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在0.045mol/L H_2C_2O_4—1.5×10~(-4)mol/L亚甲基兰溶液中,锡配合物在电极上吸附,其吸附溶出峰清晰。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其检测限达10ppt。  相似文献   

2.
在炉型GGW-0.15、电流频率为1000 ̄2500赫兹熔炉上,利用废紫铜为主原料,添加预制合金,熔炼成合格663锡青铜高温合金熔液,该熔液再经高压气流破碎,高速旋转的机械离心力雾化破碎作用,脱水、干燥、筛分之后,获得平均粒径在30μm左右的锡青铜金属粉末。粒度分布及特性能满足金属粉末制品业及相关行业不同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机锡化合物正广泛地应用于氯乙烯制品的稳定剂,船底防污涂料、海中构筑物等的防污剂、木材防腐剂、农药等领域。通常船底防污涂料的防污剂为含铜化合物和三丁锡化合物、三苯锡化合物等有机锡化合物,这种防污剂自涂膜表面逐渐向海水中溶出,故可防止船底海生生物的附着。据报道,它们的溶出速度分别为10-40,1.5-2.0,1.3μgcm-2/天。用火焰AAS法定量锡比定量铜等其他金属元素的灵敏度要低且很不方便,另外,需用酸分解有机锡化合物,以无机锡进行定量,这就难以定量测出有机锡化合物中的三丁锡、三苯锡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室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固/液比例,溶出温度,搅拌强度,沉积物的粒度等条件下,近岸海洋污沉积物中石油烃类化合物的释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类化合物的溶出浓度与参与溶出过程的固/液相比例成正比;当固液相比例为1/8时,可在30min之内确定溶出/吸附过程的动态平衡点。沉积物中石油烃类物质向海水中的释放,在10min之内,可基本达到最大初始浓度;未经处理的新鲜沉积物样品较烘干研磨样品,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验室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固/液比例、溶出温度、搅拌强度、沉积物的粒度等条件下,近岸海洋沾污沉积物中石油烃类化合物的释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石油烃类化合物的溶出浓度与参与溶出过程的固/液相比例成正比:当固液相比例为1/8时,可在30min之内确定溶出/吸附过程的动态平衡点。沉积物中石油烃类物质向海水中的释放,在10min之内,可基本达到最大初始浓度;未经处理的新鲜沉积物样品较烘干研磨样品,更利于油类的释放。溶出温度的升高及剧烈的反应条件,有利于沉积物中石油烃类物质向海水中的释放。沉积物的组成颗粒愈细,释放的初始浓度愈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粒度锡采矿废石重金属淋溶规律及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广西某锡矿不同粒度采矿废石进行模拟酸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度锡采矿废石的淋溶规律,结果表明,淋溶前期,废石溶出重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Pb、Zn溶出浓度表现出中粒度>细粒度>粗粒度,As溶出浓度最高为0.12mg/L,表现为细粒度>中粒度>粗粒度;淋溶中后期,废石溶出重金属浓度呈平缓甚至缓慢下降趋势,3种重金属溶出规律均表现为细粒度>中粒度>粗粒度, Pb、Zn、As最高溶出浓度分别为0.91,1.05,0.12mg/L.研究了重金属溶出动力学并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和化学测试等手段分析得出了锡采矿废石淋溶影响机制,淋溶前期主要受粒度影响,溶质以对流运移为主;淋溶后期受粒度、空隙率、比表面积、表面结构和形态分布等多重因素影响,溶质以对流运移和分子扩散综合影响为主.本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废石重金属防控和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广西某锡矿不同粒度采矿废石进行模拟酸雨动态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度锡采矿废石的淋溶规律,结果表明,淋溶前期,废石溶出重金属浓度呈上升趋势,Pb、Zn溶出浓度表现出中粒度细粒度粗粒度,As溶出浓度最高为0.12mg/L,表现为细粒度中粒度粗粒度;淋溶中后期,废石溶出重金属浓度呈平缓甚至缓慢下降趋势,3种重金属溶出规律均表现为细粒度中粒度粗粒度,Pb、Zn、As最高溶出浓度分别为0.91,1.05,0.12mg/L.研究了重金属溶出动力学并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和化学测试等手段分析得出了锡采矿废石淋溶影响机制,淋溶前期主要受粒度影响,溶质以对流运移为主;淋溶后期受粒度、空隙率、比表面积、表面结构和形态分布等多重因素影响,溶质以对流运移和分子扩散综合影响为主.本研究方法及结论可为废石重金属防控和监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天然水中一甲基锡(MMT)、二甲基锡(DMT)、三甲基锡(TMT)、一丁基锡(MBT)、二丁基锡(DBT)、三丁基锡(TBT)等烷基锡化合物同时测定的方法,该方法是将烷基锡化合物衍生为相应氢化物,经液氮低温捕集、色谱分离后由电热石英炉原子吸收检测。对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绝对检出限为0.81~2.30ngSnn,相当于分析0.4L水时2.0~5.8ngSn/L。各烷基锡6ngSn的相对标准偏差,一般不超过9.2%,采用新的措施可以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本文还给出了海河河口水样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河北邯郸某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对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影响溶出液中重金属浓度,背景值越高,在动态淋滤过程中析出重金属的浓度越高;②淋滤前期阶段,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液浓度较大,随着淋滤时间的增加,浓度在波动中趋于稳定。因此可以得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淋滤前期;③溶出液中只有Cu元素的浓度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并且溶出液呈弱酸性,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邯郸某矿区煤矸石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淋滤实验对煤矸石中重金属的溶出特征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①煤矸石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影响溶出液中重金属浓度,背景值越高,在动态淋滤过程中析出重金属的浓度越高;②淋滤前期阶段,重金属元素的溶出液浓度较大,随着淋滤时间的增加,浓度在波动中趋于稳定.因此可以得出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淋滤前期;③溶出液中只有Cu元素的浓度超过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并且溶出液呈弱酸性,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1.
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测定总磷的方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测定总磷时,氯化亚锡深液需要一周后重新配制,以甘油作为氯化亚锡溶液的介质时,其使用时间可以不受限制。此法具有节省试剂、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组氨酸-Co(Ⅱ)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氧载体作显色体系,提出了组氨酸-Co(Ⅱ)光度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方法;并用从实验中得到的(Co)-(O2)关系,尝试用Co标准溶液代替O2标准,解决了O2标准的难题。该方法简单、快速、取样量少、准确度高。DO的测定范围为0.1 ̄20mg/L。  相似文献   

13.
光助Fenton反应降解水溶性染料曙红Y脱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溶性染料曙红Y使用Fenton试剂结合光催化氧化降解褪色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对该反应的4种主要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染料浓度、Fenton试剂用量、光源、初始pH值。经过系列的研究分析得出了曙红Y降解的最佳降解条件,并对Fenton试剂光催化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太阳光照射能有效地促进曙红Y的降解褪色(脱色率大于95%),明显缩短褪色时间,节约氧化剂的用量。当Fe2+浓度在3.50×10-5~7.19×10-5mol/L之间以及H2O2的摩尔量为染料摩尔量的50~100倍时,太阳光光照能有效地促进0.10 g/L以下浓度的曙红Y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吴超  陈军良 《环境工程》1998,16(4):47-49
采用正向渗透试验方法测定了氯化钙和水玻璃溶液添加丁二酸钠后溶液在粉尘介质中的渗透规律。该研究结果可有效利用氯化钙和水玻璃进行固土抑尘。  相似文献   

15.
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为5.5的醋酸-醋酸钠-氯化钾底液中,用Cu~(2+)离子沉淀硫化物,过量的Cu~(2+)离子用标准8-羟基喹啉溶液回滴,以8-羟基喹啉在单微铂电极示波极谱图上的敏锐切口指示滴定终点。废水的色度、浊度等对测定不产生干扰,无须进行预蒸馏处理,操作简便、快速。方法的相对偏差小于1.0%,变异系数小于0.6%,水样的加标回收 率为97—103%。  相似文献   

16.
聚合氯化铝铁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氯化铝铁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结合铝系和铁系净水剂的优点,有助于减少水中铅含量。利用《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铅(GB15892-1995)》和《净化剂聚合氯化铁(GB14591-93)》的方法,对聚合氯化铅铁主要技术指标的检验做了探索。经反复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pH4.4HAC-NaAc缓冲介质及乳化剂OP存在下,Cr6+与二溴羟基苯基荧光酮(DBHPF)显色反应生成桔红色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位于482nm波长处,表现摩尔吸光系数εmax=3.47×104.络合物配位比为Cr6+:DBHPF=2:3,Cr6+在0-16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已用于水样中微量铬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稀土、化肥工业中NH4Cl废水难以处理,危害较大的问题,针对广东某厂处理碱性氯化铜蚀刻液废水产生大量NH4Cl的实际废液,提出用电解法处理NH4Cl废液并对最优实验条件进行探究。发现采用阴离子交换膜将电解槽分隔为两极室可防止Cl2与NH4+接触产生易爆炸的NCl3,保证操作安全,且能有效分离阳极产生的Cl2和阴极产生的H2,便于产物收集。在此基础上,通过探究阳极室电解质种类及浓度、阴极室NH4Cl溶液浓度、电解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实验条件为向阳极室加入20 mL浓度为5 g/L的NaCl溶液,向阴极室加入相同体积浓度为100 g/L的NH4Cl溶液,在0.3 A恒电流下电解3 h。在此条件下,反应器中93%的Cl-转化为Cl2和NaClO。该厂每天处理15 t NH4Cl废液,可为企业创收至少1950元。该双室隔膜电解法在有效去除NH4Cl废水中Cl-的同时能够产生NH2·H2O、Cl2和可用于消毒的NaClO,具有装置简单,去除率高的优势,是速率可控、清洁高效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COD催化快速法中氯离子干扰问题及去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莉  许智  张成福 《环境工程》2003,21(1):59-61
COD催化快速法中对测定结果干扰最大的因素是水样中的氯离子浓度。通过对不同氯离子含量的水样进行对照分析 ,讨论其干扰问题 ,从而制定出理想的去除方法 ,使得催化快速法能够快速准确的应用于实际监测中  相似文献   

20.
DPD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曹连城 《环境工程》2003,21(1):65-66
本研究介绍的对氨基 N ,N 二乙基苯胺 (DPD)作显色剂时 ,不但显色迅速 ,而且显色稳定 3 0min左右 ,常温下 ,显色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线性范围宽 ,余氯在 0~ 10 0 μg 5 0mL时 ,遵守比耳定律 ,摩尔吸光系数达 1 1× 10 4。测定 μg量级的余氯时 ,相对标准偏差≤ 11 5 % ,最大吸收峰为 5 5 3nm ,方法操作简便 ,快速 ,用于水样及回收率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