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外加碳源的反硝化脱氮效果进行研究,考察了人工配水条件下水解酸化液反硝化处理的适宜COD/NO3--N比范围,在适宜COD/NO3--N比条件下与甲醇、乙酸钠的反硝化效果进行对比,并验证了水解酸化液对于生活污水的反硝化效果.结果表明,人工配水条件下利用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适宜COD/NO3--N比为4.9~6.0,反硝化速率最高可达25.0mg NO3--N/(gVSS·h).反应过程存在2个不同的硝态氮去除速率阶段,并出现了亚硝氮积累.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为含多种VFA成分的混合物,其反应过程中硝态氮的去除速率比甲醇、乙酸钠等纯物质做碳源时的硝态氮去除速率快.将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用于生活污水脱氮处理,当COD/NO3--N比为6时,水中的硝态氮以及亚硝氮均能够得到较为彻底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采用淹没式膜法水解-交替脉冲曝气系统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能进行研究,讨论了装置进水COD浓度变化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处理工艺沿程COD、NH3-N浓度变化状况、NH3-N的去除、水解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进水COD/N比与反硝化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去除COD和NH3-N。进水COD在450mg/L以下时,出水COD基本维持在60mg/L以下;进水NH3-N<50mg/L时,出水NH3-N<10mg/L。  相似文献   

3.
实验推导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机物、氨氮、硝态氮的去除动力学模型,研究该工艺有机污染物去除机理和脱氮效能。填加火山岩滤料的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1%,97.0%,63.8%。  相似文献   

4.
地下渗滤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中试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以红壤土作为填充土壤,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进行了地下渗滤系统处理村镇生活污水的现场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氨氮、总磷和总氮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达到84.7%、70.0%、98.0%和77.7%,出水COD、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7mg/L、4.0mg/L、0.04mg/L、4.7mg/L,达到建设部颁发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对总氮去除机理的分析表明,由硝化/反硝化实现生物脱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总氮的主要途径.在本中试系统中,反硝化效果良好但硝化效果不够理想,改善土壤环境以促进硝化作用是提高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对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内部的还原性质是阻碍硝化反应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纪华  王正芳  郑正 《环境工程》2012,(Z2):41-43,129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借鉴给水滤池工艺开发的污水处理新工艺。以炉渣为填料采用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启动状况,考察了启动过程中COD、NH4+-N等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1.74m/h、回流比150%、气水比为3∶1的条件下,COD和NH4+-N分别在35d和45d内得到了有效地去除。其中,COD出水浓度降到30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NH4+-N出水浓度降到10mg/L以下,去除率稳定在6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炉渣作填料的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启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MUCT工艺全程硝化和短程硝化模式下反硝化除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曾薇  王向东  张立东  李博晓  彭永臻 《环境科学》2012,33(10):3513-3521
采用MUCT工艺处理低C/N比实际生活污水,研究在全程硝化及短程硝化模式下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MUCT反应器在常温下运行180 d,结果表明,采用低DO和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实现了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70%以上.系统表现出较好的反硝化除磷性能,短程硝化期间磷的去除率和反硝化除磷率分别为90%和91%,全程硝化期间磷的去除率和反硝化除磷率分别为60%和88%.虽然短程硝化模式下磷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全程硝化模式,但荧光原位杂交(FISH)试验结果表明,2种模式下污泥中PAOs占总菌群的比例基本相同,平均为37%.COD去除效果稳定,试验期间出水COD均低于50 mg.L-1.不同硝化模式下污泥的批次试验表明:短程硝化期间,以NO2--N作为电子受体为主的反硝化除磷菌占总聚磷菌的比例和全程硝化期间以NO3--N作为电子受体为主的反硝化除磷菌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平均为38%;与全程硝化时期相比,短程硝化阶段对有限碳源的利用率更高,磷的去除效果更好.短程硝化模式下的反硝化除磷更有利于低碳源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利用SBR反应器在厌氧氨氧化启动过程中脱氮性能达到不同氨氮去除负荷(ANR)时启动厌氧氨氧化耦合反硝化(SAD)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分析对反应器内3氮变化和功能菌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厌氧氨氧化的ANR达到0.27~0.40kg/(m~3×d)时,启动SAD工艺,反应器可处理COD为100mg/L以下的生活污水;在厌氧氨氧化的氨氮去除去除负荷(ANR)达到0.65~0.85kg/(m~3×d)时,反应器可高效处理COD为100~200mg/L的生活污水,而在ANR达到0.85kg/(m~3×d)时,反应器SAD工艺可稳定处理COD为100~200mg/L的生活污水,反应器内ANAMMOX菌的活性与异养菌活性及反硝化菌活性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即可稳定启动SAD工艺,缩短SBR反应器的周期,可加速反应器ANAMMOX菌活性的提高,降低异养菌和反硝化菌活性的提高.周期测试分析,表明,控制C/N比和HRT可实现厌氧氨氧化耦合部分反硝化脱氮.  相似文献   

8.
采用连续流分段进水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partial denitrification-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PD-Anammox)耦合反硝化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研究了污染物去除、典型周期COD及氮素沿程变化特征、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反硝化对TN去除贡献。结果表明:在平均进水ρ(COD)、ρ(NH4+-N)、ρ(TN)为193.1,58.6,60.3 mg/L的条件下,系统出水平均ρ(COD)、ρ(NH4+-N)、ρ(TN)分别为46.3,1.5,13.4 mg/L,低于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采用NO3--N预缺氧和进水点后置,可实现缺氧区NO3--N→NO2--N转化,同时完成厌氧氨氧化过程;缺氧区设置厌氧氨氧化悬浮填料,可提高系统TN去除率。通过缺氧区物料衡算,缺氧1区厌氧氨氧化对TN去除贡献率(ΔPD-Anammox/ΔTN)均值为54.37%,缺氧2区的ΔPD-Anammox/ΔTN均值为64.17%。  相似文献   

9.
利用连续流双污泥生物澄清反应器(BCR)反硝化除磷系统,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双污泥系统对COD、NH4+-N、TN的去除效果及不同NO3--N浓度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系统对COD、NH4+-N和T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22%、97.2%、75.47%。控制生物膜好氧硝化反应池中DO浓度为3、4、5 mg/L,池内NO3--N浓度分别达到22、30、38 mg/L,TP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2.11、0.96、2.69 mg/L。当硝化池中NO3--N浓度为30 mg/L时,系统的运行情况较好,出水TP的浓度相对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生活污水低C/N特性导致传统全称硝化反硝化工艺脱氮效率低下,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节约碳源,减少曝气量,脱氮效率高的特点。以实际生活污水为探究对象探究了溶解氧对低C/N生活污水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DO浓度为化学需氧量(COD)去除影响不显著,而高浓度DO有助于氨氮的去除。DO浓度为0.8~1.0 mg/L时,总氮去除效率最高为85%,该DO浓度下,NO_2~--N的最高浓度为6.8 mg/L,显著高于其他DO组别,NO_3~--N的最高浓度随DO含量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1.
污泥龄对A2/O悬浮填料生物膜工艺反硝化除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20%的投配比向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式填料,将传统A2/O 工艺转变为A2/O复合式生物膜工艺.以实际市政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如何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的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污泥龄从而适当的增加装置中污泥浓度可以有效的提高缺氧区反硝化除磷的效果,当SRT=Bd时,装置总体的处理效果最好.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为更深入地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厂中Orbal氧化沟工艺性能,以西安市第三污水处理厂O rbal氧化沟工艺的实际运行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各构筑物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污染物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4%、91.92%、85.73%、87.6%以上。COD、TN的去除主要集中在厌氧池和氧化沟外沟;氧化沟外沟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此过程pH维持在6.9~7.1。  相似文献   

13.
在将缺氧后置的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短程硝化与亚硝酸盐途径的反硝化除磷的实现及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限氧条件下的排泥策略,可以实现常温低氨氮下的短程硝化与反硝化除磷,出水COD、TP、NH_4~+-N、TN分别为17.47,0.462,0,8.35mg/L.批次实验显示,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菌在总聚磷菌中的比例可达70%.研究发现,140min的缺氧反应时间会对磷的去除有负面影响,宜控制在亚硝酸盐反应完毕为止;曝气方式仅影响氮的去除,总曝气量不变,采取强度前高后低(1.2~0.2L/min)的曝气策略,控制适宜的曝气强度,可提高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地下渗滤系统中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去除约50%的进水总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改善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MBR-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高碳高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MBR/RO工艺深度处理模拟高碳高氮废水,考察了不同进水的COD/N对有机物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且 深入考察反渗透膜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A/O-MBR能够实现95.6%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反渗透的出水水质指标TOC<0.9mg·-1、TN<12.65mg·L-1、总硬度<0.038 mol·L、总碱度<14.6mg·L-1,达到了城镇污水回用级标准.COD/N对有机物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影响总氮的脱除过程当COD/N的平均值为10.2时,总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好氧区内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完成,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89.4%;当COD/N的平均值为7.1、5.6时,总氮的去除主要通过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共同完成,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74%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反渗透膜污染的状态,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膜污染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指出膜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A/O-MBR出水中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菌生物强化MBR工艺处理阿特拉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刘春  黄霞  孙炜  王慧 《环境科学》2007,28(2):417-421
以生活污水为共基质,考察了基因工程菌在MBR和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对阿特拉津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以及生物强化处理对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在MBR中对阿特拉津具有很好的生物强化处理效果,阿特拉津平均出水浓度为0.84 mg/L,平均去除率为95%,最大去除负荷可以达到70 mg/(L·d).生物强化的MBR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1%,COD平均出水浓度65 mg/L,COD容积负荷增加对COD去除效果有一定影响;对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氨氮平均出水浓度为1.1 mg/L,平均去除率为97%,最大氨氮去除负荷为143 mg/(L·d).与普通MBR污泥相比,生物强化MBR污泥的硝化活性和亚硝化活性略高,碳氧化活性略低,因此表现出氨氮处理效果很好,COD处理效果略差.阿特拉津的存在会对污泥性状产生影响,可能是造成污泥碳氧化活性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国内外关于SBR技术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用SBR装置处理生活废水,通过控制SBR装置曝气量,使装置内出现好氧、厌氧、缺氧环境的更替,实现了SBR后置缺氧全程硝化-反硝化除磷过程,探究了该技术对生活废水中COD、TN、NH_3-N、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去除生活污水中相关污染物含量,出水水质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采用该技术处理生活污水后出水中COD、TN、NH_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6.5%、81.3%、99%、97.1%。  相似文献   

18.
借助曝气生物流化池污水处理工艺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研究实验,详细阐述了城市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机理及其过程的实施,即实现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工艺条件。同时,在该实验过程中把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和曝气生物流化池两种污水处理工艺,对城镇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要使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得到去除,最好运用集硝化-反硝化于一体的生化处理装置,因为这样不但能真正实现脱氮目的、而且工艺过程简单,并可以节省空气利用量,其对大量低碳高氮废水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碳源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厌氧/好氧SBR反应装置中,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不同碳源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对该过程中ORP的变化规律及影响作了探讨。结果表明,碳源浓度的变化对该系统中有机物和总磷的去除影响不显著,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95%和90%,出水TP在0.5mg/L以下,当C/N比为6.7时,总氮去除率高达98.4%。本试验条件下,当COD:TN:TP约为200:30:7时,系统同步脱氮除磷运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段进水三级AO耦合流离生化工艺处理低温废水,在温度为(10±1)℃条件下,控制HRT为8h,进水流量分配比为3:2:1,污泥回流比为50%,考察耦合工艺对低温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反应器内污染物变化规律、各级氮去除规律及系统硝化反硝化性能.研究表明:耦合工艺COD及NH4+-N去除效率均超过90%,TN及TP去除效率达到80%,反应器内生物膜污泥浓度在400~800mg/L之间,系统各级NH4+-N去除率均超过80%,缺氧反硝化脱氮率及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率分别为50.15%和26.05%.受底物浓度及功能菌群数量影响,系统第二级比硝化速率及比反硝化速率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