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测量我国煤矿工人的安全心理资本水平,在LUTHANS的心理资本问卷(PCQ-24)基础上,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矿工安全心理资本量表。通过文献分析、现场访谈与专家反馈等方法得出矿工安全心理资本的六维(包括安全自我效能、希望、韧性、乐观、自我调节和冷静)结构及初始测量题项;通过题项筛选、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小规模预测试初始问卷,得到28个正式题项,形成矿工安全心理资本量表。对正式量表进行大样本测试,采用AMOS17.0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表明:编制的量表可用于矿工安全心理资本水平的测量,测量结果能为采取提高矿工安全心理资本水平、预防不良心理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五人格测试(BFI)得出的人格特质与矿工工作倦怠之间的关联关系,并验证其预测矿工工作倦怠的有效性,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及职业工作倦怠量表修订版(MBI-GS)对317名矿工进行测量。运用SPSS21.0对其进行信效度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BFI特质对矿工工作倦怠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BFI特质的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与矿工工作倦怠中的情感耗竭和疏离维度显著负相关,与职业效能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情感耗竭及疏离维度显著正相关,与职业效能显著负相关;外倾性、神经质及尽责性是情感耗竭的有效预测因子;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及尽责性是疏离的有效预测因子;神经质、尽责性是职业效能的有效预测因子;CBF-PI-B及MBI-GS在矿工群体测量中具有较好的信效度;BFI特质与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对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山西省煤矿企业649名新生代矿工为研究对象,采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量表、组织公平感量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进行调查,探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组织公平感、心理弹性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构建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影响下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发生的假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负向影响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阻碍性压力正向影响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组织公平感在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与工作倦怠间有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挑战性压力与工作倦怠间有中介作用,但在阻碍性压力与工作倦怠间中介作用不显著;挑战性-阻碍性压力可以通过组织公平感→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间接影响工作倦怠;对新生代矿工工作倦怠管控,既需要管控其工作压力水平,也需要区分挑战性-阻碍性压力从而实施不同措施。研究结果可实现对新生代矿工的压力管控,推进对新生代矿工的安全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检验矿工风险感知水平,提升其对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基于文献分析和访谈研究提取矿工风险感知初始测量指标,并编制测量量表,通过对162份调查数据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净化测量指标体系,并明确矿工风险感知的测量结构;然后采用AMOS21.0软件对226份调查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最后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等方法对该量表进行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矿工风险感知测量体系包含风险知识和态度、风险后果认知2个维度、10个测量指标;所编制的矿工风险感知测量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内容效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本量表在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工种和工作年限的矿工群体间具有普遍适用性。量表可为煤矿员工的风险感知水平测量提供可行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工作压力对矿工心理社会安全行为的影响机理,探讨安全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以及心理社会安全氛围的调节作用,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对203名一线矿工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工的安全心理资本在其工作压力与心理社会安全行为的负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心理社会安全氛围能调节工作压力与安全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心理社会安全氛围能够调节安全心理资本在工作压力与心理社会安全行为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险偏好作为个体特征的一种,会对煤矿工人的风险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解我国煤矿工人风险偏好水平,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构建了矿工风险偏好的理论结构,编制了矿工风险偏好问卷,并对初始问卷进行了调研。对调研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剔除了无效问卷。利用SPSS 17.0对调研结果进行了项目分析,确保每个题项均可以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对问卷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保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对问卷各量表进行了信度分析,最终形成了矿工风险偏好正式量表。结果表明,矿工风险偏好主要包括风险认知偏好、风险情感偏好和行为意向偏好3个维度。设计与开发的矿工风险偏好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适用于对矿工风险偏好水平的测量。  相似文献   

7.
探究矿工作业疲劳与煤矿险兆事件的影响关系对防范煤矿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将矿工作业疲劳划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行为能力下降3个维度,并引入矿工情感耗竭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矿工作业疲劳、情感耗竭与煤矿险兆事件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作业疲劳的3个维度对矿工情感耗竭、煤矿险兆事件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行为能力下降的影响作用最大;情感耗竭在作业疲劳和煤矿险兆事件之间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作业疲劳会导致矿工情感耗竭,进而会引发险兆事件。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工人的安全行为路径,基于心理视角,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安全感和矿工安全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首先,明晰人力资源管理包含薪酬和教育培训等2个维度,矿工安全行为包括安全服从行为和参与行为等2个维度;然后,收集有效问卷(291份),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问卷数据,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安全感与矿工安全行为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薪酬和教育培训对矿工心理安全感和安全服从行为都有直接正向影响,但对安全服从行为影响不显著;心理安全感在薪酬和教育培训对矿工安全服从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其对安全参与行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不安全心理及不安全行为的影响情况和预测作用,采用自行编制的组织管理测评量表及不安全心理行为调查问卷对安徽两家大型煤矿的250名一线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组织管理因素与矿工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矿工不安全心理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行为水平与组织公平、组织支持、组织安全态度呈负相关,与生产任务呈正相关;矿工不安全心理受组织公平、组织支持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矿工不安全行为受组织安全态度及生产任务的影响显著。研究结果为煤矿企业提供了参考,煤矿管理者可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改善矿工的不安全心理,控制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基于组织行为学以及复杂适应系统原理,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从矿工个体角度构建高危岗位矿工情绪稳定性影响因素系统模型。借助Vensim软件模拟矿工个体、组织环境、工作特征对矿工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工作各时段矿工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初期,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情绪监管水平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收尾阶段,情绪安全倾向度、安全心理培训以及组织氛围对矿工情绪稳定性的作用效果突出;工作倦怠在各个工作时段均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削弱影响;情绪监管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一旦超出临界点则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加强安全心理培训与情绪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对提升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基于组织行为学以及复杂适应系统原理,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从矿工个体角度构建高危岗位矿工情绪稳定性影响因素系统模型。借助Vensim软件模拟矿工个体、组织环境、工作特征对矿工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工作各时段矿工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初期,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情绪监管水平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收尾阶段,情绪安全倾向度、安全心理培训以及组织氛围对矿工情绪稳定性的作用效果突出;工作倦怠在各个工作时段均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削弱影响;情绪监管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对矿工情绪稳定性有积极作用,一旦超出临界点则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加强安全心理培训与情绪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对提升矿工情绪稳定性水平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不同时期飞行员工作倦怠状况,以及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机制,以新冠疫情为例,采用职业韧性量表、工作嵌入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分别于疫情防控期及防控政策放开后,先后2次对国内7家航空公司飞行员开展问卷调查,并使用Process宏程序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在疫情防控期,近34.5%的飞行员表现出轻度、中度工作倦怠,在疫情防控政策放开后,飞行员倦怠水平降低,倦怠检出率为27.5%,且基本为轻度倦怠;在前后2个时期中,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3个维度均显著负相关,职业韧性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嵌入在职业韧性与工作倦怠及其情绪衰竭、去人性化等维度间均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工作嵌入在飞行员职业韧性和工作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占比先后为31.58%、36.67%。提高飞行员职业韧性水平及工作嵌入度,可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飞行员工作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工作场所欺凌对矿工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提出假设模型。采用工作场所欺凌量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安全绩效量表,随机抽取450名矿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分析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欺凌对矿工安全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投入在工作场所欺凌与矿工安全绩效间不仅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并共同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最后,心理韧性在工作场所欺凌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减少工作场所欺凌的发生,缓解乃至消除工作不安全感,提高矿工工作投入,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能够有效提高安全绩效水平,减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高危岗位矿工工作倦怠形成机制,寻求合理的干预对策,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基础上,提出矿工工作倦怠假设模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1 800名高危岗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并借助结构方程模型(SEM)技术验证假设模型。研究表明:组织管理和角色压力均正向影响工作倦怠,工作特征仅正向影响生理疲乏;社会支持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中介变量;消极应对是工作压力源到工作倦怠的部分中介变量,其中介效应较社会支持大很多;工作压力源通过影响社会支持再影响应对方式进而正向影响工作倦怠。通过有效干预组织管理和角色压力可减缓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5.
基于Agent的仿真建模方法(Agent bas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ABMS)和资源保存理论(conservation of resource theory,COR),构建了多Agent仿真模型,通过确定监管Agent、决策支持Agent、职能配合Agent和矿工Agent及其属性,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模拟决策支持力度、职能配合程度以及矿工行为选择对监管Agent工作倦怠的影响,可以输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3个维度下监管Agent的数量。研究表明:决策支持系数Sc对监管Agent工作倦怠现象影响最大、处理有效性系数Ec影响次之、职能配合系数Fc影响最小,多Agent仿真模型促进了矿山监管Agnet工作倦怠现象的量化分析研究,为矿山安全治理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晰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对安全绩效的作用机理,在文献研究和开放式访谈的基础上,建立四者关系的假设模型。采用辱虐管理量表、自我损耗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和安全绩效量表对389名员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三者均与安全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辱虐管理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安全绩效,还可以通过3条路径间接影响安全绩效:通过自我损耗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工作倦怠的独立中介作用;通过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的链式中介作用。有效干预辱虐管理、自我损耗和工作倦怠,能提升安全绩效水平,减少人因失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煤矿环境对矿工个体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文献研究法,建立了3个维度个体因素与7个维度环境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编制了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测量量表.构建了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影响关系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和拟合数据,得出矿工不安全行为中环境因素对个体因素的影响关系.结果 表明:个体行为态度受安全氛围、物理因素正向影响效果较大,受生活事件、工作性质负向影响效果较大;主观规范受教育培训、安全氛围正向影响效果较大;知觉行为控制受安全氛围、教育培训及安全监管正向影响效果较大.3类个体因素共同作用于矿工意向,从而影响其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探析矿工故意违章行为演化规律,在分析矿工故意违章行为影响因素基础上,基于系统动力学(SD)原理,构建矿工故意违章行为影响因素系统模型。运用Vensim软件仿真分析各因素对故意违章行为的动态影响,实现故意违章行为演化过程的动态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工作倦怠和故意违章示范对矿工故意违章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安全领导和安全氛围对其具有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对矿工故意违章行为的作用在力度、起效时间和效用存续期方面均存在差异;在4个因素交互作用下,故意违章行为演化过程呈现出阶段性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与行为现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应用已开发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心理和不安全行为量表,调查206名有限空间一线作业人员;运用SPSS软件方差分析收集问卷中的各人口变量不安全心理得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各维度不安全心理得分和不安全行为得分。研究结果表明:除性别、年龄这2个变量外,不安全心理水平在工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单位属性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安全心理各维度均与不安全行为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的7种不安全心理中,从众、侥幸、捷径省能和厌倦心理这4种心理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从众心理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侥幸、捷径省能和厌倦心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矿工心理疲劳,减少煤矿人因事故,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以煤矿工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类内隐联想试验(IAT)和外显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对煤矿工人心理疲劳进行实证研究.首先,通过自由联想问卷、李克特量表及专家讨论确定试验材料;其次,通过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开发的试验生成系统E-prime 2.0软件编制内隐试验程序,试验预测矿工内隐心理疲劳;再次,借用马斯拉奇心理疲劳量表中文修订版,测量矿工的外显心理疲劳;最后,运用SPSS 25.0和Excel 19.0分析内隐和外显心理疲劳,以及内隐与外显心理疲劳的关系.结果表明:被试整体上存在心理疲劳;内隐和外显心理疲劳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或存在弱相关关系,它们属于不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