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引言 1976年7月28日在我国唐山发生了震级为7.8级地震。此次地震属于板内地震,也不是发生在深大断裂上。地震前没有明显的前震活动。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对于没有明显前震活动的大震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可能存在的异常。所选用的资料取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库存目录。二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 (一) 地震活动性的时空图象 1.条带唐山地震是一次没有直接前震的主余震型大震。为寻找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异常,我们选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地震活动性图象随时间的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利用Matsumuro从二维空间分布图象的统计描述而提出的表示地震相互作用的参数v_2,分析了邢台地震、唐山地震和其他中强地震前的中小地震活动图象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强地震和强余震前,参数v_2值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这样的地震大多发生在中小地震活动密集的背景中,用v_2值来定量地描述地震活动空间图象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利用天津地震台网的徐庄子台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以后到1977年6月的地震波记录资料,作了地震波速度比、振幅比以及初动半周期随时间变化的一些工作,分析研究了唐山大震后两次6级以上强余震的地震波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韦布尔(Weibull)分布λ_(t)=λ_0t~(P-1)出发,推导了表示地震时间序列特征的W参数,并对华北地区1966年邢台(Ms)6.8级,1975年海城(Ms)7.3级和1976年唐山(Ms)7.8级地震的序列资料进行了处理:当W值低于平均水平时可认为是强余震前兆信息的开始;当W值接近或低于警界线σ_时,很可能有强余震发生。W-t曲线与强余震对应结果较好。邢台、海城及唐山强余震的对应结果监定评分分别为:R=0.680,R=0.517及R=0.532,表明用W参数预测华北几次大震的强余震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研究了1974年以来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9次Ms≥5.0级大震前小震时空分布参数R(t)值均出现了先上升,然后下降直至主震发生的异常图象。根据R(t)值异常可能对未来发生的大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文中对R(t)值异常变化的机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点的一维随机分布出发,导出了参数S_1值,用其表示点的时间分布与随机分布相背离的程度,从而提出表征地震活动时序特征的一种方法.在研究华北地区发生的5次Ms≥5.8级地震时,发现震前二年到震前几个月,S_1值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过程,表明地震前小地震在时间分布上相对于随机分布有明显的集中过程.最后,对S_1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描述地震活动性的各类参数的基础上,认为Ab值可以较好地定量描述一个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和平静特征。本文使用1972~1996年期间华北地区地震资料进行Ab值的空间扫描,研究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变化。结果表明在中短期阶段,半数震例的Ab值中期异常区出现明显的缩小或消失,也有少量地震在临震前1~3个月再次出现明显增大。文中还就Ab值进行中短期预报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反映地震活动增强特征的地震强度因子Mf 值,系统研究了其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的中短期( T≤1 年) 异常变化。结果发现在震前1 年左右,半数震例的震中附近地区出现Mf 值中期异常区明显收缩,即可认为出现Mf 值中短期异常,亦即认为当前已进入地震孕育的中短期阶段。笔者通过对Mf 值在华南和东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常变化研究后认为:该值在上述地区的地震中短期预报中具有一定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了华东地区中强震前地震活动参数的演化特征 ,尤其是追踪研究了中短期阶段各参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华东地区中强震孕育中短期阶段 ,有不少地震活动性参数图像出现明显的变化 ,如C值、D值、Mf 值和b值在中期阶段存在的大面积异常区开始出现明显的收缩甚至消失 ,这种变化是地震孕育过程进入中短期阶段的重要标志。未来主震往往发生在收缩区边缘或异常消失区 ,若当消失区再次出现小片异常 ,则该异常区是未来最为值得注意的危险区 ,而且时间上很可能进入短临。再如地震算法复杂性AC值由超出 1倍均方差的峰值下降、广义分维Dt由正常值下降并出现超过 1倍均方差的低值异常 ,也是地震孕育过程进入中短期阶段的判据。由于地震孕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需应用多种参数扫描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以便于缩小异常区 ,提高中短期预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1979年3月2日固镇5.0级主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震前在震中附近存在小震活动的孕震空区。临震前于孕震空区的边缘上发生了一组具有某些临震信息的逼近地震。空区上地震的频度比和应变释放速率出现了加速异常变化。一定区域上的频度、b值、波速比等在震前也有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值计算公式和程序,对江苏地区4个地电台1980~1997年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值进行了计算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S值这一新的电性参数在江苏南黄海2次6级以上地震前存在异常变化。 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度S值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电性参数应用于地震综合预报研究。 在讨论中对S值的定义提出改进的公式,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检验,指出,该次地震前b值确实存在着一个统计上可信的低值异常,且主震发生在低值异常的回升阶段,但并未观测到低值异常前的高值异常。文中对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上述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地震的时、空、强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地球旋转运动进行对比,发现它们之间有这样一些相关规律:1.中国和欧洲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相同的年变化,并与地球自转加速度同步;2.全球M≥8级大震的月频分布曲线与日长(△P)曲线一致,但频度曲线超前一个月;3.南北半球M≥7级地震活动的逐月时序迭加具有高低潮的反向呼应关系;4.地震沿纬度分布状态表明,在北纬35°处和赤道偏南的纬度带上是两个地震活动高峰带.认为日地距离的变化使地球处于周期性的太阳引力场中,是地震活动出现规律性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渤海和菏泽两个7级以上大震震中区附近地震活动和朔望关系的研究,发现朔望引起的固体潮对该区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当本省孕育中强以上地震或邻省孕育7级以上大震时,该区小震调制比就出现正异常,表现出对区域地震活动较敏感的特点,可作为监视我省或邻省强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新编 M_3>4(3/4)级历史地震目录及1970年以来 M_L>4.0级地震目录,对渤海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图象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等值线显示该区地震主要受北西向天津—蓬莱断裂带和北北东向郯庐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的控制,而北西带的活动性更强烈;1970年以来4级以上地震在空间上沿活动构造带定向迁移与丛集,而以活动构造为基础划定的统计单元内4级以上地震随时间呈线性、指数或幂函数增长三种类型;海城和唐山大震发生于4级以上地震局部集中且呈指数增长过程中。结合地质构造及岩石破裂实验,讨论了上述地震现象的构造物理涵义及地震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引用有关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中强震前后的中小地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地震的S值在震前和震后的异常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在震前S值异常为高值或低值异常,震后下降或上升;对特定区域研究发现,华东地区陆地区域的中强震的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异常主要为高值,震后下降;而海域的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S值震前主要表现为低值异常。因此,通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孕震区中小地震活动的频度面积S值方法的动态追踪,利用其变化规律可以为中强震的预测预报提供一种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 利用地电阻率法进行地震预报是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的,至今已有20年.在这期间,地电阻率法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近100个地电阻率台站,分布在全国各主要地震区,经历了国内几次大震的实践.因此在观测仪器、排除干扰、地震实践以及模拟实验、变化机理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经过1983-1984年两年的清理攻关工  相似文献   

18.
华东和华北区 1 970~ 1 998年 2 6个MS≥ 5.0地震前 2 3个地震存在C、D、Mf 综合异常区的中期异常。本文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这些异常在一年内的中短期变化。认为Mf 异常面积的短期变化最为显著 ,2 3个存在中期异常的地震中 2 1个地震前 6个月有 |η|≥ 0 .4的短期变化 ,其中 63%震前出现过地震活动平静 ,还有 37%为持续增强。最后用岩石刚度和压机刚度之比对岩石破裂前声发射的平静期长短的实验结果作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9.
文中通过分析聊考带历史上的3次6级以上强震前后的活动图象及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前后强震活动及中小地震活动增强的特征,认为聊考带的强震活动可能是华北南部地区大震的前兆,指出聊考带附近地区的中小地震活动增强可能作为本地震带强震前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利用模糊集理论与分形理论相结合的模糊分维方法 ,处理了山东聊古 1井水氡 1 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 ,找出了水氡模糊分维值的 3次较大变化与相应 3次地震的关系。在这 3次地震前水氡模糊分维值都出现明显地小于 0 5 7的低值异常变化。这可能反映了系统在较大地震前的明显降维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