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为了解酸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模拟酸沉降对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农作物受酸沉降危害的减产基准值,分析了7省农业损失构成,提出了划分酸沉降农业生态危害的等级标准,并绘制出7省酸沉降农业综合生态危害图。  相似文献   

2.
两广地区水域对酸雨的敏感性及其分区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沉降对水生生态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降水中化学组分的输入量和地表水体对所输入的酸性物质的敏感性.湖泊对酸性沉降物影响的敏感性,决定于多种相互作用的因素,除酸沉降的强弱和影响酸沉降的气象因素外,还取决于湖泊的水文学及水化学性质、集水区的特点和土壤与基岩等诸因素.我国两广地区位于重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大,每  相似文献   

3.
酸沉降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不可逆的影响过程,酸沉降时植物的影响,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目前认识还不十分一致,但可以肯定,酸沉降将改变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各类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使有机质的分解、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减弱,从而减缓土壤生态环境的养份循环.  相似文献   

4.
菌根及酸沉降对菌根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菌根及酸沉降对菌根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菌根的形成能大大增强植物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酸沉降能抑制菌根的形成,但形成菌根的植物对酸沉降的耐受力比无菌根植物要强得多。酸沉降对菌根影响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环境酸化与陆地水水质演化—一个有意义的新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境酸化与陆地水水质演化——一个有意义的新研究领域尽管我国对酸沉降生态影响的研究已有较长时间,但酸沉降对陆地水水质影响的研究至今报导甚少。近年来国际上对环境中酸源的认识正大大拓宽。除大气酸沉降外,较重要的环境酸源还包括由人类活动大大加剧的有机物生化降...  相似文献   

6.
我国酸雨现状特点及对策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国外酸沉降控制对策和我国酸雨现状基本特点,针对大气颗粒物对降水组分和酸度的不同影响,提出致酸物来源、主控制因子确定和酸沉降控制环境目标选择等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依据目前这类问题的研究水平,提出我国现阶段酸沉降控制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重庆火力发电厂周围土壤为对象,研究了酸沉降物影响下土壤的酸化特性,并提出吸附态SO_4~=可用于鉴别酸沉降物致酸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为估算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由酸沉降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利用野外开顶式熏气装置对水稻、小麦、大麦、棉花、大豆、油菜、番茄、胡萝卜和菜豆9种作物进行模拟酸雨与SO2的单独处理和复合处理。建立酸雨pH值和SO2浓度对农作物产量的单一影响模型和复合影响模型,从而推算出自然条件下7省农作物受酸沉降危害的减产量,利用市场价格法估算并分析酸沉降造成的7省农业经济损失。分析表明,酸沉降已对7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7省主要农作物受酸沉降影响播种面积达991.83万hm2,减产562.41万t,经济损失约合36.99亿元。  相似文献   

9.
闽南地区生态环境对酸沉降的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闽南生态环境对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研究结果。考虑到干、湿2种沉降形式,试用了1种新的酸沉降临界负荷计算方法:用树木和农作物的SO2容量代表酸性干沉降的临界负荷,用土壤酸缓冲容量计算酸性湿沉降的临界负荷。结果表明:闽南的干、湿酸沉降临界负荷均大大高于现实酸沉降负荷   相似文献   

10.
酸沉降对土壤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组分的化学行为进而影响土壤地球化学过程。本文就该领域的目前研究进展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考察了酸化条件下土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硅的释放淋失及硅对铝毒的缓解作用 ;论述了酸沉降通过影响土壤中微量金属及稀土离子沉淀 -溶解、吸附 -解吸、络合 -解离、氧化 -还原平衡进而影响其存在形态和化学行为 ;同时关注了酸沉降对C、N、S、P循环转化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酸沉降:来源、影响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我国酸沉降观测与模拟、来源与影响以及控制与成效,不仅能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能为国际酸沉降控制提供参考.本文回顾了40年来我国酸沉降研究的发展历程,对有关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致酸气体排放、土壤和地表水酸化、酸化缓冲机制、临界负荷区划以及酸雨控制对策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我国酸雨污染经历了快速发展、污染缓和、再次恶化和持续改善4个阶段,与酸性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趋势相一致.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及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以及四川盆地,而不是排放最为集中的华北地区,反映出氨气和盐基阳离子排放的较强中和作用.作为酸沉降的主要危害,我国土壤酸化严重,而地表水酸化与欧美相比并不突出,原因是盐基阳离子沉降和硫氮转化(如硫酸根吸附和反硝化等过程)提供了特别的缓冲作用.随着二氧化硫排放优先于氮氧化物得到初步控制,我国降水化学组成由硫酸型转变成硫酸-硝酸-铵混合型,从而氮沉降,特别是铵沉降对我国土壤酸化的贡献越发显现.国家“两控区”划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我国酸沉降的发展,酸化的土壤和地表水开始出现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量研究表明,酸沉降引起酸化敏感性湖泊湖水的酸化,会影响湖泊系统汞的赋存状态和相互转化。但是,对于酸沉降同时引起的湖泊SO42 的增加是否会影响湖泊汞的赋存状态和相互转化尚存在分歧。而对于非酸化敏感湖泊,受酸沉降影响湖水仍然呈现碱性的湖泊结果如何还不清楚。据此,本文综述了湖泊体系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演化规律,并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西南地区湖泊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及其污染和研究现状,指出对酸沉降区域碱性湖泊中汞的生物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Chinaisoneofthelargestcountriesofcoalcombustion ,whichaccountfor 75%oftotalenergyconsumption .Coalcombustionincreasedfrom 0 .6billiontonsin 1 980to 1 .2 8billiontonsin 1 995,andwouldreachto 1 .45billiontonsin 2 0 0 0 .EmissionofSO2 increasedwithincreasingcoalcons…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森林黄壤的铝活化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辛焰  赵瑜  段雷 《环境科学》2009,30(7):2040-2046
将酸化模型应用于我国区域酸沉降影响的预测和控制对策的制定,需要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土壤铝活化模式并确定其参数.利用我国南方4个森林小流域的土壤化学长期观测资料,对常见的铝活化模式,如三水铝石模式、斜矾石模式、高岭石模式、伊毛缟石模式和有机质吸附模式等在中国南方森林黄壤的区域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泛应用于各种酸化模型的三水铝石模式实际上并不适用,而修正后的三水铝石经验模式在土壤水pH值≥4时能够适用,经验常数可取pK=-2.40、 a=1.65(上层土壤)和pK=-2.82、a=1.66(下层土壤).其他模式与经验三水铝石模式相比,模拟性能并无明显的改善.观测结果还表明,当pH<4时,pAl不随pH明显变化,这些模式均不能解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1987年5月至12月,在联邦德国哥廷根森林中,位于树冠不同高度上完成了气态硝酸浓度分布的测定。同时,还测定了森林中大气扩散参数。用模式计算出气态硝酸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通量。结果表明,气态硝酸沉降通量平均约为26kg HNO3—N/a·ha,气态硝酸浓度平均约为0.88μgHNO3—N/m3,夜间浓度下降,43m处(树冠上面)气态硝酸浓度高于33m(树冠中)。在第1至第10个实验里气溶胶中气态硝酸与硝酸盐的比值是0.3,而在第11~14个实验中约为1~3。   相似文献   

16.
南宁市酸沉降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2类模式(拉格朗日烟团轨迹模式和欧拉模式)研究南宁市的酸雨成因,计算出硫沉降场的分布特征和南宁市与广西各地区之间硫输送的关联矩阵.结果表明,2001年外来源的贡献占南宁市总硫沉降量的72%,而本地源的贡献占南宁市总硫沉降量的28%,故在南宁市的酸雨形成过程中外地源占据主导地位.自2001年8月-2002年9月,桂林、柳州、梧州、南宁4个城市环保监测站同步进行的10次降雨过程的pH观测结果亦表明,对南宁市硫沉降贡献最大的仍为外来源.因此,这2类模式的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7.
屋面雨水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水源,其水质受大气湿沉降影响。该研究以深圳大学城水泥砂浆材质的屋面为例,测定了2011年14场降雨的雨前大气环境质量、大气降水水质和屋面径流水质,对比了大气降水及屋面径流中组分浓度的差异,分析了湿沉降与屋面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湿沉降中NH4+、乙酸、甲酸和乙二酸等组分与屋面材料及累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这些组分在屋面径流中的负荷显著减少;(2)湿沉降是屋面径流中Na+、K+、Mg2+、Ca2+和SO42-组分负荷的少部分来源;(3)而湿沉降是屋面径流中TOC、F-和NO3-组分负荷的主要来源;(4)雨前大气环境质量对湿沉降组分浓度有显著影响。因此,湿沉降对屋面径流组分负荷影响显著,城市屋面径流水质管理中应充分考虑湿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庆酸雨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植被与地表水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问题,本文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植被监测技术规范的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地表水以及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3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这可能与大气S和N的输入有关,导致了土壤酸化。而南山采样点的盐基饱和度(BS)均值少于10%,盐基离子交换量(CEC)也较低.土壤中Al^3 浓度相对较高,土壤中C/N较低,南山可能存在土壤酸度增加的危险,以及土壤中Al浓度增高并伴有S或N沉降增加的危险。对地表水分析结果表明,南山采样点地表水的酸中和能力(ANC)较大,但是该采样点土壤剖面的盐基饱和度并不高,由此可推测该地表水可能是经由盐基离子丰富的土壤或岩石径流而来。通过对植被的分析,酸雨可能对杉木和柳杉这两种酸敏感性植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酸沉降对重庆南山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酸沉降现象在重庆南山地区已造成长期严重的环境污染.笔者根据东亚酸雨监测网土壤和植被监测技术规范方法,研究了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和危害.通过对土壤的分析表明:5个采样点的土壤pH值较低,A层均值为3.74,B层均值为4.20,盐基饱和度(BS)的均值小于10%,盐基离子交换量(CEC)A层为78.1~88.6 mmol/kg,B层为61.1~65.1 mmol/kg,土壤中含有较高的Al3+<\sup>可能与大气中S和N的输入有关,并导致了土壤酸化.土壤中C/N较低,A层接近12.0,并且随土层的加深而下降,说明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有机质层分解良好.通过对植被的分析表明,酸沉降可能对杉木和柳杉这两种酸敏感性植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   相似文献   

20.
柳州地区酸沉降临界负荷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对目标沉降量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验测量获得柳州红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地表水化学行性及降水化学背景和现状的数据,应用改进的MAGIC模型计算不同酸沉降量下土壤的酸化过程。结果表明:柳州土壤已处于酸化状态并呈现继续酸化趋势,表层土壤敏感性较强,而底层土壤和地表水缓冲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