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智能网联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动态风险监管平台",对于支撑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及新业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提出了平台构建的总体技术路线,剖析了建立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数据链、开发基于大数据的应用模型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平台构建的基本思路、要求、方法,展望了平台在"智能制造"、"现代化使用管理"、"智能检验"、"智慧监管"及"智能网联特种设备"新业态发展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搭建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应急联动系统的背景下,重点开发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应急平台.该平台是应急联动系统的核心控制部分,可实现危化品车辆管理、在线监测、事故分析、应急救援、统计分析、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应急联动系统融入“平战结合”理念,危险发生时,首先,平台从现场侦测装置自动采集数据;其次,启动事故分析和应急救援模块,必要时自动开启喷淋装置;第三,基于模型预测结果生成相应的应急救援方案;最后,发送到手持终端.该系统可以提升移动式承压类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承压类特种设备的耐压试验在暴露设备缺陷和提高产品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耐压试验标准是有效开展设备耐压试验过程的基础。本文系统研究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耐压试验标准,分析耐压试验流程,确定试验各阶段要求。梳理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耐压试验相关标准,分别列出各类设备耐压试验过程的试验压力、试验时间和试验合格性判断依据,为开展承压设备耐压试验提供技术规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运行过程的风险状态,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的实时风险定性分级模型与定量分级模型;并应用AHP方法设计建立了设备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最终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设备运行的现实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可将承压类特种设备划分为风险高中低不同类型的设备,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检验及监管措施,实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分级分类,从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检测结果是以检验报告(证书)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的。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对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负法律责任。这就需要检验机构在其规范性上下功夫,以确保检验报告(证书)符合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并且能为使用者提供正确信息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氨制冷系统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等承压设备在线检验的技术问题,在不拆除保温层状态下完成腐蚀检测。采用脉冲涡流壁厚扫查技术并结合超声波测厚技术验证,可以检测出低压侧承压设备的壁厚减薄状态。通过提高仪器的发射功率、采用聚焦型小探头等方法,检测具有100 mm厚保温层及0.6 mm厚外防护层的设备,并与超声测厚数据比对可知,其相对误差未超过6%。结果表明,脉冲涡流壁厚扫查技术能够实现对低压侧保温设备的腐蚀检测,为氨制冷系统的在线检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美国开展特种设备风险管理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通过对美国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及保险发展历程的回顾,结合美国哈特福德蒸汽锅炉检验和保险集团(HSB)的实践,从安全风险和财务风险两个视角,梳理美国特种设备风险管理概况,以过程安全管理和其核心要素设备完整性为重点,总结美国石化行业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经验,从风险管理的内涵、保险机制的作用、石化企业过程安全管理等方面探讨对我国特种设备风险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风险控制理论和事故致因理论,结合特种设备监察实际工作,以锅炉为例对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风险控制的特种设备监察模式。通过运用这种监察模式,可以对区域内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并可以根据其风险构成分成四个类别,进而可以根据其风险大小及风险类别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全阀是一种自动阀门,能不借助任何外力而只利用介质本身的力来排出一额定数量的流体,以防止系统内压力超过预定的安全值。当压力恢复正常后,再自行关闭并阻止介质继续流出。安全阀在承压类特种设备上应用得十分广泛,它是承压特种设备最重要的安全附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1问题的提出由于荧光渗透检测法比着色渗透检测法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所以,在对一些承压类特种设备的重要部件无损检测中,采用荧光渗透代替着色渗透的越来越多。JB/T 4730 5—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以下简称JB/T 4730.5)建议对于表面光洁且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宜采  相似文献   

11.
冷库中在用制冷压力容器长期运行在安全状况不明的状态下,危及了设备的运行安全和安全生产,成为困扰我国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工作的难题.通过分析总结氨制冷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和检测难点,依据声发射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在线整体检测的技术特点,将其应用于在用制冷压力容器.解决无法开罐全面检验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高压旋喷桩造防渗墙因其厚度均匀,强度高,质量好,被广泛运用于堤防工程的防渗加固和部分深基础工程的基坑支护,但施工中环境污染严重。根据高喷灌浆施工的工艺特点。结合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环境保护实践,探讨了高喷灌浆施工环境污染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When encountering pressure equipment with a structural defect such as a local thinning defect (LTA), a critical question often arises regarding the safety of continued operation. This is primarily determined by the strength at the LTA zone, as it represents the weakest point of the structure. The remaining strength factor (RSF) is proposed as an indicator to evaluate the remaining strength and life of pressure equipment when a severe LTA is identified. The API 579/ASME FFS standard offers a series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approaches for field engineers to follow, which have achieved great success. However,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simpler Level 1 and Level 2 approaches sometimes fail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LTAs on the inner or outer surface of the pressure equipment, yielding identical numerical processes and results. Moreover, the use of critical thickness profiles to replace the actual thickness profile in analysis can lead to overly optimistic estimation of the RSF, posing a potential danger when the RSF is close to the allowable limit. Key issue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a) discrepancies caused by the use of simplified critical thickness profiles or parabolic profiles, as API 579 suggested, on the RSF; (b) differences in RSFs when the same LTA is on the inner and outer wall; and (c) comparisons of membrane stress and bending stress, as well as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RSF at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vessel wall. It can be concluded with certainty that all simplified geometries (CTP and PTP)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RSF and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Additionally, the actual remaining strength of the outer LTA was found to be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nner LTA of identical size. Therefore, when remaining life and derating for prolonged operation are of interes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pressure equipment with the LTA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14.
压力容器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特殊设备,一旦使用不当或容器缺陷未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发生爆炸和介质泄漏事故。这些事故不仅危害操作人员安全,而且危及周围环境,发生易燃易爆介质的二次爆炸。合理有效地控制运行参数,是预防压力容器事故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连续油管作业期间,除受到循环弯曲载荷作用外,管内还常受内压作用,从而产生严重的塑性变形,会出现壁厚减薄和截面椭圆化,而大多数情况的疲劳裂纹都是源于壁厚减薄处。采用自制的连续油管疲劳试验机进行室内试验,模拟全尺寸连续油管在实际工况中受到的循环弯曲和内压作用,利用超声波测厚仪检测不同循环次数下的油管壁厚值。在300mm最大弯曲行程、20MPa内压下,连续油管壁厚变化率成抛物线下降趋势,得到壁厚变化率与循环次数拟合关系,可为预判连油管工作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LNG运输半挂车根据GB 1589-2016《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规定最大允许总质量不能超过40t,轻量化LNG运输车是今后市场发展方向之一。LNG运输车外筒体由于受外压作用,往往通过设置较多加强圈来防止其失稳。在材质、直径、壁厚、长度均相同条件下的外筒体,按GB/T150《压力容器》、JB 4732《钢制压力容器》、ASME B&P Code VIII-2等不同标准下进行失稳计算,同种规格角钢圈数量大不相同,按ASME B&P Code VIII-2标准计算得出的角钢圈数量最少,轻量化程度更高,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支持压力管道检验,降低事故率,本文基于漏磁检测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管道外漏磁检测模型,对管道漏磁检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了缺陷处漏磁场特征曲线,模拟了圆柱形缺陷对管道外壁漏磁场的影响,得出了不同参数缺陷对漏磁场的影响规律,并且基于理论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试制了可变径管道外漏磁检测仪的样机,利用该检测仪对壁厚为8mm的带有人工缺陷的管道进行扫描检测,研究不同参数缺陷对漏磁场信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所得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的结果吻合良好,且缺陷检测精度及效果满足要求,另外,检测装置对内外壁缺陷检测同样可行有效,适合特种设备(压力管道)检测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略论高压水射流清洗效率的提高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工业清洗发展很快,大型高压水射流多功能清洗设备的用量日渐增多,并在清洗行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在使用中,普遍存在着压力和流量不合理、高压水泵能量利用率低、高压管路压力损失过大、喷枪、喷头涡流严重等弊病,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提高高压水射流清洗效率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不同粒度铝粉在水平管道内的爆炸压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自制的水平管道式气体-粉尘爆炸试验装置对不同粒度铝粉的爆炸压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爆炸压力及爆炸压力上升速率都随着铝粉粒度的减小而增大,粒度为6~8μm,9~12μm,15~17μm铝粉的平均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为0.63 MPa,0.56 MPa,0.45 MPa,爆炸压力上升速率分别为47.2MPa/s,38.1MPa/s,30.2MPa/s。铝粉粒度越小,在相同时刻铝粉参与反应的时间越提前。在水平管道内,测试结果受点火延迟时间及测试装置尺寸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剪切闸板在纯剪切工况条件下(无压差、无悬重)剪切钻杆时剪切力特征,以及悬重、内外压差等复杂工况条件对剪切钻杆时剪切力和油压的影响规律。本文基于Shear Damage断裂损伤模型,通过显示动力学方法开展剪切过程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纯剪切工况条件下,剪切力随时间增加先逐渐增加再急剧下降为0;在有悬重工况条件下,剪切力和油压随悬重增加而呈减小趋势;在钻杆内压大于外压工况条件下,剪切力和油压均随压差增大而增大;在钻杆内压小于外压工况条件下,剪切力随压差增大而减小,5 in(壁厚14.50 mm)、5 in(壁厚12.70 mm)规格钻杆油压随压差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5 in(壁厚10.54 mm)规格钻杆油压随压差变化不明显,其余钻杆油压随压差增大均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剪切闸板防喷器油压配置、结构优化、关井工艺改进等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