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浅谈振动的危害及其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返振动的现象。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区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两种振动作用不尽相同,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 一、接触振动的作用和振动源 1.使用风动、电动工具的作业有铆接、清砂、锻压、凿岩、钻探、造型、捣固、割  相似文献   

2.
正振动(vibration)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振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关系密切。由生产或工作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根据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和传导方式,可将生产性振动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局部振动常称手传振动或手臂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工具、机械或加工部件,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常见的存在局部振动的作业有:使用风动工具如风铲、风镐、风转、气锤、凿岩机、捣固机或铆钉机的作业;使用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锯和电报等的作业;使  相似文献   

3.
振动的危害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机械设备、交通运榆工具大量增加,功率越来越大,振动也显著地增加。因此,防止振动对职工的危害已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振动以两种方式作用于人体:一种是只施加在人体部分组织,如各种手工操作的振动工具,象风镐、凿岩机、捣固机、穿孔机、伐木带锯等,它们可将振动直接加于人的手和手臂,由于这种振动频率较高,不易传到人体其他部位,所以称为局部振动暴露;另一种是通过人体的支撑部位,如站立时双脚,坐下的的臀部或躺卧时的躯干,将振动作用于整个人体,我们称之为整体振动暴露,象运载工具中的乘客和驾驶员所承受的振…  相似文献   

4.
1 生产性振动的危害 在生产过程中,由机械传动、撞击或车船行驶等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两种。生产性振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5.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 ,称为机械振动 ,简称振动。物体离开中心位置的最大距离为振幅。单位时间内(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它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常用基本参数。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足部和臀部) ,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反应的振动。局部振动主要是手接触振动为主 ,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常见的振动作业全身振动的频率范围主…  相似文献   

6.
隧道爆破振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隧道爆破方案,降低爆破振动危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对爆破振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确定振动速度、主振频率和振动持续时间作为系统特征变量,确定总药量、最大段药量、掏槽孔最大段药量、雷管段数、爆心距、最小延期间隔时间、临空面数等作为相关因素变量;再结合厦门某隧道爆破实测数据,进行灰色关联计算;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排序和优势分析,得到爆破振动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其中准优因素为爆心距,可控准优因素为雷管段数和掏槽眼最大段药量;最后对隧道爆破参数进行优化,测点爆破振速由1.2 cm/s减小到0.74 cm/s,降振率达38.3%。结果表明,采用GRA确定爆破振动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爆破振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装药弹振动特性的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某装药弹的振动特性,并为该弹提供必要的力学数据,建立某装药弹模态方程。采用ANSYS软件对该弹振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Block Lanczos法求解,得到前10阶振动固有频率和振型。分析结果表明:低阶频率主要以摆动和转动为主,高阶频率主要以弯曲扭动为主,低阶频率对该弹的影响比较小,高阶频率对该弹的影响比较大,尤其是7~10阶频率,该弹的主振频率为1053.8 Hz,为该弹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加工、储存、运输和使用条件下应低于该频率;为验证该方法可信度,采用某小型装药弹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偏差小于1%;同时证明该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是经济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振动波增渗煤岩的优势频率,依据敲击法测试原理自主搭建煤岩自振频率测试系统,从煤岩尺寸、含水率及孔洞缺陷等3方面,研究煤岩的自振频率。研究结果表明:进行振动信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时,汉宁窗较矩形窗、指数窗的加窗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测得4组不同尺寸煤岩的一阶、二阶自振频率范围分别为11.1~17.2 Hz、35.0~40.6 Hz;含水率的增加使得煤岩自振频率降低,且煤岩的一阶自振频率变化在含水率较低时较敏感;煤岩孔洞体积对其自振频率的影响存在局限性,不同孔洞体积煤岩的一阶、二阶自振频率变化幅值分别在5.2%、6.5%之内;振动波对煤岩自振频率影响以塑性变形及煤岩整体缺陷的演化为主。  相似文献   

9.
人机显示/控制界面适配性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驾驶舱人机显示 /控制界面适配性指标影响因素、视觉信息流工效的测定与评估方法的研究 ,建立了一套视觉信息流工效综合评估系统研究体系 ;研究的初步结果主要有 ,飞机驾驶员视域中存在最佳、较好、极限工效区 ,并且振动、反射眩光、噪声、显示字符的形状 /颜色特征 /对比度 /显示方式等是影响信息获取工效的主要因素 ;飞机驾驶舱显示布局及显示方式应符合视觉工效学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接触振动的作业工种较多,主要有风动工具作业、研磨作业及其他机械作业等等。由于长期接触生产性振动工具,可引起神经衰弱样症候群及手部症状。手部症状以手麻、胀痛、凉感、手掌多汗为主,其次是手颤、无力等。在冬季寒冷时可出现手指麻木、冰冷、苍白、形如白蜡、界线分明的雷诺氏现象,局部取暖加温后可转为紫纣,伴有发胀及刺痛。严重者肢端血管闭塞,当侧支循环不足时手指末端可发生坏疽。神经衰弱样症状主要有头晕。耳鸣、重听、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等。振动作业者的饮食原则就是适量增加脂肪及优质蛋白质、维生素C的供给量,以…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如何确定的问题,在研究现有动荷载下顶板安全厚度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固支梁振动微分方程,建立隧道与溶洞间岩层失稳的双尖点突变模型,分析其失稳力学机制及破坏条件,得到安全厚度的非线性方程,并运用Matlab进行迭代法编程求解;分析爆破振动强度、频率、围岩特性、隧道跨度等对安全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与溶洞间岩层安全厚度是由岩层的内外因素共同决定;在同一振动荷载幅值下,安全厚度与振动频率呈非线性关系;在同一振动频率下,安全厚度与爆破振动荷载幅值呈线性关系;安全厚度随弹性模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溶洞跨度的增加呈近似正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2.
振动是危害人体的物理因素。相对来说,在我国,对振动危害的研究、宣传和防治措施的推广应用作得较少。笔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引起广大安全技术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重视。 振动有振源、传播介质和接受器三要素。振动的传播介质主要是固体,接受器则是人体的触觉器官,如人的脚和手。振动作用于人体的形式比较复杂,它可以通过肌肉和骨骼传播,使人体各部位都有所感受。正因为如此,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强烈的危害。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首先表现在对骨骼。肌肉,韧带及内脏器官的损伤。强烈的振动可引起骨折、皮肉青紫、…  相似文献   

13.
有关专家认为 ,高速行车除了增加发生车祸的频率之外 ,还能对人的身心产生一些影响 ,医学家称之为“高速行车综合症”。车辆行驶的速度越快 ,驾驶员的精神就越紧张 ,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 ,肾上腺皮质醇浓度增加 ,促使心跳加快。如车速超过每小时 80公里 ,心率会增至 10 0至 110次 ;车辆行驶速度每小时 12 0公里以上 ,心率会超过 110次以上。长时间的高速行车 ,可使心肌疲劳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还容易诱发冠心病。长期高速行驶在普通的公路上 ,还会产生剧烈的簸和振动。这种振动如较久地作用于人体 ,会使脑血管产生痉挛 ,而引起头疼、眩目、恶…  相似文献   

14.
振动测量     
振动测量的目的在于定量调查人们所处振动环境──地面、座位或用手操纵机器时的振动参量,以研究或判断这些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或评价采取振动控制后的减振程度。振动测量必须根据整体振动和局部振动的特点选择仪器,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 整体振动测量 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通过的文件《人体整体振动暴露评价指南》,即ISO-2631推荐的整体振动允许标准,要求测振仪器能够测出人们刚刚感知的微弱振动(加速度a=10-2米/秒2,所以拾振器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敏度,测振仪必须在1-90赫的频率范围内响应平直,且应具备中心频率1-80赫的1/3倍频程滤波…  相似文献   

15.
我矿井下作业有4个主要工种:凿岩,爆破,扒装,支护。矿山井下的粉尘危害主要表现在这4个工种的作业工人矽肺病的发病情况。调查表明,我矿作业工人矽肺病发病率高的工种,并不是粉尘浓度合格率最低的凿岩工种,而是扒装和爆破工种。表1为我矿1974~1983年4个工种岗位年均粉尘浓度测定汇总;表2为1990年作业工人矽肺检查结果。据此,我们对凿岩工种岗位粉尘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铀矿山采掘作业低频振动对高温铀矿围岩氡析出规律的影响,选取南方某铀尾矿砂、石英砂等原材料制备类铀矿岩试块,基于正交试验原理设计0~40 Hz与30~50℃两种因素条件下共计25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单因素测量条件下低频振动与高温加热对试块的氡析出率均有提升作用,但是随着振动频率的上升,氡析出率会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0 Hz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在低频振动与高温持续加热耦合作用下,氡析出率变化呈三维立体曲面,在曲面振动频率30 Hz、试块测量温度为50℃位置时氡析出率达到最大值,试验结论可为铀矿井氡防护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预防振动病     
随着采矿工业的发展,接触振动机具,尤其是凿岩机的工人日益增多,发生振动病的可能性也增加了。 振动病是由于接触每分钟在1,800—18,000次的振动频率而引起的。振动病冬季比夏季容易发生。热带气候,即使接触振动,也不易患振动病。因此,一般认为振动是振动病的基本因素,寒冷是振动病的重要致病条件。只有寒冷而没有振动,当然不能发生振动病。只有振动而无寒冷,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同样不易发生振动病。 振动病有哪些表现呢? 振动病初期,手部发凉,手指发僵,轻度麻木。以后,手痛,麻木加重,甚至失去触觉,手指发白。全身症状有:头痛、头晕、…  相似文献   

18.
何为手臂振动病手臂振动病是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国家已将手臂振动病列为职业病。致病因素手臂振动病的致病因素是长期处在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剧烈振动的生产环境中。主要振动作业有:矿业开采、机械制造、冶金行业、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地下洞室及其围岩的爆破震动安全监测,通过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卓越频率分析,论述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地下洞室与围岩爆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并对爆破地震安全监测与分析结果进行解释与原因探讨。通过大量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与爆破药量和距离及环境条件的关系式,并在分析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指出,近爆破点区域的爆破地震波衰减速度明显大于较远区域,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的卓越频率集中在以45Hz为中心的15~75Hz范围值。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卓越频率与爆破规模与环境的几何因素密切相关,介质本身的物理几何特性是爆破地震波衰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根据ISO 5349:2001规定,将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割草机和绿篱机的手柄上,通过振动分析仪AWA 6258测量割草机和绿篱机的频率计权振动总值,以进行手传振动的危害评估。结果表明:割草机和绿篱机的日振动暴露量A(8)值均超过了我国标准规定的日暴露振动限值3.5 m/s2,预计分别经过1.8~8.5 a和1.9~5.2 a后,暴露于割草和修枝工种人群的10%以上将出现振动性白指,为了有效降低或避免手臂振动病的发生,该行业的作业人员每日接触振动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6 h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