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家非常重视海岛保护工作,对被破坏的海岛进行生态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岛民生活环境、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海岛生态修复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有关海岛整治修复前评估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梳理海岛生态修复发展现状和PSR模型在生态评价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海岛生态胁迫、海岛周边海域健康状态和海岛资源环境管理机制三个层面介入,提出生态保育海岛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此类海岛生态整治修复与管理的目标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生态学理论对海岛土地及土地系统生态功能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并探讨了海岛土地系统生态设计的依据、原则和模式.设计中强调以土地系统生态保护性功能为主体,以海岛土地系统高层次调合发展作为海岛建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海洋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理论缺失问题,在分析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剖析了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理论内涵,建立了包括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方案规划、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工程建设和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在内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构筑范式,并分析了这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理论范式在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和人工海岛生态系统营造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污染对河流水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从多方位生态修复理论的角度出发,在简单介绍多方位生态修复理论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模式之后,以长江流域为例,对长江水体和支流环境治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应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来治理水环境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其它河流水域的生态修复和治理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朴门设计的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观下矿区生态修复规划模式,推动矿区生态修复技术革新,论文引入朴门设计理论,研究其在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及运作过程;结合王石凹煤矿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了分区规划、扇形分析及循环布局等设计模式的应用现状,并对2014-2016年间王石凹煤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朴门设计能够把煤矿土壤重金属污染区纳入生态建设分区规划中,加快煤矿废弃地生物多样性恢复,促进生态平衡建设,推动煤矿废弃地生态系统融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实现煤矿废弃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是适用于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规划设计模式。研究结果能为矿区生态修复规划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开发过程中,排放和堆存大量废弃物,会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矿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就是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文中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等。而且,对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结合我国海岛开发和利用现状,明确了海岛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梳理了海岛生态补偿系统中的"生态保护者"、"受损者"、"损害者"以及"受益者"的角色定位和利益关系。基于我国海岛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模式现状,提出在健全海岛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即加强海岛生态服务价值、内涵研究,做好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法律准备,着手研究海岛生态补偿体系和补偿办法以及积极开展海岛生态补偿试点等。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归纳分析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各类方法的优缺点,指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结构层次;通过对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和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度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并结合工程实践,依据与河流生态修复成果紧密相关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措施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包含河流自然功能、生态环境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三个方面27项分指标的河流生态修复效果多目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展望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后续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中央分成的海域使用金支持下,广西重点实施一批海域海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着力解决海岛海岸资源自然景观受损、生态功能退化和环境质量恶化等环境问题,旨在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提升海洋资源价值.文章通过对已实施的整治修复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分析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整治修复工程项目的更好开展提供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有很多的生境、自然资源以及水质修复措施被开发出来,而生态修复后的监测、成效评估等研究内容相对较少。在分析国内外生态修复概念的研究进展基础上,从生态修复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以及数据获取方法等4个方面对生态修复后的效果评估的当前研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国内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加强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并对今后中国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态岛建设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以崇明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生态岛概念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基于均权法,以集约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科技创新作为五大目标层,确定了49个基础指标,构建海洋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并以崇明岛为评价对象,结合资料收集情况,选取出36个指标评价其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结果显示,在崇明海洋生态岛建设中,森林覆盖率、COD排放强度等10项指标未达标,建设得分为0.925,评价结果为良。评价结果与崇明岛现实情况较为一致,说明本文构建的评价方法体系具有良好的显示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背景下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均至关重要。城镇化对海岛生态系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开展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对管控人类开发行为、维护海岛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我国北方典型海岛—庙岛群岛为研究区,构建了一套综合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并开展评估,结果显示:1)群岛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2)单岛尺度上,南长山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北长山岛、庙岛和大钦岛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小黑山岛、大黑山岛、砣矶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和北隍城岛处于可载状态,不同海岛应实施不同的保护与利用模式;3)区块尺度上,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特征,可载区占41.7%,临界超载区占30.0%,轻度、中度和重度超载区分别占15.9%、8.1%和4.3%,超载区主要分布在各岛的城镇建设区域。  相似文献   

13.
结合海岛生态系统的特点,根据海岛生态安全的概念,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了反映海岛生态系统自身完整性、健康性、对外服务性和不受威胁的海岛生态安全评价框架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用纵横比较的方式综合分析长海县海岛生态安全。主要的特点有:一是将海岛生态安全内涵纳入DPSIR框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了适用性和权威性;二是探索了静动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反映了海岛生态安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三是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分析了海岛生态安全的调控性和人类干扰性。按照2006--2010五年样本数据识别出长海县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无居民海岛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居民海岛不合理开发的现象逐渐增多,导致海岛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退化。本文以渤海为例,通过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组合关系,对渤海地区21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地区有6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地区在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均有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区域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与海岛开发强度呈显著相关,说明开发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海岛资源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渤海地区处于超载状态的县(区、市)已经到达28.57%,亟须实施限制性措施,控制开发利用规模,适当开展受损海岛的修复工作,以逐步恢复海岛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依据其生态系统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分别选择人工岸线开发类型、海域使用类型、水质状况、生物群落健康状况、灾害风险状况等指标开展分类评价,最后利用“短板效应”方法进行复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可载、超载与临界超载3个级别,并以辽宁长兴岛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近岸海域 岸线开发强度为0.87,海域水质达标面积比率为0.75,鱼卵仔鱼平均密度为4.45 ind/m3,这3个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 均超过相应超载分级标准,受空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短板要素的影响,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超载”.表明以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全面地评价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能够科学地遴选出主导其承载力强弱的短板要素.长兴岛近岸海域可通过填海施工中预留过水通道、人工放流增补渔业资源、调整陆源排污口位置、实行岸段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提升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步减弱短板效应.长兴岛近岸海域承灾能力属“可载”级别,为满足该区域未来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的需要,仍需通过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措施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6.
选取连云港沿海3个县(区)为评价单元,以邻近海域为评价对象,通过对岸线、海域开发强度、渔业资源综合承载指数、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海洋生态承载指数、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7项指标测算,开展海域空间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岛资源环境四项要素的基础评价研究,按照"基础评价-专项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思路,采用"短板效应法"确定县(区)海域的超载和预警等级。结果表明,3个县(区)的综合承载类型均为"超载",预警等级均为"重警"。海水环境超载、部分岸线开发强度较高和个别无居民岛生态状况退化是影响连云港市邻近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超载因子。最后,从现实状况和评价标准优化两方面对超载因子展开成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岛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生态系统较为脆弱,旅游开发将对海岛带来环境影响.为保护和利用海岛的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以蜈支洲岛旅游开发为例,采用矩阵法识别海岛开发生态影响因子,建立了水土流失、土壤、沙滩、植被、保护动植物、珊瑚、珊瑚生态、景观等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型预测和类比分析等方法预测、分析和评价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减缓对策,从而避免旅游开发造成岛屿的生态破坏,维护岛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应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环境地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初步探讨了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开发宏观及局部区域层面的博弈权衡评估方法:从宏观战略层面提出了综合考虑海岛生态服务价值、开发适宜性、现有开发强度三个方面重要因素的区域准则,以判断哪些无人岛可以上岛开发哪些则需禁止开发,同时还能判断哪些有人岛开发不足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哪些则开发过度需要限制开发和优化开发;从局部区域层面提出了海岛开发之前需要重点评估的供给功能、生命支持功能、生态调节功能、信息功能、干扰调节功能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以及评估方法。这些博弈权衡评估方法对指导海岛有序开发以及实现海岛生态与经济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