献   

15.
消防部门专家认为,遭遇公共汽车自燃时,司机应保持冷静,立即关闭电源,开启车前后门,帮助乘客逃生,并及时报警。若公车线路被烧坏,车门开启不了,乘客可从窗户下车。乘客逃生时尽量有秩序,老人、小孩、孕妇优先,应避免拥挤造成的踩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若火势还不大时,司机可先用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位降温灭火,避免爆炸。明火被扑灭后,要等车辆降温后再行检查,以免二次着火。  相似文献   

16.
<正>凯里市各路公交车上,近日突然出现一批写有"安全砖"字样的板砖。有网友发现后立即拍下并发帖称,"此砖乃打架利器也……"帖子发出后引来众多网友"围观"。(3月11日《贵阳晚报》)这真是"奇葩"新闻,让人啼笑皆非。客车上配备的安全锤,在发生意外时就是"救命锤",用于紧急逃生的时候敲碎玻璃。安全锤意义无需多言。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公众聚集场所一直是我国消防部门关注的重点,但群死群伤火灾事故总是"防不胜防"。从以往事故教训可以看出,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11月30日中午,在上海去往杭州的高铁上,一名男子突发疾病,面如土色,脉搏停止。幸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詹庆元教授恰在隔壁车厢,他与两名乘客及时出手施救,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后,被紧急停车送往医院。事后,詹庆元教授在其微信朋友圈感慨道:"高铁上的急救条件有待完善。"这引发了医务界朋友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易玉枚  武甜恬  杨梓杰  谢靖 《安全》2021,42(10):12-17
为了解突发火灾高校大学生疏散行为及心理,为疏散方案及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在突发火灾时的应急个体特性、应急经验、应急意识、疏散行为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疏散环境、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疏散设施不熟悉,因此在突发火灾应急情况下会产生从众行为(约11%)、极端行为(约3%)、错误逃生行为(约50%)、不听从指挥(约35%)、"自私"行为(约70%)等不良心理及行为反应而错失逃生机会,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消防知识尤其是疏散设施及逃生技能的培训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范围内,每天都要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在节假日期间尤为明显。因此,每一位乘客(当然也包括驾驶员),一定要懂得交通事故自救方法。在交通事故中自救也是一门学问,它包含很多方法,在这里,就把日常生活中发生概率比较大的公交车事故自救方法说一下:一般情况下,公交车着火时,乘客应在司机停车、切断油路和电源后,迅速有序逃离事故车。遇到车门无法打开时,则要动用安全锤等工具从车窗逃走;如果身上不小心起火,可选择边滚动边脱去衣服,并注意保护好皮肤和头发,同时防止浓烟影响呼吸。当逃离汽车后,不要随意触碰被火烧伤的伤口,而要谨慎包扎,并及时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