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前言一般认为,石油、天然气是沉积岩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干酪根)通过热或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生成的(有机成因说)。有机成因说在地质学上是以石油、天然气大部分(至少是已形成矿藏的部分)都产于所谓的沉积盆地为根据的。另外,通过烃类碳同位素、CPI和生物标志物的测定以及干酪根的热分解实验等,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验证这一学说的研究也在进行中。近年的文章中,一方面指出了有机成因说中存在的问题(氢的供给不足等),同时还报道了很可能是无机成因的烃类的发现。对于东太平洋海隆和格拉帕戈斯裂谷热水带出的甲烷、东非裂谷带吉布湖水中溶存的过饱和甲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总结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和形成规律,认为超大型矿床和超大型矿床密集区的形成与上地幔不均一有关。而上地幔不均一性受地球原始不均一性的制约,是后者的体现。因而起大型矿床的分布和形成与地球原始不均一有关,研究地球的原始不均一性可能是寻找和预测超大型矿床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干酪根     
<正> 干酪根是碳质页岩和油页岩中存在的复杂有机质。它不溶于所有的有机溶剂,但在破坏性蒸馏时则产生石油、天然气以及酸性和碱性化合物。干酪根是植物和动物残体经生物化学和动力化学作用形成的。这两种作用可能以不同的比例存在。干酪根是地球上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石油是从何处、何时,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是目前世界上再次提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开展石油形成理论的研究,近10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根据Smith(1952)的研究认为,在近代海底沉积物中发现了一系列烃类,这就是石油在有机物沉积后的初期开始生成的有力证据。但  相似文献   

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前体物之一,大量排放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是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必要举措。文章通过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从完善自动监测体系、加强行业排查整治、推进化工与石油行业工艺升级、督促行业末端有机废气收集处理、监督责任落实等方面,论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的具体对策,旨在为相关机构提供可靠借鉴。  相似文献   

6.
有机气溶胶的来源与形成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谢绍东  于淼  姜明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1933-1939
介绍了有机气溶胶来源与形成的研究现状,从有机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特征、一次有机气溶胶的来源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机制论述其研究进展.一次有机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烹调油烟、机动车排放、生物质燃烧、工业或民用燃油锅炉释放出的有机物,还有道路扬尘、沥青、刹车尘、轮胎屑、室外香烟烟雾、以及高等植物蜡、细菌活动和草本植物等.大气中的半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物理和化学吸附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可通过气相化学反应转化为低挥发性的物质并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其主要前体物是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二甲苯,以及烯烃、烷烃、环烷烃、萜烯和生物排放的非饱和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一、活性炭在给水和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有机废水的处理: 由于活性炭具有较大的表面积(700~1600米~2/克),因此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是有较强的吸附力,如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石油及石油产品、洗涤剂、合成染料、胺类化合物以及许多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因此目前已成为有机废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1)染料废水处理: 染料厂排出的混合废水中,主要含有染料中间产物,无机酸、碱、盐类及多种有机物,如硝基酚、二硝基氯苯及苯磺酸盐等,这些有机物分子较大,结构复杂,其中氯苯类和硝基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正> 长期油气勘探的实践证明,海相碳酸盐岩地层石油和热解天然气在我国当前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我国海相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在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积极倡议下,出版了本专辑。  相似文献   

9.
废弃泥浆对大豆有机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大豆种子的盆栽实验,验证了大庆油田所用的水基泥浆对大豆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贡献,证明了农作物对石油总烃和酚类物质有较强的吸收作用,说明石油总烃、酚类物质和石油芳烃3种有毒有机物在大豆种子中有一定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环境污染物四氯联苯对移植的原始生殖细胞增殖性迁移的影响,将发育至14期的供体鸡胚原始生殖细胞用PKH26荧光染料标记,然后移植到经过四氯联苯处理的受体鸡胚生殖新月区域,继续孵化,检测其迁移和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四氯联苯可明显降低移植原始生殖细胞在血液和性腺中的数量;四氯联苯对外源性原始生殖细胞迁移有明显影响,但雌二醇对外源性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性迁移无明显影响,揭示四氯联苯可能影响的是受体性腺的诱引物质,且这种影响是非雌激素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分析总结了稳定同位素资料在判识天然气成因类型、确定干酪根母质来源、进行油 /气 /源对比、追索油气二次运移路线、探讨有机质的热演化规律、分析油气的次生变化以及油气混层开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并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应用于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煤的加水热模拟气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煤成气的生成特征和演化规律 ,对两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煤进行了加水热模拟生气实验研究。认为 ,有机质类型对于煤的热模拟气生成特征和烃气产率有决定作用。非烃气中的氢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这与水参与反应有关。甲烷的形成与水的作用关系密切。不同的热模拟气在成熟 -高成熟演化阶段差异明显 ,有机质类型越差 ,热模拟气中甲烷相对越多 ,干燥系数相对越大 ,异丁烷 /正丁烷越高 ;反之 ,甲烷相对越少 ,干燥系数越小 ,异丁烷 /正丁烷低 ,区别越明显。演化程度增加时 ,热模拟气之间的差别减小。总烃气和甲烷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而重烃有产率高峰存在 ,正好对应于生油窗的底界  相似文献   

13.
有机质对金属元素的迁移、沉积、富集成矿有重要的作用 ,有机烃是有机质最终的裂解产物 ,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和穿透性。研究发现八卦庙金矿床有机烃与金矿体品位呈正相关关系 ,矿床的矿化富集中心也是有机烃的浓集中心 ,利用有机烃的这一特点可以进行隐伏金矿床的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有机质成熟史模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机质成熟作用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原理 ,建立了油气系统中有机质成熟中的模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海珠三坳陷的油气系统研究的结果表明 ,温度与压力是控制有机质成熟作用的两个关键因素 ,在温度促使有机质成熟的同时 ,过高的压力对有机质的成熟有抑制作用。压力的抑制作用使有机质达不到应有的成熟度 ,因而使烃源岩的油气生成量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5.
土壤有机质矿化与温室气体释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土壤有机质的矿化作用,模拟估算温室气体在中国土壤中的释放量,结果表明,CO_2从土壤中的释放量为37.5亿t/a,CH_4从稻田中的释放量为0.20亿t/a,N_2O从稻田中的释放量为3.45万t/a。对土壤中温室气体释放估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由于掌握资料不足,准确估算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于2014年1月至12月对湖北省9个城市21家典型企业的固定燃烧源进行了典型大气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监测工作,研究了固定燃烧源大气颗粒物及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物质组成。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年排放总量与装机容量呈正相关关系,颗粒物粒径越细占总颗粒物的质量百分比越低;不同燃料的锅炉废气中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表现为:石油焦煤生活垃圾,燃气锅炉废气中只检出PM1.0;焦化厂和炼铁厂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为主,各占79.21%和81.09%,乙烯占总VOCs的百分比最高,分别为69.13%和68.88%;燃油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91.74%)为主,燃气锅炉废气中的VOCs以烯(炔)烃(37.96%)和醛脂(38.79%)为主;锅炉废气中VOCs的组分和浓度受锅炉使用类型和燃料类型差异的影响,排放废气中的VOCs浓度水平表现为:焦化厂锅炉炼铁厂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且组分更复杂。  相似文献   

17.
在发育火成岩的生油层中 ,微生物和热解作用导致生油岩有机质形成有机酸 ,这些有机酸对火山矿物中的金属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溶剂和迁移介质 ,特别是能促使其中的过渡金属活化和溶解。这样造成与火成岩共存的生油岩内过渡金属含量显著增加 ,一些过渡金属是有机质成烃演化良好的催化剂。同时火山和热液活动还能向生油层提供过渡金属元素 ,从而使与火成岩共生的生油岩油气生成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淮北涡河流域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模型与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淮北涡河流域的特点,本文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建立光合作用、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对自然生产潜力影响的动态分室模型,再用阶乘模型将它们综合为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模型,并将模型计算值与实际生产情况对比分析。模型的输出结果综合反映了该区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模型分析出影响本区农业自然生产力的当前限制因子是土壤养分,长远限制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水分,为分阶段区域治理提供了依据。在土壤完全改良后,淮北平原的农业生产可跃上年平均亩产900kg的新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中N_2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中N2的来源很多,其地球化学特征也不相同:①大气源N2:N2/Ar≤84,且δ15NN2≈0‰(ATM);②地壳越深部和上地幔来源的原生N2∶δ15NN2≈-2‰~+1‰.且伴生Ar的40Ar/36Ar>2000和He的3He/4He>10-6;③微生物反硝化作用生成的N2∶δ15NN2<-10‰和地下水中NO3-及NO2-浓度异常高;④未成熟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氨化作用形成的N2∶δ15NN2<-10‰,伴生CK4的δ13C<-55‰(PDB);⑤成熟(包括高成熟)沉积有机质经热氨化作用形成的N2∶δ15NN2值≈-10‰~-1‰,且伴生CH4的δ13C≈-55‰~-30‰;⑥过成熟沉积有机质裂解产生的N2∶δ15NN2≈+5‰~+20‰;⑦沉积岩中无机及在高温变质作用下释放出的N2∶δ15NN2≈+1‰~+3.5‰,N2/Ar》84。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石油污染对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从陕北宝塔、吴起、靖边和延长4个县区采集石油污染土壤和未受石油污染土壤,测量土壤中石油、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及pH;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种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以石油为唯一碳源,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高效石油降解菌,并对所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菌进行16S rDNA鉴定。陕北4个县区石油污染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0.57,6.63,4.34,8.91 mg/kg,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21倍。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为主要菌门,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丰度最高菌属。以石油为唯一碳源,分离得到8株石油降解菌,其中菌株OS33和菌株OS62-1在5 d内的石油降解率分别为80.51%和81.60%,经鉴定OS33为迪茨氏菌(Dietzia sp.),OS62-1为红球菌(Rhodococcus sp.)。石油污染发生后,土壤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筛选的8株石油降解菌中OS62-1石油降解率最高,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陕北地区石油降解菌菌种资源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