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热自燃     
可燃物质达到燃点,不用明火去点是不会着火的。如继续加热可燃物质到一定温度,就是不用明火去点,也能发生燃烧。这种现象叫做受热自燃。 发生受热的过程是:当可燃物质受热对,便开始了缓慢的氧化,由于氧化速度小,发出的热量不多,而且随即消散,这时并不发生自燃。如果在外界热的作用下,使该物质达到较高的温度,氧化速度加快,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量也增加,当达到该物质氧化发出的热量超过损失热量时,温度又有增高,从而获得了剧烈氧化条件,直到自燃起火。 受热自燃点:就是使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温度。可燃液体受热自燃点,如;甲醇500℃、车用…  相似文献   

2.
正凡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着火或爆炸、闪点≤60℃的液体称为易燃液体。评价液体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可以按液体的下述物理化学性质来进行。(1)闪点和燃点闪点和燃点是鉴别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标志,闪点和燃点越低则越易引起燃烧。对于易燃液体,由于燃点和闪点很接近,一般只差1℃~5℃,因此在有关资料中只标记闪点而不标记燃点。对于可燃液体,其闪点在100℃以上的,它们的闪点和燃点之间相差30℃以上。在生产中控制在燃点以下,即可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劳动保护》2002,(12):44-45
⑥什么是可燃粉尘?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产生颗粒细小的粉末,如煤粉、面粉。有些工厂在加工谷物、烟、麻、糖和金属的时候,由于粉碎、研磨、过筛等操作会产生粉尘,这些粉尘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爆炸。如1987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亚麻厂的粉尘爆炸。凡是颗粒很细并遇火源能发生燃烧和爆炸的固体物质,就称为可燃粉尘。如铝粉、铁粉、镁粉、煤尘、小麦面粉、玉米面粉、甜菜糖粉等。⑦什么叫闪点?什么叫燃点?什么叫自燃?1.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跑入空气中。温度升高,挥发加快。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  相似文献   

4.
武深秋 《安全》2007,28(5):49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可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日常生活中,自燃的事件时有发生.酿成火灾事故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5.
施倚 《劳动保护》2012,(2):121-121
编辑同志:在生产过程中,可燃物质容易发生燃烧。请问:在燃烧过程中,燃烧有哪些形式?深圳袁征袁征先生: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情况是很复杂的。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液化燃烧的固态可燃物)通常蒸发为可燃蒸气,可燃蒸气与氧化剂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是通过热解等过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明确离子液体的热行为,试验研究离子液体在受热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热分解、闪燃等热不稳定特性,分别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闭口闪点仪测定16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热分解温度和50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闪燃温度等热不稳定特性指标。结果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的闪燃温度与其阴、阳离子的结构和种类有关,阴离子对闪燃温度的影响较大;闪燃温度还受到阴阳离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受到离子的几何结构、大小和电荷分布的影响;咪唑类离子液体受热后的闪燃与热分解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都是其受热后分解产生的可燃物遇点火源发生闪燃。  相似文献   

7.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明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按照发生的机理,自燃可大致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氧化发热自燃。分子内含有双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如浸油脂物质、褐煤等,具有能吸收空气中的氧而发生部分氧化的特性,产生的大量氧化反应热,如果得以蓄积,反应体系内的温度就会上升,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一些自燃点低的物质,如黄磷、烷基铝、磷化氢、还原铁等,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能快速反应,发生燃烧。 分解放热自燃。常温下能分解放热的物质,如硝化棉、赛璐珞及硝化甘油等物质,由…  相似文献   

8.
火源是火灾的发源地,也是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直接原因,故防止火灾应控制好十种火源,具体是: 1.人们日常点燃的各种明火,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火源,在使用时必须控制好。2.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超负荷运行、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击、静电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气体、可燃物质燃烧,在使用中必须做到安全和防护。3.还有我们常遇到的,靠近火炉或烟道的干柴、木材、木器,紧聚在高温蒸气管道上的可燃粉尘、纤维;大功率灯泡旁的纸张、衣物等,烘烤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燃烧,而这种火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应引起注…  相似文献   

9.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 按照发生的机理,自燃可大致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自燃是可燃物质在没有外来火源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按照发生的机理,自燃可大致分为以下七种类型:氧化发热自燃分子内含有双键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如浸油脂物质、褐煤等,具有能结合空气中的氧而发生部分氧化的特性,产生的大量氧化反应热,如果得以蓄积,反应体系内的温度就会上升,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一些自燃点低的物质,如黄磷、烷基铝、磷化氢、还原铁等,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能快速反应,发生燃烧。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上半年,我厂原料场一堆草垛发生一起着火事故。 这场火灾为什么会发生呢?经调查鉴定,确认是因草垛自燃引起的。草垛自燃一般需经历生物、物理和化学反应等过程。稻草含水量在15%以上,正适于细菌活动和繁殖;水份高,未晒干便急于堆垛,草内含果胶、糖、淀粉等成份,在长期积存而又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就会发霉、生热。当温度升到80℃以上时,稻草便发生炭化;当温度升至250~300℃时,稻草达到自燃点即引起自燃。此时若空气不流通,只冒浓烟,不见明火,遇到空气便会伸出“火舌”,酿成熊熊烈火。 我厂发生这次火灾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稻草潮湿,从…  相似文献   

12.
甲醛(HCHO)英文名称:Formaldehyde通用或商品名称:福尔马林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无色透明气体或液体,有刺鼻气味。相对密度:气体1.067;液体0.815(-20℃/4℃)。水溶液1.03;蒸气1.075熔点:-92℃沸点:-19.5℃闪点:含37%游离态甲醇85℃,含15%游离态甲醇50℃;自燃点430℃。蒸气压:436.77kPa(20℃)爆炸极限:下限:7.0%,上限:73%溶解性:极易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苯。危险性:气体很危险,蒸气中等危险,通明火或电焊火花温度达到闪点以上会引起燃烧。当甲醛水溶液加热至高于闪点温度时,有潜在爆炸危…  相似文献   

13.
火源是火灾的发源地,也是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直接原因,故防止火灾应控制好十种火源,具体是: 1、人们日常点燃的各种明火,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火源,在使用时必须控制好。2、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超负荷运行、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击、静电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气体、可燃物质燃烧,在使用中必须做到安全和防护。3、还有我们常遇到的,靠近火炉或烟道的干柴、木材、木器,紧聚在高温蒸汽管道上的可燃粉尘、纤维;大功率灯泡旁的纸张、衣物等,烘烤时间过长,都会引起燃烧,而这种火源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应引起注…  相似文献   

14.
氰化氢(HCN)X文名称:Hy(]lx,(3yanacghHydIDg6ncyamde通用或商用名称:氢氰酸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无色气体或液体,有苦杏仁昧。相对密度:蒸气0.932;液态0.687620℃/4t)熔点:-13.2℃沸点:25.7℃闪点:-17.78℃(CC)自燃点:537.78T蒸气压:53.33kPa(9.ST)爆炸极限:下限:5.6%;上限:40%溶解性:与水、乙醇相混溶,微溶于乙醚。危险性:很危险Q通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着火。温度达到50℃-60℃时可在痕量碱的催化下引起聚合。与乙酸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氰化氢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水、水蒸…  相似文献   

15.
燃烧的充分条件有以下四条: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对于无焰燃烧,前三个条件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燃烧过程中存在未受抑制的游离基(自由基), 形成链式反应,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燃烧按其形成的条件和瞬间发生的特点一般分为闪燃、着火、自燃和爆炸四种类型。闪燃是物质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低温自燃     
低温自燃,它与受热自燃的主要区别是热的来源不同。受热自燃是外界加给的热,低温自燃是物质本身氧化散热引起的。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由于自行氧化产生的热能不能随时散发掉,以致热量积蓄起来,温度逐渐升高,最后达到物质的燃点,因而引起自行燃烧的现象,叫做低温自燃。一般较常见的低温自燃有植物、油脂和化学物质。 植物的自燃 能够自燃的植物有:稻草、树叶、麦秸等。植物的自燃是由于微生物、物理和化学的作用引起的。植物发生自燃的条件,首先是具备有微生物生存的温度,其次堆垛在一起使热不易散发。潮湿的麦秸、稻草堆,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究矿井下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向原煤中添加不同量的含硫物配制4种不同含硫量的煤样,通过TG实验、DSC测试和XRD分析,研究伴生硫化物对煤自燃及着火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Coats-Redfern法计算煤中掺加不同伴生硫化物时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的特征温度相应减小,而吸氧量、可燃和稳燃指数相应增大,原煤中混入伴生硫化物后更易自燃;随着煤中掺比伴生硫化物的增多,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着火燃烧;伴生硫化物的主要成分为水绿矾、叶绿矾,这些物质在常温下遇水和氧气能够发生化学循环反应,反应放热促使了煤更易自燃;伴生硫化物在温度高于200℃以后整体表现为放热,在温度为565℃时达到放热峰值,这使得煤燃烧阶段的活化能降低,煤更易燃烧。  相似文献   

18.
1.火源是引起燃烧和爆炸的直接原因,人们日常的各种明火,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火源,在使用中必须控制好。 2.企业和各行各业使用的电器设备,由于超负荷运行、短路、接触不良,以及自然界中的雷击、静电火花等,都能使可燃气体、可燃物质燃烧,在使用中必须做到安  相似文献   

19.
矿山防火     
火灾是矿山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必须做好防火工作。 矿山发生火灾有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种。内因火灾以煤矿居多。暴露在空气中的煤炭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后发生氧化作用,放出热量。如果散热条件差,热量集聚,就会使煤的温度升高,加速氧化作用;若温度达到300—500℃时,煤开始自燃;达到800~2000℃时,煤炭就燃烧起来。据统计,煤矿中的火灾约有70~75%属内因火灾。外因火灾有多种。如因吸烟、电焊、用火炉取暖等明火引起的;因皮带机、联轴节等设备发生运转故障,摩擦生热等引起的;因放炮使用的炸药、雷管不符合要求或炮泥不按规…  相似文献   

20.
苯(C6G6)英文名称:Benzene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透明无色液体相对密度:蒸气2.77;液态0.878715T/4℃)熔点:5.51℃沸点:80.093℃-80.094℃闪点:-11.11℃(CC)自燃点:562.22℃蒸气压:13.33kPa(2.1℃)爆炸极限:下限:1.4%,上限:8.0%溶解性:0.laplop水(25℃),与醇、氯仿、醚、二流化碳、丙国、油类、四氯化碳、冰乙酸混淆。危险性:通热或明火易着火,能与氧化物如BrFS、Cb、CIu、Q、乙、高氨酸盐、o0、(川Cb+mlQ)、(0at十高锰酸盐)、(抑qo十醋酸)、N&Q发生强烈反应。苯蒸气接触明火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