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杜良端 《福建环境》1994,11(6):41-41
水是生命的产生、存在、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地球上总水量约有14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水占97%,淡水湖及河流中的水仅占0.0019%。天然水域中生存着无数的生物,其中有藻类1万多种,甲壳动物2万多种,鱼类2万多种以及微生物10余万种。在自然界,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相应的食物,相互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这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互相依赖和相互斗争,在一定的条件下,保持着自然的、相对的平衡。确切地说,生物种类的组成,各个种群的数量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等,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当直接或间接地把各种有害物质投弃至水域环境中时,常由于物理的(如扩散、稀释、沉淀等)、化学的(如氧化、还原等)以及生物的(如  相似文献   

2.
海洋浮游生物是海洋中大型生物或其幼体的饵料,它们处在“食物塔”的最低层,其数量的变化状况将直接涉及到渔业发展的前景。在海洋中,它们的生物量最多,单位体积的表面积最大,与海水接触密切,当海水受污染时,首先遭遇的就是这些饵料生物。海洋浮游植物是海洋初级产物的主要生产者,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从海水中直接吸收各种元素  相似文献   

3.
水是生命的产生、存在、发育和繁殖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地球上总水量约有十四亿立方公里,其中海水占97%,淡水湖及河流中的水仅占0.0091%。天然水域中生存着无数的生物,其中有藻类一万多种,甲壳动物二万多种,鱼类二万多种以及微生物十余万种。在自然界,各种生物都有自己相应的食物,相互间存在食与被食的关系,这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互相依赖和相互斗争,在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2,(12)
国际上公认POPs具有下列四个重要的特性: 1.能够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由于POPs物质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一旦被排放到环境中,它们难于被分解. 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由于POPs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导致POPs从周围媒介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浓度.  相似文献   

5.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生物类型,他们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使自然生态和食物链保持动态平衡和稳定,各种生物得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各种生物赖以长期存在、繁衍、昌盛的基础和社会财富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以多种形态存在,不少有机物与其络合,使之富集于有机质丰富的表土从而易被植物吸收。微量元素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与人体,发挥着特有的生物功能。迄今为止,在人体内发现的微量元素已不下40种。  相似文献   

7.
谈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放总量人类生活在地球生物圈内,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圈是一个由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庞大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中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在生物圈里,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和结构可能很不相同,但在一切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能量流通和物质交换。正是通过一定的能量流通与物质交换,把生态系统中各结构单元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一系列动态平衡。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8.
用三磷酸腺苷(ATP)表示生态系生物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活性测定是海洋与淡水生物专家、水污染专家、废水处理工程师所关注的问题。如海洋、淡水、湖沼、阴沟等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测定,氧化塘、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菌系及其功能的研究,卫生部门及生物监测站对食品等的检测,普遍以测生态系生物量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年来采用以ATP作为生态系生物量的参数较多。本文试图详述ATP表示生态系生物量的方法,介绍ATP分析法及其进展。一、ATP作为生态系生物量参数之优点表示生态系生物量的参数不少,有传统的显微计数、干重、混浊度、有机碳、氮以及后来采用的总细胞体积、DNA含量和表示细胞代谢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陆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稳定,对生物毒性大,且在食物链中富集,因此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环境科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的地球表面范围内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彼此制约、不断演变、相对稳定的统一体。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循环彼此作用,并且基于这种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才保证了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地球上  相似文献   

1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种主要的污染物形式,存在于环境当中,很难被分解,因此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对环境有重要的影响。在生物体内,如果食物链发生放大或者累积的情况,则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以环境监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现状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食物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微食物环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和能量过程,是传统食物链的有效补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海洋微食物环结构组成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对微食物环的生物组成成分,包括微微型浮游生物、nano-浮游动物、micro-浮游动物以及病毒的生态作用加以阐述,同时针对环境因素的改变,如富营养化、浮游植物水华过程和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微食物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未来微食物环研究进行了展望。微型生物及微食物环如何应对新型生态压力,尤其是对气候改变的响应策略将会是下一步海洋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12.
在对某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生态部份一直以测定生物、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为主要内容,根据含量的高低判别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于摸清污染物在食物链各营养级中的富集情况以及最终对人类的影响,它的一个不足之处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定量描述,不能将各种污染物对评价区内不同生物的影响概括为一个指标进行全面的整体比较。生态环境的定量化估算方法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鸟害防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防治机场鸟撞,应遵从一般生态学原理,一方面尽可能改变机场内各种动物的有利栖息环境,另一方面从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结构中,减少或切断食物链的连接关系,从而减少鸟类数量,减少鸟类对飞机飞行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新型溴系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是一种潜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不仅污染环境,还可能通过生物累积和食物链传递,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危害。该文介绍了TBC的理化特征,对比分析了环境样品中TBC不同的检测方法,综述了水、沉积物、土壤和生物体内TBC的分布和水平,结合活体/体外毒性测试结果,阐述了TBC生长发育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及内分泌干扰效应。最后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未来研究应注重建立标准化的分析方法,研究TBC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并致力于开展低剂量TBC的全生命周期或多代暴露的慢性毒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污染生态学。它是研究生物与污染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基本规律的科学。目前国际上在进行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的普查,包括环境自然本底值的调查。在这基础上,一方面在微观上,即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污染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在宏观上,通过大量定性、定量研究,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物质循环的生态系统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客观存在的生态系的结构与功能的抽象写照。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机运算,使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汞消费量日益增大且污染日益严重,汞污染已影响到我国居民的健康,含汞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就会以食物链形式放大,危协人类的健康.利用微生物对含汞废水清除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治理途径.通过研究发现环境中的某屿微生物能利用自身的基因表达出一种汞还原酶及汞裂解酶,将环境污水中的汞离子还原成金属汞,降...  相似文献   

17.
<正> 镉在自然界是一个很稀少的元素,但由于工业和商业生产方面对镉的使用量迅猛增长;空气、水和土壤环境的镉污染日趋严重;镉通过空气、水和食物链已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而镉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正引起人们日益普遍的关注。本文拟对镉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食物以及人体组织中的分布和主要生物地球化学性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等,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苯并(a)芘(简称BaP)是一种具有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在环境中分布很广。 在国外,以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不同作者通过对BaP污染食物链的研究各有所强调。但综合起来分析,可以认为:植物体内BaP可能是“多源”性的,其内源来自植物自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的污染物由于它在环境中不易被生物所分解,且在生物体内可以积累和转化,因此对人类会带来潜在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对重金属的污染问题还未彻底解决,所以研究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环境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一定的空间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影响,并且主要通过食物链进行物  相似文献   

20.
陈志岳 《环境》2004,(1):55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群落和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放射性“三废”的排入可能改变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进入食物链并影响人类。因此,我们在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