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江西九瑞地区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为全国47个整装勘查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铜金铅锌矿集区。通过对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和最新地质找矿成果研究,本文总结了区内成矿规律、北西向构造、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等为区内铜金多金属矿成矿重要条件,同时认为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岩带为重要的成矿远景区,并优选出城门山矿区及外围、宋家湾-武山矿区及外围、彭山地区、邓家山-通江岭、宝山-大桥地区、大浪-洋鸡山丁家山等铜金铅锌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宁蒗地区铜厂河铜矿系喜山期隐伏斑岩体外接触带玄武岩系热液型铜矿床 ,其主要含矿、赋矿层位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 (P2 β)与黑泥哨组 (P2h)玄武岩系 ,主干控矿构造为南北向断裂体系。矿区NWW向F1断裂为阻矿构造 ,铜矿化均产于其下盘 (南盘 ) ;NE向F2 、F3 断裂将本区分成三个不同矿化特征的矿段。通过对矿区铜矿的碳、氧、硫等稳定同位素和包裹体分析及成矿热液演化特征探讨 ,建立了铜厂河铜矿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华南锑矿带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收集整理已有的同位素定年数据的基础上 ,应用构造 -岩浆活化理论分析了华南锑矿带的成矿时代和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表明 ,华南锑矿带存在多期次的成矿作用 ,最早为加里东晚期 ,最晚为喜山期 ;但大规模、爆发性的成矿作用为晚燕山期 ,大约在 1 0 0Ma左右 ;华南锑矿带大规模成矿的构造环境为自治活化区构造 -岩浆活化的第二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西昆仑山广布的岩浆岩尤其是花岗岩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 ,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建造等其它地质特征 ,再造了西昆仑山地质构造发展历程 ,进而研究了区内成矿堆积环境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结果表明 ,西昆仑山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 ,是一条由北而南分别由加里东造山带、华力西造山带和燕山早期造山带组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区内存在以下 5种主要成矿堆积环境 :洋脊 (蛇绿岩 )成矿堆积环境 (塞浦路斯型含铜黄铁矿矿床 ,豆荚状铬、镍矿床 ) ,被动陆缘成矿堆积环境 (MVT铅锌矿床 ,Sedex型铅铜矿床 ) ,火山弧成矿堆积环境 (斑岩型铜矿床 ,黑矿型铜锌铅矿床 ,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 ,弧后盆地成矿堆积环境 (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型铁铜金矿床 ,气液充填型铜金铁矿床 )和同碰撞成矿堆积环境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伟晶岩型多金属银矿床 )  相似文献   

5.
江西安远—寻乌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203-209
江西安远—寻乌地区钼矿受鹰潭—安远北北东向超壳推(滑)覆断裂带控制,钼成矿与燕山期小型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成岩成矿年龄均为燕山期。研究区钼矿划分为园岭寨式斑岩型钼矿和铜坑嶂式岩浆—热液型钼矿两类。本文重点分析安远—寻乌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共圈出10个钼矿预测区,运用含矿地质体体积法估算资源潜力近20万吨。  相似文献   

6.
于都银坑贵多金属矿田有破碎岩蚀变型、层问破碎带型、岩体接触带型。硫锰矿型、铁锰帽型、黑土角砾型等六种矿化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地层、岩性、岩浆岩、构造和次火山岩体接触带构造四种。矿化带严格受破碎带控制,也受不同地层时代和岩浆热场的影响。矿带往往在主干断裂旁侧、多组裂隙交汇处及褶皱轴部横张裂隙发育部位定位;不同的地层时代有不同的有益元素组合,不同的岩性又对元素的富集成矿有特定的作用;岩浆岩的多期活动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矿田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通过矿床模式的建立,本区找矿方向的主要标志是:多组构造结点、特定的赋矿层位以及次火山构造周围。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一老一新成矿 ,东西南北有别”。“一老一新成矿”表现为主要成矿时代为早元古代 (2 6 0 0~ 14 0 0Ma)和中生代 (部分晚古生代 30 0~ 10 0Ma) ,且中生代形成的金矿床所占的比例更大。“南北有别”表现为 :我国早期成矿作用在扬子地块和华南地区主要以中元古代 (180 0~ 14 0 0Ma)为主 ,而华北地区以早元古代 (2 6 0 0~ 180 0Ma)为主 ,甚至存在晚太古代的金矿床 ;我国晚期成矿作用在华南地区以印支期—燕山早期为主 (如海南—粤西地区为 2 30~ 190Ma) ,在华北、胶东地区为燕山中晚期 (14 0~10 0Ma)。“东西有别”表现为我国东部地区中生代是金矿床成矿的最重要时期 ,而西部地区晚古生代是金矿床成矿的重要时期 (以北山、天山和北疆地区最明显 ,成矿年龄以 30 0~ 2 30Ma为主 )。同时 ,我国的金矿床普遍具有“成矿物质来源老 ,矿床定位年龄新”、“多期成矿作用叠加明显”和以“岩浆热液型为主”的特征。上述特征是受中国独特的大地构造及其演化历史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永海会地区的区域构造、含矿地层和建造、中生代火山侵入岩体特征、局部控矿构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硫氢氧同位素、铅同位素、年龄同位素等成矿信息,都与扬子区、萍乐区已知铜金矿集区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表明,永海会地区具有极大的找矿前应景。  相似文献   

9.
红山铜矿成矿流体δD在-52.7‰~-87.8‰,δ18OH2O在+1‰~+6‰,δ34SH2S在0~2.5‰之间。矿石钻同位素表明错主要来自岩浆岩,两阶段模式计算出第一阶段(Th/U)比值为4.21,第二阶段为3.82=0.22。[CuCl2]是氨基络合物迁移的主要形式(α=75%),少量以[CuCl3]2形式搬迁(α=25%)。强调压力在隐爆角砾岩化发生前后的变化对成矿意义影响尤大。厘定了主成矿年龄在97.1~98.8Ma,最后提出了隐爆角砾岩-斑岩铜矿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江西瑞昌上湾铜多金属矿床是在九瑞矿集区界首—大桥背斜核部首次发现的中型矿床规模以上的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文章通过分析上湾铜多金属矿的地质特征,总结该矿床的找矿标志。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矿体主要呈浸染状、细(网)脉浸染状、条带状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及其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花岗闪长斑岩为矽卡岩型矿体的成矿母岩,具富碱高钾及壳幔混合的特征,认为背斜核部及奥陶系与志留系之间薄弱面是此类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