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初步调查广州南沙地区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现状,介绍了薇甘菊危害特征,并提出科学防治对策。薇甘菊在南沙地区已有蔓延迹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与植物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外来入侵种薇甘菊在广州的分布与危害作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薇甘菊在广州一般多分布于海拔1~100m的农田边缘、低丘台地及河堤边岸,在海拔250m以上的丘陵及山地一般不见分布;从地域上来看薇甘菊主要分布在广州市的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白云区、萝岗区及增城市南部;本文通过分析进行了薇甘菊防治措施探讨。  相似文献   

3.
吴天明 《环境》2003,(5):10-10
广东地处南亚热带,湿热的气候为薇甘菊、水葫芦、大米草等外来生物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些外来物种摆脱原产地的天敌制约后,疯狂生长,迅速传播,在许多地方形成单一优势群,挤杀本地物种,造成生态灾害。近年来,广东各地展开剿杀这三大“恶草”的行动。薇甘菊薇甘菊,一种菊科藤本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它攀援上灌木、乔木后,会迅速覆盖整棵树,争夺阳光和空间,并使被覆盖植物枯萎直至死亡。20世纪80年代入侵深圳,并逐渐向  相似文献   

4.
陈光虎  钟雪超 《环境》2012,(Z1):115-116
结合深圳市薇甘菊防治现状和农业生产特点,开展3种除草剂不同浓度防治农田薇甘菊药效实验。结果表明: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500倍液和1000倍液、10%森草净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以及18%2,4—滴微乳剂1000倍液对薇甘菊防效分别为100%、95.49%、100%和97.24%。防控效果优异,且差异不显著。遵从成本低、药害事故率低为原则,建议选择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防治浓度以500倍-1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5.
薇甘菊在永德县共有3个乡镇被发现,涉及8个行政村,发现薇甘菊危害点15个,总面积达38.11hm~2(571.66亩)。永德县薇甘菊主要分布于东经99°22'34″~99°29'11″,北纬23°45'20″~24°15'29″,垂直分布于海拔552~1471m。在15个危害点中,危害甘蔗地4.95 hm~2(74.3亩)、芒果园13.67hm~2(205亩)、荔枝园3.93 hm~2(59亩)、香蕉地0.01 hm~2(0.16亩)、玉米地6.4 hm~2(96亩)、公路沿线农地6.0 hm~2(90亩)、水库边农地0.67 hm~2(10亩)、其他农地2.48 hm~2(37.2亩)。永德县薇甘菊的防控对策主要有物理防除、化学防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记住这份黑名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思明 《环境》2003,(5):11-11
今年初,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包括紫茎泽兰、薇甘菊、福寿螺等16种动植物。紫茎泽兰:原产于中美洲,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1935年它可能经缅甸传入我国云南,现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台湾、贵州、四川等地。它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全株有毒性,危害畜牧业。  相似文献   

7.
刘耀榕 《环境》2000,(4):22-23
前些时候,广东传媒纷纷报道了微甘菊入侵广东的情况,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微甘菊这一“植物杀手”,如果掉以轻心,不及早防治,将会引起“生态爆炸”,造成生态灾难。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求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了解菊科入侵植物与非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以云南省包括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在内的4种菊科入侵物种为研究对象,并以与其共生的菊科外来非入侵物种熊耳草(Ageratum houstonianum)为对照,研究外来入侵物种与非入侵物种叶片特性及气体交换参数等方面的区别. 结果表明: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和三叶鬼针草的Pnmax(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92、18.69、17.15和22.78 μmol/(m2·s),分别比其共生非入侵物种熊耳草的高出21.63%、42.77%、31.02%和73.99%;4种入侵物种的LSP(light saturation point, 光饱和点)和LCP(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光补偿点)也显著高于熊耳草,但其AQY(apparent quantum yield, 表观量子效率)却显著低于该共生种. 4种入侵物种叶片的N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N含量)和CCmass(leaf construction cos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建成成本)均显著高于熊耳草,除飞机草外,其他3种入侵物种的PEUE(photosynthetic energy use efficiency, 光合能量利用效率)和PNUE(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光合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熊耳草,而飞机草和熊耳草之间差异并不显著. 5种植物叶片Nmass分别与叶片SLA(specific leaf area,比叶面积)、CCmas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物Pnmax、叶片P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 单位质量P含量)和PEUE呈显著正相关,植物Pnmax与PNUE、PEU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SLA呈显著正相关. 研究显示,与菊科共生外来非入侵植物相比,较高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片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效率指标可能是外来菊科入侵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首批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名单。国家林业局日前也成立了“国家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国家环保总局这次公布了 1 6种外来入侵物种 ,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 (水葫芦 )、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而新成立的防止有害生物入侵管理办公室的职责是 :组织制定有关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方…  相似文献   

10.
消息树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16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本刊编辑部)摩托车尾气治理目标确定国家环保总局日前颁布了《摩托车…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我国的植物资源,防止危险病虫害的传入和蔓延,对进口的粮食、饲料、木材等需进行防疫薰蒸处理。所谓薰蒸是在控制场所,如船舶、仓库、帷幕,用塑料布覆盖以及各种密闭容器内进行毒气杀虫。害虫一般潜伏在植物体内或缝隙内,通常的杀虫剂很难发挥毒效,甚至无效;而薰蒸剂能  相似文献   

12.
外来植物一旦入侵成功,要彻底根除极为困难,而且用于控制其扩散、蔓延、危害的费用与代价极大。外来植物的入侵可以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受损,危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严重威胁城市生态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深圳市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分析植物入侵途径,以及外来植物入侵对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提出入侵植物的管理和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好消息     
《环境》2002,(12)
日前,广东省第七届、广州市首届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结果相继揭晓,本刊喜获丰收。在广东省第七届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中,本刊《微甘菊·植物杀手·生态爆炸》(作者:刘耀榕)、《线虫:防治农作物的生物武器》(作者:胡楫)、《菜棚中的幽灵》(作者:李棚翔)、《上网千万不要  相似文献   

14.
忠言 《环境》2003,(5):5
574亿!这是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微甘菊、水葫芦、飞机草、紫茎泽兰、大米草、互花米草、湿地松粉蚧……某些外来有害物种,远涉重洋,入侵我国城乡。生物入侵带来的不止是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严重生态环境损害。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必须制止生物入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外来物种风险评估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和筛选,统筹指标体系的科学性、重要性、实用性和可移植性,选取决定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构建外来植物风险评估的典型指标体系。从入侵性、适生性、扩散性、危害性4个纬度建立基于AHP-DEMATEL法的外来入侵植物风险度量数学模型,用以揭示因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识别并量化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利用构建的评估体系和生态位模型对印加孔雀草在中国的风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危害、防除难度、国内重视程度、耐逆性是导致入侵植物风险性系数升高的重要因素,印加孔雀草在我国的综合风险评估值P为0.82,属于高度风险性有害植物,需要在适生区建立监测预警体系,阻截该植物的扩散蔓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是世界百大入侵植物之一,因其入侵扩展蔓延速度快,从而对原生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破坏.目前关于凤眼莲入侵扩散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关于在不同水深梯度下风眼莲入侵强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及种间关系影响的研究相对空白.因此,本研究以入侵植物凤眼莲和两种常见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  相似文献   

17.
鱼藤     
在我国绿色植物宝库里,有一类可以利用来防治农林及卫生害虫的植物,称为杀虫植物或农药植物。杀虫植物的佼佼者,就是世界著名的鱼藤,它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省和南洋群岛的山上。南洋群岛土人利用它的汁液作为箭毒的主要原料,这种箭毒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已达成共识,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运营市场尚未成熟。本文在对发达国家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运营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运营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城市绿化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成功运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植物修复技术在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植物修复作为一种高效生物修复途径在水环境整治中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运用植物修复技术时,必须充分考虑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目前我国实施大水利建设的背景,在总结植物修复技术对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的特点的基础上,对植物修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该技术在今后水环境污染治理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珠海淇澳和广州南沙3种湿地植物互花米草、芦苇和短叶茳芏的碳、氮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的C4植物互花米草在植物体的C含量、C/N值、底泥的δ13C值(-23.83‰)和δ15N值(6.56‰)均显著与本地植物芦苇和短叶茳芏的不同,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依赖于其密集的根系,使其入侵的潮间带土壤微生物种类、酶活性显著升高,体现出互花米草对湿地系统中C、N循环的深刻影响,为此有必要控制该外来入侵植物的蔓延生长。所测定的芦苇和短叶茳芏的δ13C值,表明采样地的芦苇属于C3植物,而短叶茳芏则为C4植物。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这3种湿地植物-土壤系统中的C、N循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