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饱和-非饱和介质热-水-应力耦合二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建立应力平衡方程、水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和弹塑性矩阵开始,使用Galerkin方法,将各控制方程分别在空间域和时间域进行离散,初步开发出了一个用于分析饱和-非饱和介质热-水-应力耦合弹塑性问题的二维有限元程序.通过对一个假定的核废料地下处置的热-水-应力耦合问题进行数值计算,在定性上验证了本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构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综合指数进行衡量,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测度2005—2019年黄河流域地区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借助ArcGIS方法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格局,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一步揭示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1)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黄河流域多数省份经济-能源-生态-科技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中河南、四川综合发展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其他省份;2)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处于中高水平,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3)在空间权重下黄河流域经济-能源-生态-科技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目标层指标中生态和能源是影响黄河流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级指标中经济质量、能源消费、环境治理、环境破坏和科技产出对耦合协调度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能钝感材料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与氟橡胶造型粉的热分解特性和热稳定性,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其在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获得了热分解的升温速率、温度和压力等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升温速率、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绝热分解开始前有一个缓慢的吸热升温过程,绝热分解过程主要有3个放热反应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升温速率升降幅度较大,为主要的热分解阶段。绝热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热分别为358.87 kJ/mol、3.374×1027min-1和685.62 J/g。造型粉初始分解温度高达290.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高速铁路连续刚构-拱组合桥梁墩-梁-拱结合部位在施工与运营过程中的应力状态,采用建立施工全过程杆系有限元模型,计算施工及运营阶段内力与位移,同时考虑钢管与管内核心混凝土、管外拱脚混凝土接触面双重滑移效应,建立墩-梁-拱结合部位实体有限元模型并通过现场实测应力验证模型准确性的方法,探究结合部位的钢-混凝土界面滑移规律与空间应力分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拱肋钢管与拱脚混凝土、核心混凝土间最大相对位移值分别为1.1,1.2 mm,在设计时宜增加隔板或剪力钉以改善钢与混凝土协同受力;结合部位应力基本处于规范限值内,在过人洞处出现应力集中,倒角处最大拉应力达3.81 MPa,可设置必要的构造钢筋抑制斜向裂缝的发展;拱脚顶面混凝土出现应力集中,且远超规范限值,建议将拱脚混凝土替换为钢纤维混凝土。研究结果可为连续刚构-拱组合桥施工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氯-5-三氯甲基吡啶的波谱学数据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氯-5-三氯甲基吡啶是重要的农药中间体.以3-甲基吡啶为原料通过光氯化反应合成2-氯-5-三氯甲基吡啶,经分离后得到纯度为99.5%的产品.利用红外(IR)、紫外(UV)、质谱(MS)、核磁共振(NMR)等实验技术研究了其波谱学特征,详细讨论了该化合物的1HNMR、13CNMR谱,并对所有1HNMR、13CNMR谱的信号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红外吸收特征峰对应官能团的振动形式,样品的官能团与目标化合物一致.该方法为此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
剧毒化学品甲苯-2,4-二异氰酸酯运输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低挥发性剧毒化学品甲苯-2,4-二异氰酸酯在运输过程中大量泄漏引起群体中毒事故的可能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对本品的急性毒性、扩散模型、环境转归、生态毒性,以及运输泄漏事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评估结果本品吸人中毒的潜在危险性指数为低度危险物质;扩散模型运输泄漏模拟危险区域下风向距离小于某些非剧毒品;环境转归研究显示本品在环境介质中没有持久性,没有明显的生物蓄积性,生态毒性较低;历年来运输泄漏事故分析未见发生大规模严重群体中毒和环境污染事故。认为本品在运输过程中大量泄漏,不会大范围扩散引起严重群体中毒事故,也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和长期的危害,建议在运输环节中运输条件适当放宽,按照一般有毒品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安全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从"人"、"机"、"环境"的角度,定性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三者安全性的主要机理及其对整个人-机-环系统的安全影响,并同时分别建立了三者的安全性数学模型,最后以这些模型为依据,以济钢集团的一个生产车间的现场所测数据为基础,对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进行了定量的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生产现场的安全分析、评价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煤尘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及不同浓度瓦斯-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特征参数变化规律,对混合物建立均相湍流燃烧模型和混合物参数计算方法,采用Fortran语言对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utoReaGas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二次开发后软件研究了混合物爆炸特性,得到不同浓度瓦斯-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规律及瓦斯-空气和瓦斯-煤尘-空气混合物爆炸特性对比。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研究气-固两相爆炸是可行的,煤尘参与使瓦斯爆炸最大超压和最大压力上升速率分别提高1.8倍和4.7倍,反应速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严峻的形势及火灾威胁的现实问题,引入了"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理论,探讨了高层建筑的火灾隐患,提出人在系统中的主导作用,应立足自救,以防为主。并分析了高层建筑火灾防控的措施,说明了消防部队在高层建筑火灾防控中的积极作用,指出优化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作战力量,采取先进的消防技术,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0.
运用分岔理论对人-机-环安全系统中的事故发生机制进行深层次研究;事故的演变过程具有典型的混沌特性,在煤矿安全生产这个大系统中,由于管理的缺陷,会导致人因的不安全频率的振荡和物(包括环境)因的不安全频率的振荡,互相作用,反复迭代。这些不安全频率在一定的时空上产生耦合现象,系统就会出现混沌,即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由此建立基于分岔理论的事故控制模型,并提出控制事故的新理念。安全工作就是要使系统的控制熵保持负值,确保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方面发展,实现本质安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