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 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 升趋势。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实际, 笔者从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绪因 素入手,研究分析其主客观因素,并由 此提出改善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 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省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针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实际,笔者从造成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绪因素入手,研究分析其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提出改善和加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利用济青高速公路 1998~ 1999年发生的 10 85起交通事故数据 ,在资料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对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人、车辆、道路环境、天气和交通量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与国外的统计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预测出随着高速公路交通量的增长 ,事故率将会增加。此外 ,笔者针对影响高速公路事故因素提出了主动性、被动性预防对策 ,这些对策的实施将会减少高速公路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疲劳驾驶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结合高速公路行车特点,从驾驶员高速行车的生理心理及高速公路行车环境等方面分析高速公路疲劳驾车交通事故原因。根据交通心理学、安全人机学等原理,提出驾驶者自身控制、运输单位内部管理、宣传和舆论、家庭教导、交通部门服务性诱导、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高速公路疲劳驾驶交通事故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建设,交通事故迅猛增长.保证适当的车辆行驶距离是预防高速公路事故的有效手段.论文根据车辆制动规律和运行状态,得出行车安全距离模型,同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说明和分析.采用MATLAB软件对高速公路车辆的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安全距离随车速和附着系数的变化规律,寻求既保证车辆安全行驶又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合理的安全距离值,为降低高速事故率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分析对比谈预防措施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笔者通过对比我国与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近十年来在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统计数据 ,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机动车保有量的正比例关系及当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现状 ,分析得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与人、车辆、道路、环境信息及管理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 ,其中人 (尤其是驾驶员 )作为交通行为的主体 ,是道路交通事故诱因中一个关键性因素。由此 ,作者提出了要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诸因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思考 ,且在未来的道路交通发展中应引入交通稳静化理念 ,以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高发的特点,分析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特性,对改善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行车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山区高速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依据隧道路段的行车特点和隧道外设施设置位置将隧道入口过渡段划分为隧道前减速段、隧道前交织段、隧道前过渡段、隧道入口段和隧道适应段.通过实车试验采集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行车速度数据,分析各区段车辆速度变化规律和行车安全影响因素,发现隧道入口过渡段的车速变化用高斯函数拟合较好.用加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车辆运动的距离的比值表示行车风险,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过渡段行车安全性评价模型,利用Matlab计算得出各区段行车危险性系数.结果表明:在隧道前交织段,行车风险增加;在隧道入口段,行车风险较高,暗适应结束后,行车危险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管理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8.
驾驶员行业中有句行话:安全行车是七分技术、三分运气;懂车爱车,车辆才会给你安全的回报。回味起来还真有些道理。第一句话是指交通事故的本质是道路劣性因素的组合,比方说你或是你的车发生危险因素,如果运气好,遇上能化解危险因素的交通环境,例如刹车失灵遇上前方道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营运车辆保有量呈现了快速增长。由于营运车辆运行时间长、行驶里程多,加之外廓尺寸大、道路占用比高,对其加强安全管理,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高速公路三岔型互通右转匝道车辆事故的发生机制,以宜宾至叙永高速公路双桥枢纽互通为对象,运用Carsim/trucksim软件建立事故匝道的三维数字模型,模拟小客车和货柜车的运行过程,设置3种不同工况,对车辆在匝道上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行驶速度升高会导致匝道路段的车辆横向偏离增大,发生侧滑或侧翻的几率增加;充分制动距离是保证车辆安全通过匝道受限路段的重要因素,货车需要更长的制动距离;道路视觉环境是影响驾驶人速度选择行为的重要因素,匝道路段与高速公路主线行驶环境的高度近似,导致驾驶人选择较高的速度进入匝道,部分车辆在小半径弯道之前无法将速度降低至安全速度,进而发生事故。本文运用行车动力学仿真和驾驶人视觉手段,在驾驶行为层面分析事故的形成机制,进而提出安全提升措施,可为匝道线形设计和交通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解决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频发的不安全行为问题,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和多主体建模与仿真(ABMS)方法,构建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模型。通过调节车辆状况、管理者管理监督水平、营运驾驶员情绪状态、安全教育水平、驾驶经验和环境综合条件等因素,运用NetLogo仿真平台分析安全管理水平、营运驾驶员安全责任意识、心理负荷水平对驾驶事故的影响。研究表明: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的发生系统是一种典型的CAS,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是三大主体属性和行为环境交互的结果,且交互作用程度不同。因此,运输企业要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营运驾驶员驾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大货车驾驶员交通心理与交通安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笔者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对大货车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因攻击性驾驶行为、强烈的冒险动机的驱使、对道路期望心理的失衡及交通安全感偏差等不良心理因素而导致恶性交通事故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货车驾驶员是一特殊的群体,应重视对该群体的教育、培训与管理,从而提高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性格品质、交通安全感及驾驶技能,以改善道路安全环境和交通安全状况、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云南山区公路严峻的交通形势,及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事故形态及影响因素,研究山区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机理。从人、车、路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针对云南山区事故多发路段安全对策措施。分析表明,在云南山区,路况、人员安全素质、车辆性能、安全管理均处于较低水平,是重大事故多发的根本原因。提高系统安全性,实现系统功能最强,应使系统各要素相互匹配,以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4.
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分析了影响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基于系统工程的理论原则,从人员安全保障、设备安全保障、环境安全保障、基础安全管理保障4个方面着手,确立了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价模型;提出了铁路提速区段中间站行车安全保障模糊层次评价的一般方法;对我国铁路主干线某一提速区段中间站进行实例分析,其结果显示,基础安全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最后,笔者建议,在我国铁路实现“客运高速、货运重载”的发展方向下,应当加强提速区段中间站的安全管理,认真进行行车安全评价,实现行车事故的预测与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速公路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行车安全水平,探究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特性,依据心生理理论,通过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在冬季晴、雪天气下隧道入口行驶的心率增长率、速度等数据,分析照度变化率、路面摩擦系数、速度对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规律,明确不同影响因素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变化特征,利用Matlab构建多因素耦合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生理反应模型,并设计实车试验验证心生理反应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紧张阈值为28%,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照度变化率安全阈值为51%,心生理反应模型误差小于10%,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冰雪环境的行车安全性、降低隧道入口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L Åberg 《Safety Science》1998,29(3):205-215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effects of traffic rules on driver behaviour and on traffic safety are discussed. The discussion is mainly based on research conerning driver’s use of safety equipment, their speed adjustment and drunken driving with respect to safety potential, effects of the rules, and effects of enforcement on driver behaviour. Factors influencing drivers’ decisions to comply with rules are also considered. It is concluded that only rules that are possible to enforce should be implemented and that police surveillance should be visible to the drivers. Also, the traffic system should be seen as a social system where drivers are interacting with other drivers and road us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are important to help the actors of the system to function in a safe and effective way.  相似文献   

17.
人为因素已经成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车辆追尾碰撞是公路上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类事故.本文将驾驶员的心理细分为放松、谨慎和紧张三种状态,设计了状态切换规则以及不同状态下驾驶员的行为规则,建立了一种公路人因追尾事故的元胞自动机仿真模型.随后通过仿真实验研究了交通流参数以及驾驶员驾驶特性对追尾事故发生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车辆最大允许速度和车辆密度的增加,追尾事故发生率显著上升;跟驰状态下驾驶员的反应延迟与差错率对事故率影响最大,而紧急情况下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对事故率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交通中人因事故发生机理研究及人因事故的预防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09国道宁夏石中段交通事故特性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搜集了平原微丘区二级公路109国道宁夏石中段2001—2003年间的道路交通事故资料,分析其交通事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肇事驾驶员等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早晚交通高峰小时过后是交通事故高发时段,交通事故月分布规律受季节影响较大,路段交通事故形态中以尾随相撞类事故居多,发生于路段的交通事故数高于交叉口处的交通事故数,驾龄小于4年和年龄18~25岁的驾驶员最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进而提出加强交通管理,增设减速震动线等交通安全设施降低主线车速,加强易发交通事故的驾驶员人群的后期培训和教育等防控措施。以期有助于缓解我国二级公路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增强交通事故预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