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中国再生资源》2006,(6):44-46
(括号中前面数字为期数,后面数字为页数)论坛建立现代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管爱国(2—1)循环经济导向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创新——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的基本判断朱海伦(2—5)论工业中的废金属资源毛建素陆钟武(4—1)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何琼峰高志敏王良健(4—7)循环经济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杨辉(3—18)有火电特色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研究李永红陈闯毛玉如(6—6)基于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黄少鹏(6—9)行业交流以再生资源行业立法为契机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促进北京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资源不规范回收与利用将导致环境二次污染、资源浪费、土地非法侵占和健康危害风险等问题。回收体系建设是规范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现状与问题,识别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创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构建产业上下游链接、提高行业从业门槛、筹划共享统计信息平台等促进北京市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由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企事业单位,科 研院所自愿组成的国家一级社团组织。协会现有团体会员172家,其中包括25个省级协会及部分 地市级协会,涵盖再生资源回收企业10,000多家。近年来,协会相继承担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 员会《关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及机制研究》课题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征 求意见稿的撰写任务;近期协会还将与其它相关协会一起,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再生资源产业 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再生资源论坛”,并参与组织“第八届东亚资源再生技术国际会议”。通…  相似文献   

4.
《中国再生资源》2008,(12):12-13
2008年3月武汉市被商务部列为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26个试点城市之一;2008年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党和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高度关注为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管理和加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动力。为贯彻落实《武汉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促进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武汉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5.
把废铜烂铁、废旧电器、报废汽车等视作“破烂”的观念过时了———到“十五”末 ,对这些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将形成 5 5 0亿元以上的庞大产业 ;而在主要的再生资源品种中 ,废家用电器和废电脑回收量将达到废弃总量的 80 %以上。国家经贸委 1月 1 0日发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并将再生资源行业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在2008年6月26日召开的《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资源国际合作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暨国际合作研讨会》上,  相似文献   

7.
摘要:本文经过现状调查分析,得出城市垃圾再生资源产业存在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市民对垃圾回收的认识不深等问题。并提出了提供法律与政策保障来完善回收体系、建设示范生态工业园来提高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加快了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步伐,加强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投入力度,并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进行了系统规划.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现状,指出了回收体系统规划思路,并对社区回收网点、专用回收渠道和分拣中心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简讯     
兰州市发展“绿色”回收产业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甘肃省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治现场会上获悉 ,在已取得阶段性整治成果的基础上 ,兰州市将尽快出台《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 ,着手制订绿色环保的资源循环利用规章和标准 ,为发展“绿色”回收提供法律制度保障。据《兰州日报》报道 ,长期以来 ,由于相应的管理法规少、市场准入门槛低、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等因素 ,使兰州市的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缓慢 ,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兰州市将尽快建立健全各类再生资源回收制度 ,在税收和投资等环节制订再生资源回收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天津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以废弃物流通、加工利用为主营内容,具有补链特征与技术先进性,主要为滨海新区提供生产性服务。为了适应滨海新区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再生资源产业应不断提高资源供给能力,扩展服务对象,提高资源流通和集散能力,并挖掘向再制造产业延伸的潜力。建议尽快制定滨海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指导方案,实行优先采购制度,并鼓励再生资源企业参与社会回收体系的建立,完善再生资源产业运输和物流系统,不断提高产业的升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十三五"时期,围绕安徽省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紧迫需求.安徽省应重点在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地理信息产业、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治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装备等领域实施科技攻关.通过完善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增加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加大公共产品供给、加强适应新常态的社会发展科技治理体系建设等途径,切实增强社会发展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企业延长产业链模式、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模式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以及在全社会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沛县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沛县是国家重要优质煤生产基地,煤炭产业为沛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煤炭采掘带来的土地塌陷冲击着脆弱的土地资源,使人地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沛县在采煤塌陷地复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中也发现了制约复垦的相关问题,文章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政策和技术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根据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硅砂矿地貌、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等特征,确定硅砂矿土地复垦的方向为林地和鱼塘。简要介绍硅砂矿土地复垦的开采流程及闭坑后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的技术要求,提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过程具体措施及预防控制。通过开展硅砂矿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工作,把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恢复为可利用的土地,缓解了矿区土地减少的趋势,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国家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的理论内涵与科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旅游资源研究提出了新的现实需求和科学问题。从新战略、新需求、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力等方面,诠释了国家战略背景下旅游资源科学新的时代特征。强调应扎根于国家战略和旅游发展的重大需求,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综合运用新的理论思维和技术方法,推动旅游资源研究转型和创新发展。提出新时代的旅游资源研究应借鉴和融合相关理论,从资源本底、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和系统协同层面,建立旅游资源的基础理论,并将旅游吸引物理论和旅游人地关系理论作为理论核心。从旅游资源要素维度、空间维度和开发维度,构建了“三维一体”的旅游资源研究框架,重点围绕生态文明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国土空间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创新驱动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区域发展等国家战略,凝练相关科学问题,深入开展旅游资源研究的本土实践和学术探索,推动旅游资源理论与应用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资源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全国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关系,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研究框架;分析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压力带来的土地开垦、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等生态建设与土地开发行为,及其对国土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限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视角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制性差异;根据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提出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建设协同发展战略,开展黄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与特色文化传承战略部署,并制订相关引导政策与保障措施,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大规模、长时期、持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活动推动下,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形成了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综合集成的发展特色,并且在“任务带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创建了较为系统的资源科学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论体系。面对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国家对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重大需求,推动建立并完善独立的资源科学学科体系,已成为当前我国自然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研究的发展过程,着重论述了不同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及特点,完成了对不同时期历史机遇的总结与展望。可以发现:中国自然资源研究已经形成了国家需求导向并引领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未来应继续坚持以多学科整合为特色的综合研究范式,开拓中国特色的资源科学系统研究新视角;加快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完善资源科学人才培养体系;加强资源科学的学科史研究,厘定资源科学与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积极引入大数据理论框架及技术优势,创新“自然资源大数据”或“资源利用大数据”等相关理论及技术,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动态评价方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自然资源本底及其与生态环境综合影响评价方面的决策支持,探索解析自然资源利用过程中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系统关联机制。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铜陵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矿区的环境保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从系统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水平度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以铜陵市为实例分析,铜陵市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值达0.835 7,整体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规划目标合理,资源利用转换效率高,矿产开采效率和矿业结构调整措施合理;但生态环境协调性有待加强,环保投资率偏低,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力度不足。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及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江岸线资源利用管理是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岸线利用类型界定为基础,构筑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变化数据库,通过建立岸线利用变化矩阵、关联岸线利用类型与岸线条件信息,分析沿江开发过程中岸线利用的变化特点、评判其合理性,提出岸线利用的优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2002 年以来,江苏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其中,北岸地区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南岸地区由工业占用和港口利用共同驱动,总体上,仍呈现以工业占用扩张为主导的特征。港口、仓储、工业等重点类型岸线中,岸线质量等级结构与岸线利用要求的匹配度增加,岸线利用趋于合理化。尽管如此,用于非涉水工业开发的优质岸线仍然较多,港口岸线利用受到挤占,岸线利用的公共化程度相对降低,不利于岸线综合利用效益的提升。未来应严格岸线利用准入制度,限制工业占用优质岸线,鼓励工业岸线向港口等公共服务类型转变,改善岸线利用结构,提高岸线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江苏王港海岸湿地的围垦现状及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岸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资源开发价值和环境调节功能。王港地区是江苏沿海盐沼湿地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随着盐沼湿地围垦的进行,湿地面积减少,环境退化。为了实现盐沼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改变盐沼湿地开发利用的方式,发展科学的、有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产业,如开辟科研基地保护区、发展花卉、草坪业、滩涂生态旅游业、建立盐沼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实行盐沼湿地的综合管理等,同时,还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