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简述了重金属在线分析仪的系统架构、方法验证、系统流程的优化、运维周期及应急预警功能。通过重金属在线技术在常州市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测中的应用,表明仪器在测试地表水中镍、铅、砷、镉、铜等金属时相对稳定,基本能满足预警应急的要求;通过系统流程的优化,及对远程控制能力的开发,较好地满足了无人值守的自动监测要求;仪器初步应用于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预警应急流程,增加了一道饮用水水质的安全屏障。  相似文献   

2.
在线生物毒性监测系统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报警限,用于评价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3.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超声雾化法气液分离,并结合冷阱捕集解析技术,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监测水中VOCs。该法在25种VOCs质量浓度0.5~2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0.990,检出限为0.10~0.51μg/L,测定下限为0.40~2.04μg/L。通过与实验室法的比对,说明该法可达实验室监测仪器同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饮用水源地调查和现行政策法规,结合江苏省及泰州市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情况,全面分析了饮用水源地防控和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饮用水源地防控预警的特色做法,阐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饮用水源防控及预警的10项保护措施,供环保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全国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和现行政策法规,结合江苏省及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情况,全面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防控和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饮用水水源地防控预警的特色做法,阐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饮用水水源防控及预警的十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锑(Sb)是湘江上游部分区域的特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精准助力Sb污染预警与防控,基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酚(5-Br-PADAP)分光光度法,采用优化的在线自动监测仪自动测定地表水中的Sb。测定结果表明,测试范围为0~0.10 mg/L,检出限≤1 μg/L,相对误差≤±10%,相对标准偏差≤5%,实际水样加标回收率范围为88.2% ~104%。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中Sb的自动在线监测,可为环境管理部门对水中Sb等重金属的污染预警、溯源、防控等环境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在地表水中挥发酚浓度测定中,样品采集,保存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口南通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在水源地污染物调查的基础上筛选了预警监测因子,建立了三级联动预警监测系统,突出强调了生物预警系统作为自动监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作用和优势,最后针对南通市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测系统存在的局限提出了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9.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是建立健全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构建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是水源地监控预警工作的重要基础。系统分析了常规水质在线、生物毒性在线、卫星遥感、人工巡视等水质预警监测技术手段,并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此为基础,遵循水源地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与实际需求,统筹兼顾,提出了建立以常规理化-生物毒性在线监测相结合,遥感监测与人工巡查相统筹的一体化水源地水质预警指标体系,为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工作提供合理的、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以硬脂酸为消泡剂,在用于挥发酚的预蒸馏处理过程中,使成分复杂,富含表面活性剂及浊度极大的工业废水的起泡、崩溅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行业以及不同浓度的工业废水样品中,加入适量硬脂酸即可达到理想的消泡效果,对挥发酚的测定亦无干扰。  相似文献   

11.
新型显色剂2-对氨基苯基-2'-羟基二乙胺与水中挥发酚在碱性条件下,经铁氰化钾作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用乙酸丁酯萃取后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600 nm波长下比色定量。该方法测定挥发酚在0.001 mg/L~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0 8 mg/L,加标回收率为100%。用该方法与4-氨基安替吡啉三氯甲烷萃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实际水样,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加强预警监测体系建设高效应对突发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区域突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特点以及环境监测应对突发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指出了环境监测应对突发生态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快预警监测技术体系建设,丰富预警监测技术手段,重视生物生态监测在预警监测中的作用,提高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水平,发挥环境信息系统在预警监测中的作用,加强预警监测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系统集成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要求,对现场端的在线监测设备进行科学的综合布局,并从采水、配水、预处理、控制、分析、数据采集与传输、辅助等构成单元,提出了有关水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系统集成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饮用水源水中丙烯醛的气相色谱标准测定方法作了改进,由直接进样改为吹扫捕集进样,由极性色谱柱改为中等极性色谱柱.方法在0.010 mg/L~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和检测下限分别为0.000 5 mg/L和0.002 mg/L,水样平行测定的RSD为2.8%~5.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0.0%~...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各地在构建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上的探索和不足。构建了水质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统一应用平台,利用仪器仪表标识集,实施监测数据辅助审核,完善数据预警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平台对现场端仪器自动巡检,实现数据集中化管理,完善水质自动监测质量控制体系,满足了环境管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A field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at all water treatment plants throughout 11 states and Federal Territory in Peninsular Malaysia. The sampling points in this study include treatment plant operation, service reservoir outlet and auxiliary outlet point at the water pipelines. 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technique with a 100 μm polydimethylsiloxane fibre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mass spectrometry detection to analyse 54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of different chemical families in drinking wa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VOCs ranged from undetectable to 230.2 μg/l. Among all of the VOCs species, chloroform h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nd was detected in all drinking water samples.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trihalomethanes (THMs) were almost similar among all states which were in the range of 28.4--33.0 μg/l. Apart from THMs, other abundant compounds detected were cis and trans-1,2-dichloroethylene, trichloroethylene, 1,2-dibromoethane, benzene, toluene, ethylbenzene, chlorobenzene, 1,4-dichlorobenzene and 1,2-dichloro - benzen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ith the aid of varimax rotation, and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method were used to statistically verif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VOCs and the source of pollutio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auxiliary pipelines in the distribution systems is vital as it can become significant point source pollution to Malaysian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17.
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监控体系构建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安全预警体系的一般原理,从水质安全角度出发,基于基础信息层、预警分析层和决策应用层构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监控体系框架;提出建立既考虑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污染负荷、生态破坏力等驱动力、压力影响,又考虑了生态健康、服务功能、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等状态和响应的指标体系,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预警监控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