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双城镇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示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双城镇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通过建立生态型城镇指标体系,得出双城镇的生态指数.结果表明,目前双城镇的生态化程度仍较低.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型城镇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采用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对萍乡市"十二五"的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提出了合理的措施和建议,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合理地评价地下水水环境质量,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准确掌握污染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定性分析黑龙江省双城镇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区土地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应用线性加权模型对双城镇城区1992,1997和2000年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是人类宝贵的淡水资源,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却在遭受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污染防治迫在眉睫。通过介绍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污染的途径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中国地下水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了完善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全国地下水污染预警与应急预案、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贵阳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贵阳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从贵阳市地下水发育特征、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该市城市功能划分对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科学》2015,(6):104-112
针对贵阳市岩溶地貌及城市发展的特殊性,充分考虑裸露岩溶区地下水脆弱性、污染源要素及价值功能属性,应用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方法与参数体系,探讨了岩溶区地下水脆弱性及污染风险分区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地下水脆弱性、污染源及功能价值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地下水高污染风险区分布。贵阳市地下水污染重点防控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96.3%,且由于岩溶地区本质脆弱性较高,需以"控源"为工作重心,对已经存在于保护区及优先控制区的重点污染源需制定相关搬迁、防控及监管方案,尽量降低污染风险,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政策性监管、风险排查及应急能力建设。岩溶地下水作为特殊的资源与环境要素,需将污染防治分区结合城市规划、土地规划、产业规划对接,提出城市发展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相融合的引导性政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贵州省的水文地质背景及地下水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找水打井的勘探方法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打井找水的方向,为决胜水利"三大会战"之地下水开发利用工程,帮助解决贵州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贵阳市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贵阳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从贵阳市地下水发育特征、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出发,结合该市城市功能划分对其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社会生活离不开水资源。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的组成的部分。我国地下水资源丰富,不仅分布广而且水质好,不仅供水保证程度高而且调蓄能力强。经过长时间的大规模开采,我国地下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地下水资源被超量开采,给社会和环境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在一些地区还诱发了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环境的基本要素。为了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必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外国发达国家在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它们的相关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地下水资源管理。本文介绍了地下水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和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外地下水管理经验,提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开采量逐渐增加,局部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地下水水质超标的情况日益严重,引发了天然植被退化、海水入侵等生态问题,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严重威胁着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对地下水位、水质的影响及其相关的生态问题,并提出节约用水、加强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沿海地区充分开采利用海水、已形成严重漏斗区建设利用地下水库等相应的时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将双城镇作为研究区域,利用改进后的耦合度模型进行水环境的环境-经济系统规划,并提出了地面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刘钰  曾妍妍  周金龙  闫志雲  白凡 《环境科学》2023,44(12):6778-6789
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是地下水污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以巴里坤-伊吾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构建DRSTIW模型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根据污染场地调查资料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地下水污染荷载评价;考虑地下水的原生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利用ArcGIS的地图代数功能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采用ROC曲线验证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通过计算G指数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冷热点分布,结合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对热点变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较低,高污染风险区和较高污染风险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主要位于伊吾县的淖毛湖镇、盐池镇,巴里坤县的奎苏镇、石人子乡、花园乡和兵团红山农场,该区域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表层和包气带介质透水性能较强,吸附能力较差,加之污染源分布较集中,使得污染物易于迁移富集,在地下水高脆弱性和高污染荷载的双重作用下导致局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污染风险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集聚现象,整体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演变的趋势.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为划分地下水污染防治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和支撑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对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将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为"支撑度"指标评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而计算城镇发展的综合可持续性水平.以福建省铁山镇为例,应用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铁山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为0.617(取值范围0~1),属于中等可持续水平,水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瓶颈因素.该评价方法可以辨识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铅锌矿是我国优势矿产资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对其开发治理均处于较低层次,消耗严重。本文在综合分析我国铅锌矿资源特点、开发治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陕西省白河县卡子镇铅锌矿资源为例,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铅锌矿资源开发治理新模式,并以政策论证的方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为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矿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对生态型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引入生态健康度描述生态型地区特点,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基于弹簧模型的生态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和社会经济数据离散化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为例,分析2014年资源环境承载状况及社会经济压力对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宝日希勒镇、呼和诺尔镇和巴彦库仁镇资源环境系统超载,RECS/RECC分别为9.860、1.369和1.221,其他乡镇均低于0.8,评价结果有理可依,与事实相符,体现了评价方法在生态型地区评价的可靠性;社会经济压力在10 km × 10 km空间单元离散化结果与基于乡镇的评价结果不完全对应,方法优势体现在能够判别社会经济压力在乡镇内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冉全  向速林 《环境科技》2006,19(3):35-37
以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平台,结合遵义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与水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遵义市地下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西北典型区域地下水位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西北地区是北京、天津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支撑区域。为揭示京津冀西北地区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以张家口地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81—2015年56个地下水位观测井连续观测数据、水文地质相关资料、气象数据、地下水资源开采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对研究区内坝上高原、柴宣盆地、涿怀盆地和蔚阳盆地四个地貌单元地下水位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四个地貌单元及下辖各区县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逐步加快。35年间坝上高原水位降幅3.59 m<蔚阳盆地水位降幅3.6 m<涿怀盆地水位降幅7.17 m<柴宣盆地水位降幅20.41 m。张家口地区四个地貌单元地下水位动态变化与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等自然因素相关性较差,但与第一产业产值、常用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总产量、蔬菜总产量、猪牛羊肉总产量、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和年末总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四个地貌单元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80%,其中第一个主成分主要为蔬菜总产量、猪牛羊肉总产量、年末总人口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等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貌单元均可解释66%以上,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造成张家口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调配以及京津冀西北地区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孔晓乐  王仕琴  赵焕  袁瑞强 《环境科学》2015,36(11):4051-4059
华北低平原区区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矛盾突出,深层地下水氟超标进一步限制了区域水资源利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中氟的分布情况及其来源,在南皮县域内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利用水文地球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浅层地下水低氟中心分布在地表淡水水库——大浪淀附近,高氟中心分布在东南和西南部;深层地下水高氟中心与开采量大的区域分布一致.局部地区受点源(暗管排污)和非点源(深层地下水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浅层地下水氟超标现象;受岩石沉积、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所有深层地下水氟质量浓度均超过国家饮用水标准(1.00mg·L-1),过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导致黏土矿物里面的氟离子随释水作用进入水体,导致氟质量浓度升高.随着浅层微咸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增加及深层地下水限采压采措施的执行,华北中东部低平原区区域水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明确现状条件下地表水和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对未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