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江西食物生产要素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化肥用量、灌溉面积、机械动力和农村用电是食物生产的正向强驱动因子,劳动力、种植面积是食物生产的正向次强驱动因子,成灾面积是食物生产的负向次强驱动因子.1978-2003年江西食物生产总量与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呈现高度正相关(r=0.885),这表明江西食物生产总量受生产要素投入驱动,2000-2003年食物生产要素保障度下降是导致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江西自然灾害因子分析表明,洪涝灾害面积、低温灾害面积、洪涝绝收面积和低温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强驱动因子,干旱灾害面积、干旱绝收面积、风雹灾害面积和风雹绝收面积是导致自然灾害的次强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
干旱灾害的识别途径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干旱和洪水一样,都是对人类及其社会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但相对洪水灾害来讲,国内外对干旱灾害的研究均很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系统地归纳总结了干旱灾害的识别方法,以便为干旱灾害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旱灾形势和减轻旱灾风险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金社  吴建安 《灾害学》2008,23(2):34-36
论述了干旱对我国经济社会影响。从干旱时空分布格局分析了我国面l临的旱灾风险形势,干旱灾害对我国造成的主要危害,以及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宏观战略角度,提出了减轻旱灾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用1951—2022年江西降水实况、逐日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暴雨灾情损失,地形DEM、河网密度及GDP、人口等数据,分析了江西暴雨灾害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暴雨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易损性三方面,构建了江西暴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模型对2010—2020年135次暴雨过程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较为合理;对2019年6月6—11日江西暴雨过程进行灾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该过程中吉安北部至赣州东北部、上饶东部为重度到极重度受灾区;再对2022年6月12—15日江西暴雨过程进行灾害风险逐日预评估;两者结果均与灾情实况分布大体一致,总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干旱灾害是全球面临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旱灾及其风险也在不断演变,干旱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该文首先界定了干旱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干旱与水资源短缺的关系,其次从政策制度、干旱规划、采取行动、灾后恢复等角度分别分析了干旱灾害管理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了战略性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框架,从旱前、旱中、旱后三个时期分析了风险管理的内涵,提出了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的实施路径,为有效提高水资源风险防控能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北干旱灾害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刘引鸽 《灾害学》2003,18(2):18-22
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严重的灾害,利用西北地区降水和农作物旱灾面积统计资料,将干旱灾害事件与影响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当年或次年,南方涛动指数负距平,太阳黑子低值,青藏高原为多雪年,地表径流枯期,西北干旱灾害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利用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气象、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成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干旱灾害风险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低、次低、中、次高、高等级干旱灾害风险的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3.4%,29.8%,28.2%,19.6%和9.1%。干旱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比较复杂,大致沿哈巴雪山—点苍山—哀牢山一带,西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总体较低,东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相对较高。南盘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下游地区为典型的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三江并流区及澜沧江下游地区为干旱灾害低风险区。利用近10 a的旱灾受灾面积和总经济损失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验证,表明构建的评估模型总体能反映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水平,可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灾害的形成、发生与发展过程具有链式规律。灾害链已经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草原具有灾种多、灾情重的基本特点,极易遭受灾害链的影响,目前对于草原灾害的灾害链研究并不多见。通过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草原灾害的历史资料,识别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类型,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针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以贝叶斯网络为建模工具,建立了贝叶斯网络,实现了对因果型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发生过程的推理分析。以实例说明了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贝叶斯网络的运作过程和应用效果。根据贝叶斯网络推理结果,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绘制了锡盟草原干旱雪灾灾害链综合灾害等级区划图。研究结果能为深入了解草原干旱与草原雪灾的演化途径和草原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峪 《灾害学》2002,17(3):65-70
2001年,我国气象灾害频繁,干旱,台风,暴雨,沙尘暴,高温,冻害,雪灾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干旱尤为严重,各种气象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较大损失,本文就几种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干旱灾害的农业风险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宏平  张汝鹤 《灾害学》1998,13(4):57-61
分析了陕西干旱发生的时空规律,以缺水率划分干旱标准,评价陕西各季农业干旱状况,并对1949~1990年共42a粮食产量序列进行滑动平均模拟,以粮食减产百分率评估全省干旱灾害等级,得出干旱损失评估模式,使陕西干旱灾害的评估由定性到定量,为其它灾害的定量评估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6,自引:11,他引:26  
采用省级报刊信息源 ,建立了中国旱灾数据库 ,运用数字地图技术 ,重建了 194 9~ 2 0 0 0年中国旱灾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 :全国旱灾空间格局总体呈东西分异 ,重旱灾区域在北方 ,并相对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和宁夏 ;在南方主要分布在中部 5省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和河南 )及四川东部、贵州和云南中东部。全国旱灾的范围有向西部扩展的趋势。全国旱灾动态变化趋向总体呈现南北分异。长江以北地区为旱灾灾次增多区 ;长江以南地区为旱灾普遍减少区或变化不明显区。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地区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辽西北29个农业县(市、区)为研究区域,选取辽西北最主要的玉米作物作为研究对象,从造成农业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减灾能力4个方面着手,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农业干旱灾害风险指数(ADRI),用以表征农业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借助GIS技术,绘制辽西北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区划图,将风险评价区划图与2006年辽西北受干旱影响粮食减产系数区划图对比,发现两者可以较好的匹配。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预警、保险,以及有关部门的旱灾管理、减灾决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自然灾害链实例分析及综合减灾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2年江西省自然灾害进行综合实例分析,提出了大部分自然灾害是以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为始发源头,并以灾害链形式演变发展的成灾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自然灾害的成灾机制,并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江西省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情况,阐述了综合减灾的重要性。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及分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德  王昉 《灾害学》2002,17(2):11-16
本文依据 C· E· Shannon的信息量概念 ,定义了旱涝灾害序列的信息量公式。以安徽省长江、淮河流域的旱 (涝 )灾害序列为例进行了研究 ,初步计算出相应的信息量、信息维 ,并得出如下结论 :1旱 (涝 )序列的信息量随时间是波动的、衰减的 ;2大旱 (大涝 )前信息量增加 ,信息维降低 ;3区域性旱 (涝 )序列的信息维一般在 0 .70~ 0 .90之间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秀虎  王卓妮 《灾害学》2012,(4):117-121
根据灾害防御基本原理,简要分析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对气象灾害防御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江、重庆、山西、辽宁、安徽、江西、广东、内蒙、贵州等省市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实践,借鉴国外灾害防御体制建设和机制设计的经验,探索性提出了组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6项基本内容,即农村气象灾害风险识别与评价、农村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发布机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与应急响应、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气象灾害防御的工程体系以及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构建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理论模型;并在专业能力支撑、行政支持、组织保障、政策法规等方面,对未来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和灾害种类与灾情强度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对灾情强度进行合理的评价。首先用灾次指数Di和灾种指数Di′来量化单灾种的多发性和多灾种的群发性,提出了计算Di和Di′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量化灾情强度指数Q的模型,该模型适用于单区域和多区域中多种灾害发生的情况。对北京市怀柔、平谷和海淀3个区进行了模型的实例应用,考虑洪灾、冰雹灾和旱灾3种灾害情况,结果表明,怀柔区的灾情强度指数高于平谷和海淀区,3种灾种中冰雹灾的灾情强度指数高达42.76%。  相似文献   

18.
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的某些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朝迎 《灾害学》1992,7(3):67-72
本文着重分析了长江流域近40a来旱涝灾害的一些统计特征及其影响,指出了该流域旱涝灾害的演变趋势,以及人类活动对灾害加剧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动态变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以县域为单元,对河北省不同时段的农业旱灾脆弱度进行了评估。通过GIS制图,揭示了农业旱灾脆弱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分析了脆弱性动态变化的自然基础及社会、经济因素,提出了今后进一肯降低农业旱灾脆弱性、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宵业旱灾管理与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Palmer旱度模式的建立——2010年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云南省发生了特大干旱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按照Palmer旱度模式的思路,利用云南省的气象和土壤数据,建立了云南省的Palmer旱度模式。通过将计算得到的Palmer指数值与云南省的实际旱涝灾情历史记录进行对比,发现所建立的Palmer旱度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云南省的旱涝情况。基于该模式对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灾害进行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干旱灾害是云南省30年来干旱变化过程中的一次突变。而且结果显示,在2010年的云南干旱灾害中,严重干旱地区整体呈现东西走向的空间分布,极端干旱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东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