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沙漠化土地分布面积最广、程度最严重的地区.特别是在内蒙古的半干旱草原及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已经严重制约着农牧业及工矿业的发展,土地沙漠化已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统计资料,对内蒙古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495.10km2,非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506.12km2);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89.0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1098.72km2);2000~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365.85km2,中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0569.56km2);2015~2019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1.3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非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909.93km2).空间上呈现先偏南、后偏西北的迁移趋势,其中1975~1991年、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重心总体上偏南方向迁移,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分别为19.26,20.06km;2000~2019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0.29km.1975~2019年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大风日数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晋西北地区1975,1991,2000,2015,2019年遥感影像,采用转移矩阵模型、重心迁移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土地沙漠化面积在时间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动态趋势,其中1975~1991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1495.10km2,非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506.12km2);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增加689.0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中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1098.72km2);2000~2015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2365.85km2,中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0569.56km2);2015~2019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931.39km2,轻度沙漠化土地转移为非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1909.93km2).空间上呈现先偏南、后偏西北的迁移趋势,其中1975~1991年、1991~2000年沙漠化土地重心总体上偏南方向迁移,重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分别为19.26,20.06km;2000~2019年沙漠化土地重心向西北迁移,轻度沙漠化土地重心迁移距离最大,为30.29km.1975~2019年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数量和牲畜数量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大风日数是影响沙漠化土地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观点讨论中国沙漠化的成因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漠化已经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的世界性环境问题。要防治沙漠化,必须先要找出沙漠化的成因。导致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由于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外部环境的作用强度很大,超过系统的承受范围而导致系统崩溃。由于全球变化导致气候格局发生变化,中纬度地区趋于干暖化,另上我国境内地形因素的影响,加剧了季风强度,降水分布很不均匀并分布集中,主要集中在7、8两个月份,土地风化淋蚀作用强烈,使得我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而人类过度活动和落后的管理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沙漠化特征,从我国实际出发,主要采取适应,预防和治理的策略来防止沙漠化的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5.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环保信息     
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演变呈四大特征 中国科学 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相关专家在对 1975~2000 th 年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目 e 前,我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演变主要呈现四大特征.一是 nt 重点监测地区的沙漠化土地呈现继续发展的趋势.二…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发西部地区,有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但也应注意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西部生态环境问题。该地区环境极其脆弱,森林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加剧,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6  
王涛  吴蔽 《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55-358
沙漠化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一个重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土地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沙漠化发展或逆转的主导因素。人类经济活动强度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造成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的逐渐北移,大面积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和地表植被覆盖的减少,使得以风沙活动为主导外营力的沙漠化过程得以发展。我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的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已达近35万km2,其蔓延的速率呈加快的趋势。据历史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遥感动态监测与评价,对典型沙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沙漠化过程的发展及其防治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3.我国历史时期的沙漠化沙漠化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砂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致使在原先非沙漠地区产生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从而使土地生产力衰退,造成土地资源丧失的过程。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109.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戈壁),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3S”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国宝 《福建环境》2003,20(5):80-80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占国土面积 60 %次上 ,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发展迅猛 ,尤其在西部地区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的趋势加剧。其中有自然因素 ,也有人为因素。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信息。未掌握准确的信息 ,控制和治理工作无从谈起。所以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十分重要 ,“3S”技术就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 ( 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统 ( Global Positions System)与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三项技术的集合。它可以定性、定量、可视化地…  相似文献   

11.
污水、土壤沙漠化、沙尘暴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危害.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污水“风光”处理法巧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克足自然潜能——光能和风能,廉价地处理了污水,增加了大气湿度,改善了气候环境,有效阻止了土壤沙漠化和沙尘暴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深 《交通环保》2003,24(6):21-22
以对中国西部地区沙漠化现状和危害的简要分析为基础,结合公路建设的特点,阐述在西部公路建设中开展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原则、对策与措施等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是重要的降尘区还是沙尘源区这一科学问题至今未有确切定论.本文利用北半球气溶胶区域气候模式NARCM,根据1995~2004年10a的模拟数据,分析了中国区域沙尘起沙量、沉降量以及沙尘的盈亏空间分布及风场,得到如下结论:1)沙漠及沙漠化地区是起沙量最大的区域、沉降量高值区集中在沙漠、沙漠化地区及其下风方向.黄土高原起沙量很小,而沉降量远大于起沙量.2)沙尘源区是沙漠及沙漠化地区,其余的地区则是沙尘汇区,降尘量由西北向东南递减.3)黄土高原因太行山和秦岭阻挡,处在最大的沙尘汇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冰期和间冰期交替、经过漫长年代沙尘沉降的结果,模拟分析结论为黄土的风成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包头市达茂旗部分土地植被生态系统由于逐渐退化为沙漠化已不适宜种植庄稼,加之该地区生蓄超载过数,草牧场沙化、退化严重的问题采取了改造措施,其目的使土地沙漠化问题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半湿润地区的沙漠化现状、危害形式及其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及干燥的微湿土地(干旱土地)受到人类的有害影响所引起的土地退化。这是宇宙里所有干旱土地的普遍但又是分散的土地退化过程,这与人造卫星观察到的沙漠边缘(“沙漠扩大或缩小”)植被生产率循环波动的现象不同,这与气候变化有关。目前全球沙漠化直接危害着36亿公顷干旱土地或全球干旱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 ,面向新世纪作出的事关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长远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开发西部地区 ,有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 ,但也应注意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西部生态环境问题。该地区环境极其脆弱 ,森林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加剧 ,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快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自身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 ,而且对于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 ,防灾减灾 ,都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18.
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沙漠化治理关乎民族未来、百姓福祉。企业参与沙漠化治理,有利于沙漠化治理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企业参与沙漠化治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并就如何实现沙漠化治理与企业盈利的耦合,促进企业参与沙漠化治理提出了深化沙漠土地经营制度改革、以治沙成果换排污权和实施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沙尘环境,特别是沙尘暴天气对直升机危害非常大。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国内外直升机在沙漠地区使用保障的实践经验总结,初步论述了沙漠地区的气象特点,以及为提高直升机在沙尘环境中的战备完好性所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1.引言现在全世界陆地面积的1/3左右约4800万(公里)~2的土地已变为沙漠,而且沙漠每年还以6万(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这已是众所周知的环境问题。因沙漠化而感到粮食危机、薪柴不足的最严重地区是非洲,但印度西部的拉贾斯坦,中国的北部、西部,南美的智利、阿根廷也出现了较严重的沙漠化问题。另外,在泰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