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环境执法是搞好环境保护的基本前提,执法实践离不开法学原理的指导。学习现代环境法学的基本知识,对加强环境执法大有裨益。为此,本刊特别邀请我国著名的环境法学者、中国法学会理事、国家环保局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蔡守秋教授主办现代环境法系列讲座,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2013,(14):57
7月7—10日,由重庆大学、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环境法学院、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佛蒙特法学院主办,重庆大学法学院、重庆大学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承办的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环境法学院全球环境法教学与研究高级研讨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旨在提升中国环境法学科的教学与研究方法,共同推动环境法学  相似文献   

3.
蔡守秋 《环境》1998,(2):20-20
环境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环境领域的行为规范、秩序规范,它不是某个理论家或法学家的理论观念或理论体系,但它与环境法学理论具有密切的联系。当代环境法的发展,既有来源于实践的动力,也有来源于理论的动力。在环境法产生和发展的初期,环境法的理论性不够强或者说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和环境法的发展,具有特色的环境法学理论日益成熟,对环境法制建设的影响和理论指导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将环境法的这种变化简称为环境法的法理化。环境法的法理化主要是指环境法开  相似文献   

4.
对比较环境法学这门年轻学科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探索,并从比较法及环境法两个学科方面对比较环境法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比较环境法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时代法学理论生态化变革的潮流正在涌动,而以传统法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环境法学理论教学已经不符合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需要根据现代伦理观念进行革新。此外,环境法学理论教学应当避免走功利性的法学教育道路,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法治精神和崭新的环境法人才为目标,注重环境法学理论教学内容的合理化设置,从而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服务。为此,应当重视环境法理论教学,并重构其内容,以适应时代之变迁与社会之需求。  相似文献   

6.
环境侵权问题日益严峻,使得环境侵权救济问题受到环境法学与民法学的共同关注与重视.民法资源理念的引入、无过错责任的确立以及侵权救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更好的解决环境侵权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环境法与民法本质价值上的冲突,导致环境侵权调整的对象与救济方式上存在差异.为克服民法在面对环境问题的各种局限,应加强民法与环境法之间的沟通,探索构建环境侵权二元化救济制度和环境侵权损害多元填补机制,最大化保障个人利益与环境公益的双重救济.  相似文献   

7.
环境法学研究过程中的"泛道德化"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与环境法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环境法理论建构中所依托的各种道德理论本身也难以保证长久的科学性,故以道德分析为环境法逻辑起点产生的"创新性"理论在诞生之时就可能"先天不足"。因而有必要从法律实证主义的角度进行研究,避免以道德诉求作为分析起点,在明确环境法价值、理想目标的基础上,坚持法律工程研究的进路,从"环境损害"这一环境法学的逻辑起点入手,运用法律规划理论,对预期社会效用的实现进行理论体系建构,进而为环境法目的的实现路径作出可操作性论证。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环境法的修改势在必行.关于环境法修改中应当关注的问题,关注环境法修改模式和指导思想的较多,而对现行环境法的一个重大缺陷--环境公平问题的忽视却鲜有提及.传统环境法学理论把环境问题看成是学术性问题,这种理念背后的假设是人具有同质性,环境危害具有整体性,环境问题对所有人的危害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对比较环境学学这门年轻学科概念的界定进行了探索,并从比较法及环境法两个学科方面对比较环境法的特征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比较环境法学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金瑞林     
正金瑞林教授(1931年-2011年),是中国环境法学科的奠基人、环境法学术研究的拓荒者、环境法领域杰出人才的培养者以及中国环境法制的推动者。1959年金瑞林教授以全优的成绩从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7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原国务院环保领导小组牵头起草我国首部环保法草案,时年46岁的金瑞林教授参加立法,从此他与环境法结下了不解之缘。20世纪80年代初,环境法学教育在中国的法学院  相似文献   

11.
法的体系,从一个国家的总体说,通常是指这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某一个法律部门来说,它既是整个国家法规总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它本身又是一个按照一定内在联系而结合起来的完整体系。所谓环境保护法的体系(简称环境法体系),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内部和谐一致的系统,它是各种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和环境保护法规的综合。一、研究并建立环境法体系的意义我们说环境法学以研究环境法规为主要对象,实际上是指环境法学以环境法体系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刊“法制论坛” 栏目已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栏目,为广大读者首肯.要出色地办好这个栏目,必须与环境法学的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基于此,本刊于3月1日成立《环境导报》环境法学研究会,本刊环境法学  相似文献   

13.
当代环境法存在着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从纵向关系看,它与过去的、将来的环境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时期的环境法呈现出一种连贯性;从横向关系看,它涉及的环境、资源问题及与之相关的跨领域问题越来越多,调整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越来越协调,我们把这种现象简称为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目前环境法学界所说的环境法的系统化、综合化趋势有  相似文献   

14.
当代环境法的指导思想正发生一些新的、重大的变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成为环境法的基本理论和指导原则,环境法中污染防治战略发生变化,更加重视预防原则、全过程管理、清洁生产、源头控制、总量控制。本文将环境法的这类变化简称为环境法的战略化。由于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原则、战略,是对环境法具有全局影响、全程影响、长远影响、根本影响的因素,是对环境资源领域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总体调整,因而环境  相似文献   

15.
蔡守秋 《环境》1998,(9):38-39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标准化管理等科学技术方法已成为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的主要工具,各种环境标准和其他有关环境无害技术的规范在环境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我们把科学技术手段和科学技术规范在环境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的现象,简称为环境法的科学化、技术化即科技化。  相似文献   

16.
孙凯 《世界环境》2010,(2):10-14
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与环境法的执行一直是环境法律实践中的软肋。政府永远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执法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监测每一个污染源,但住在污染源附近的居民通常是环境违法行为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监控者。因此。广泛的公众参与是监督环境违法行为与促进环境法执行的有效力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环境法律责任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法中的法律责任是保障一切环境法律规范得以实施的最终措施,也是环境法学研究的重点.我国的环境法律责任由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机结合而成,总的看来,其发展具有行政责任扩大化,行政责任民事化、民事责任扩大化以及行政责任刑事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市场和国际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各国环境法之间以及国内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日益增强,各国环境法因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的日趋加强而出现了相互协调的现象。本文将这类现象,简称为当代环境法的“趋同化”。当代环境法的趋同化体现在环境法的各个领域,其主要表现是:强调只有一个地球的观点,承认环境问题的公害性和环境保护的公益性,重视环境一体化或人类环境综合性的思想,突出共同关心环境问题、环境法的公益性和国际环境合作;强调和促进国际环境条约之间、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之间、各国环境法之间的协调,提倡各国自愿采纳国际通用的环境标准;遵循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原则,采取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律措施,建立某些共同的环境法制度;在环境法宣传、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所谓环境保护法的地位,是指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以及环境法与环境政策、环境道德的关系。一、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关于环境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是一个在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环境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主要理由是:它具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即调整的  相似文献   

20.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进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加强环境管理和经济管理,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这方面的论述尚不多见。不久前,全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全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陈栋生同志给我们寄来他摘编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部分论述》和他写的一篇论文,这是对本刊的支持。我们发表这篇文章,希望引起经济学研究工作者和环境管理、经济管理部门的同志们关心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和探讨。此外,这是本刊首次发表外地的作者来稿。为了把本刊进一步办好,我们殷切希望各地热心环境保护事业的同志多给我们以帮助和支持,并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