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为分析盐城响水化工园区"3·21"危化品爆炸事故的爆炸威力,通过对爆炸现场进行勘察以及对事故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和梳理,基于爆坑尺寸、质点震动速度和建筑物毁伤半径等一系列关键参数,运用3种不同方法综合计算出此次爆炸的等效TNT当量为340 t。通过进一步归纳分析爆炸灾害现场周边建筑物分布和损伤破坏特点,结合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以及相关规范手册,评估此次爆炸对建筑物和人员的毁伤后果。评估结果表明:此次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的人员死亡半径为227 m;人员安全半径为573 m;建筑物摧毁半径为265 m;建筑物安全半径为1 626 m。  相似文献   

2.
应对恐怖爆炸袭击建筑物防护的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人体炸弹、邮件炸弹、箱包炸弹和汽车炸弹对目标进行恐怖爆炸袭击,是当前恐怖主义活动中最常采用的方式。大当量的箱包炸弹和汽车炸弹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尤为严重,一旦成功实施将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破坏,并对建筑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形成巨大威胁。本文针对性的介绍了爆炸荷载作用下建筑物的响应情况、不同防护距离和防护等级下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和程度,总结了国内外对于建筑物承受爆炸荷载时的防护距离和荷载计算方面的规定,可供重要建筑物防恐怖爆炸袭击的防护技术、防护措施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爆炸已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典型灾害,一旦在建筑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发生爆炸事故,相应灾后评估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爆炸灾害评估与爆炸超压空间分布密切相关。提出了一种与空间分布相关的爆炸灾害评估方法,明确考虑建筑群影响的爆炸波传播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爆炸波能量衰减规律以及具有时变特点的超压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与破坏程度密切相关的3种典型超压影响范围。根据超压影响范围对单体建筑物以及密集建筑群中同一建筑物进行分区,确定3种区域的等压线位置,界定爆炸的影响范围。利用LS-DYNA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分别建立炸药在刚性地面上单体建筑物及密集建筑群爆炸响应有限元分析模型,绘制建筑物上的等压曲线,得出影响建筑物上超压分布的主要因素主要为比例距离和建筑群密集程度。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浙江温岭“6?13”液化石油气(LPG)槽罐车特大爆炸事故的成灾机制和破坏威力,通过事故现场实地勘察并收集公开资料,发现此次事故的两次主要爆炸分别为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BLEVE)和蒸气云爆炸 (VCE);分别采用 BLEVE 热辐射模型、能量法和 Jarrett 模型对两次爆炸进行了爆炸威力和灾害效应分析。结果表明:BLEVE 事故中参与火球燃烧的 LPG 约为 7.59 t,火球热辐射死亡半径、重伤半径、轻伤半径分别为 93、124 和 200 m;BLEVE 的爆炸威力相当于 88.4 kg TNT 炸药;BLEVE 冲击波作用下人员的死亡半径和安全半径分别为 9.5 和 23.6 m,建筑物的安全半径为 55 m;VCE 事故的爆炸威力相当于 10.7 t TNT 炸药;参与 VCE 反应的 LPG 约为 1.05 t;通过 Braker 评估模型计算出的 VCE 事故中人员安全半径和死亡半径分别为 221 和 84 m,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严重损毁)半径为 94 m,瓦片掉落、钢筋混凝土墙产生裂缝对应的计算半径为 136 m,窗框的损坏半径为 273 m,建筑物的安全半径为 700 m,计算结果与实际破坏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人工燃气爆炸与中毒事故危害定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人工燃气在管道输送时泄漏的爆炸与中毒的危险特性,利用概率函数形式估算了爆炸和中毒事故不同影响程度的伤害区域即致死区、重伤区、轻伤区的临界值.其中爆炸伤害区域以肺出血、耳鼓膜破裂为临界超压值依据;中毒伤害区域则以一氧化碳毒性为依据.最后根据各级临界超压值选用蒸气云爆炸模型,根据各级临界浓度值选用高斯模型及其发展出的特殊气象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式进行事故后果分析,并对人工燃气的这两种事故的结果加以定性、定量比较.  相似文献   

6.
地震后准确快速地评估建筑物的破坏情况对抗震救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实测地面运动记录,提出了一套近实时的地震破坏力分析评价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该方法通过地震台站获取发震地区实测地面运动记录,将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输入到典型单体建筑的有限元模型和发震区域典型的建筑群模型中,对其进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评价该次地震对典型单体建筑和目标区域建筑的破坏情况。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多次地震中得到应用,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建议的方法基于实测地面运动记录,能较好地解决地震输入的不确定性问题;(2)该方法基于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可以充分考虑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特征以及不同建筑物的刚度、强度和变形特征;(3)本文建议的方法对典型单体建筑物和目标区域进行分析,可以评价地震对典型建筑物和目标区域建筑群的破坏能力;(4)本文所建议的近实时地震破坏力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地震破坏力速报系统,在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内给出地震破坏力评估结果,为科学制定抗震救灾决策和普及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天然气管道泄漏规律并界定天然气喷射火热辐射、爆炸超压的影响程度,基于高斯烟羽大孔泄漏模型确定了天然气泄漏量和泄漏速率,采用SHELL喷射火模型与TNT当量爆炸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喷射火热辐射强度半径和晚期爆炸超压半径。通过对实例模拟结果分析可知:天然气泄漏孔径的大小与大气环境稳定程度,前者对天然气火灾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参照火灾伤害阈值表能够界定火灾伤害等级与环境破坏程度。PHAST平台能全面、直观的模拟天然气泄漏火灾的强度与范围,其结果能够为现场安全评价、制定管道火灾应急预案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城镇地籍数据信息,基于GIS软件进行建筑物易损性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与应用研究。通过对某县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街坊建筑物的易损性分析和居民安全风险分析实例应用研究,重点讨论并实现了利用现有数字化地籍图、城镇地籍数据库及土地调查记录等信息;并结合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模型和人员伤亡预测方法,完成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在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评估和人员伤亡程度的预测,对城市防灾减灾进行辅助决策支持与评估。  相似文献   

9.
大中城市震害预测与辅助决策的空间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大中城市防震减灾示范研究成果进行了空间区划分析,给出了城市高危害街区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同时给出了各种结构类型房屋破坏面积、人员伤亡和无家可归人口数在各个街区的空间分布结果,以及基于此空间分布结果的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和物资供应等辅助决策分析。该分析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充分了解大中城市潜在震害的空间分布,为震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和震后开展应急救灾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地震时人们可能受到物品摔落砸伤.房屋倒塌砸伤,水灾、火灾、滚石、泥石流,滑坡、毒气泄漏、危险品爆炸等伤害。从人们感受到地震到房屋倒塌破坏大约十几秒钟,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进行有效避震。  相似文献   

11.
谢瑞杭  周铁军  潘崟 《灾害学》2022,(1):220-228
地震是西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和破坏性最强的灾害类型,在农村迫切需要安全可靠的社区避难建筑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避难建筑建设,要求提高室内避灾规模,而我国缺乏农村社区避难建筑设计的规范标准,既有研究也有所不足.因此,该文系统介绍了核定西南农村社区避难建筑面积指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依据.首先说明了避难建筑面积配...  相似文献   

12.
福州市区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福州市区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地质灾害区划、建筑物和生命线易损性分析及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在设定地震、历史地震、盲估地震和实时地震等4种不同地震参数输入下福州市区可能遭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成果,提出了依据地面数据精度和设施类型划分的大城市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城市核心区、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三个层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震灾害损失的预测评估单元,即在城市核心区,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单元可以是建筑物、居委会或区;在城乡结合部,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以居委会或区为单元;在乡村地震灾害损失评估以乡镇和自然村为单元。根据系统模块,本文预测了8度地震烈度下福州市区地震灾害的总损失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全市区人员死亡约123人,重伤约654人,无家可归者约417100人,直接经济损失156.1亿元,并分析了地震灾害损失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化工园区重大事故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对化工园区风险分析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化工园区这一特殊区域,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化工园区内多个重大事故风险源造成的区域风险,并进行了实例应用.综合考虑多个重大事故风险源产生的风险,分析了其产生风险的叠加效应,绘制出化工园区的个人风险等值线;同时根据ALARP(合理可接受风险水平)准则对化工园区的...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潟县中越大地震震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死亡40人,受伤4500余人,10万余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近14万栋,财产损失约3万亿日元。作者随日本建筑学会地震考察队到该次地震现场进行了考察,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地震概况,地震活动性、地震烈度分布及地震波的特征,震害及分析,经济损失,最后给出了这次地震的震害经验和教训。内容可供建筑抗震设计和今后有关规范的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5.
社会可接受的地震人员死亡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确定最佳或最合理的设防标准时,应在保证地震安全和谋求最佳经济效益二者之间进行权衡、既要保证地震人员伤亡降低一个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之下,又要使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本文根据我国几次大地震的资料,建立了地震人员死亡率与房屋倒塌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在分析设防后地震人员伤亡水平与其它灾害和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水平的基础上,对确定社会可接受的地震人员死亡率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地震损失预测是一项涉及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分析。本文给出一种分析方法,可用来确定当城市遭遇一定地震烈度时的可能损失和年平均损失期望值。文中叙述了建筑结构、生命线工程等各类损失预测方法,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损失问题,并给出估算人员伤亡的经验公式。最后,用本文方法预测安阳市在遭遇Ⅷ-Ⅸ度地震影响时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数,为编制安阳市抗震防灾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与GIS功能互补性的震害评估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害评估是震后对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等易损性,以及对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评估,实时有效的震灾评估是减少震灾损失的有力途径,意义重大。随着空间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震害评估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对RS和GIS技术的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在震灾评估功能上的互补性,并以特定的方式相结合,建立了由四模块组成的基于RS和GIS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系统,得出基于震害提取的损失评估方法。基于震害指数的粗略评估和基于RS图像分类的精细评估方法结合运用,可以实时地、较准确地对建筑物震害损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应用GIS方法反演洪水最大淹没水深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探讨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反演洪水最大淹没水深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对水库型淹没区和滩地型淹没区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1960年辽东洪水作为实例,在1:1万比例尺地形数据的支持下,结合历史洪水洪痕水位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次洪水最大淹没水深的空产布状况,计算结果可以为洪灾损失评估和洪灾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