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洪全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0):25-27
本文以某电厂飞灰和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逐级提取分离方法,对零粒物中痕量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飞灰中痕量金属元素Hg、As、Co和Cu的含量高于底灰,而Pb、Cd、和Cr的含量则是底灰高于飞灰;五中形态测定值的和与总量测定值基本相当;在煤燃烧形成的飞灰和灰渣中,痕量金属元素主要以稳定态的形式存在,其它形态的含量则比较低。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黄山市医疗废物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对经过预处理后的飞灰样品进行微波消解,寻找最佳消解体系;然后对不同粒径消解后的飞灰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测定重金属含量。试验结果证明:微波消解的最佳酸体系为HNO3∶HF∶HClO4=10∶1∶5;在飞灰样品6个粒径范围内,Cu的含量范围为877.65~1 169.35 mg/kg,Pb的含量范围为2 292.25~3 935.45mg/kg,Zn的含量范围为2 085~14 000mg/kg,Cd的含量范围为143.2~197.7mg/kg,As的含量范围为5.5~76mg/kg,其中在粒径212~900μm范围内Zn的含量最高,在粒径74~100μm范围内As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洪全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7):37-38,58
本文以某电厂的锅炉灰渣(飞灰和底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4个飞灰和24个底灰样品中Hg,As,Se,Pb,Cd,Zn,Ba,Co,Cr,Cu,Li,Ni,V,Zr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飞灰中As、Pb、Zn、Ba、Cu、V、Zr和Li的含量大于10ppm,Hg和Cd含量在1ppm以下;与原煤相比,14种元素在飞灰中的含量更高。其中Hg、As、Cu、Ni、Cr、Co、Cd、Zn和V等元素的含量分别是原煤的2倍以上;除As和Se外,其余元素在底灰中的含量高于原煤。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两种占主导地位的焚烧炉炉型-炉排炉和流化床产生的焚烧飞灰进行分析,包括16个采用炉排炉的主要生活垃圾焚烧厂和部分使用流化床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对焚烧飞灰从重金属含量,氯、硫、碱含量,二英含量方面对我国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性质做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总结。统计结果表明炉排炉焚烧飞灰重金属含量要高于流化床焚烧飞灰,Zn的最高含量在10倍以上,均值也在7倍左右,Cu的最高值为7倍,均值为3倍,Cd,Pb,Cr,Ni的均值为7倍,4倍,4倍和1.5倍。Hg的差别最小,高出30%;炉排炉焚烧飞灰的氯、硫、碱含量全面高于流化床焚烧飞灰,炉排炉焚烧飞灰和流化床焚烧飞灰的平均氯含量分别为15.41%,1.71%,SO3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7%,2.875%,焚烧飞灰的K2O和Na2O含量接近,炉排炉焚烧飞灰的平均含量为6.06%,5.325%,流化床焚烧飞灰的平均含量为2.43%,2.63%,两种类型的焚烧飞灰在碱含量上差别没有氯、硫大;焚烧飞灰的二英含量差别巨大,炉排炉和流化床焚烧飞灰二英含量低值比较接近,而高值炉排炉焚烧飞灰要高出流化床焚烧飞灰很多。  相似文献   

5.
焚烧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焚烧法,利用原有20吨锅炉,处理24.1t/d高浓度有机废水。经2年多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保证锅炉安全运行条件下,把废水冷直接喷射入锅炉焚烧,能解决废水的处理;该方法投资省,焚烧情况良好灰渣及飞灰含碳量均有所降低,对锅炉出力、效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典型固体废物焚烧飞灰的污染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成分分析法和毒性监测法系统分析了来源于6类典型固体废物焚烧飞灰的污染物特性.研究表明,6类固体废物焚烧飞灰的主要组成元素有Si、 Ca、 Al、 Fe、 K、 Na、 Cl等.各重金属成分中,Zn是受试飞灰(除LS飞灰)中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范围在2100~32100 mg/kg,均值达9458 mg/kg;元素Cd、 Zn、 Cu、 Cr、 Ni、 Pb、 As平均值则分别为土壤中的各元素含量的642、 127、 22、 18、 15、 10、 2倍.国标硫酸硝酸法和TCLP浸出程序对飞灰中的重金属浸出率普遍偏低,仅其中2类工业废物焚烧飞灰在TCLP法下超出鉴别限值;虽然受试飞灰中二英类物质(PCDD/Fs)毒性当量均低于危险废物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有关二英类物质规定,但与浙江省部分地区污染土壤中的平均二英毒性当量进行比较,HZ、 WZ、 NB、 TZ和HUZ飞灰分别为其105、 59、 401、 369和5倍,除LS飞灰外其余5种飞灰的毒性当量值要大大高于加拿大、 新西兰和瑞典的土壤中二英的指导值.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焚烧厂飞灰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焚烧废物成分对飞灰中的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影响,但焚烧工艺过程是影响固体废物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和二英分布和丰度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无论是生活垃圾还是工业危险废物的焚烧飞灰均具有很大的潜在环境风险,处理或利用前必须对其性质进行充分调研.  相似文献   

7.
对焚烧飞灰进行水泥固化成型,并对成型体进行烧结研究。通过XRD、SEM等表征方法探索垃圾了焚烧飞灰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机理,以及添加助熔剂对烧结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a2CO3可促进水泥早期的固化,但对水泥后期的固化不利;在养护时间为2 d时,水泥固化飞灰试块抗压强度达到1.91 MPa,完全满足成型的要求;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固化体烧结后主要生成钙铝黄长石、硅酸钙等,Na2B4O7·10H2O的助熔效果明显;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重金属Ni、Cu、Pb和Cd的浸出浓度和浸出率下降,随着助熔剂Na2B4O7·10H2O添加量的增加,重金属Cu和Cd的浸出率增加,Pb的浸出率降低;浸出实验结果表明:重金属Ni、Cu、Pb和Cd的浸出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不同粒径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毒性浸出及生物可给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对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化学性质和粒径分级毒性进行分析研究,并采用美国EPA的毒性浸出程序TCLP(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欧盟危险废物鉴别浸出标准(EN12457-2)、逐级浸出程序SEP(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与体外模拟实验方法 PBET(physiologically based extraction test)对不同粒径的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浸出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焚烧飞灰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a、Si、Al、Mg、Fe、Na和K;58.7%的飞灰粒径分布在38~106μm,粒径小于150μm的焚烧飞灰占总量的90%以上.重金属Cu、Pb和Cd等在各粒径飞灰中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存在,可交换态较少.TCLP结果证实,除As和V外,Zn、Cu和Pb的浸出量随飞灰粒径的减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粒径在38~106μm下Zn的浸出量最大为547 mg·kg~(-1),而采用欧盟浸出标准,所有粒径飞灰的重金属浸出量都较低.PBET实验中Zn、Pb、Cu和As的浸取浓度分别达3 270、339、335和16.8 mg·kg~(-1),其结果显著高于TCLP重金属浸出量,说明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对于人体具有潜在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绿矾处理垃圾焚烧灰渣过程中重金属的同时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绿矾稳定垃圾焚烧灰渣(包括飞灰及底排渣)中的重金属,将绿矾溶液与灰渣混合然后实施氧化过程.以Pb,Hg,Cd,As和Cr为代表,研究各类重金属同时稳定化的反应条件,着重研究了铬的稳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Pb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效果良好;As和Cd的稳定化效果随绿矾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其中Cd还受过程pH值的影响.厌氧阶段的设置、CO2的辅助处理、提高绿矾的用量都有助于Cr的稳定化;同时使用CO2辅助处理也有助于As的稳定化,但CO2只适用于强碱性、高酸中和能力的灰渣.反应温度在常温至90℃变化只影响氧化速度.研究还表明飞灰与底排渣可作为一股废物流同时处理.对Hg,应从研究其物质形态出发来研究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垃圾焚烧中硫化合物对重金属Pb迁移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管式炉和模拟垃圾对垃圾焚烧中硫化合物(包括S、Na2S、Na2SO3、Na2SO4)、焚烧温度、重金属初始加入浓度以及焚烧停留时间对Pb迁移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使用ICP-AES分析技术(美国EPA消解方法)对重金属浓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垃圾焚烧中4种硫化合物的加入均使得Pb在底渣中的分布比例比未加入硫化合物时的分布比例降低.Pb在底渣中的分布比例随加入S和Na2S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相应地在飞灰中的分布随S和Na2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而Pb的迁移分布比例受Na2SO3和Na2SO4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显著.温度的升高使得Pb向飞灰中的分布比例逐渐增加,整个试验温度范围内Pb在烟气中的分布均为0.初始浓度的增加也使Pb在底渣中的分布比例逐渐升高,飞灰中的分布比例逐渐下降.停留时间的增加会使得Pb在底渣中的分布比例降低,相应地在飞灰中的分布比例会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