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文化建设对深化环境保护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公众的环境伦理观念,体现人文道德精神,普及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保人员素质。本文就这些问题,阐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及其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协调发展的和谐性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是生态文明的三个核心维度。  相似文献   

3.
《绿叶》2020,(Z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近年来,生态文化研究在全球逐渐成为显学,这反映出当今社会正在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更加和谐的人类社会,必须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那么生态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华生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来说,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滋养今天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环境创造孕育了人类,人类又变革开发了环境,人类是组成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必然参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和信息流。当前,人口、食物、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陷人类于困境之中。人类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文化,它具有沟通现在与未来的双向性。本文分别阐述上述困境的形势,并指出缓解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加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文化教育。创立生态文化的目的在于协调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绿叶》2016,(12)
在生态文明时代,环境宣传教育就是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在生态文明核心价值的新坐标中,环境宣传教育应该实现新的时代重构。在理念提升上,环境宣传教育不仅只是传播环保新知,而是传播社会核心价值;在角色重塑上,环境宣传教育不再只是配角,而是成为主角;在战略重构上,环境宣传教育不仅只是搞搞活动,而是在于思想深处的绿色变革;在路径选择上,环境宣传教育无疑代表着环境公益,但环境公益也须从环境私益入手;在内涵转换上,环境宣传教育不能只是再做浅层文章,而是要构建深层文化;在责任再造上,环境宣传教育不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而是党和政府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李义天 《绿叶》2008,(6):29-43
生态破坏的症结在于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本身——阶层制。谁为当代经济增长、工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政策付费,而又是谁从中受益,这是环境正义运动的核心问题。地区共同体——让民众和社群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态命运和社会命运,也让民众有权探寻一种对环境和社会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这一生态政治学的典型处方,难以克服生态系统连贯性与人类政治结构分割性的矛盾。生态社会主义倡导消除资本主义,消除由逐利而来的排他性紧张关系,提供了一种全球主义的生态拯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贾卫列 《绿叶》2013,(9):52-57
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等五个层面,但当前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还比较肤浅,还是停留在环境建设即环境保护这个层面。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最亟需的是文化建设和政治建设。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反Px事件.就暴露出我们在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上的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8.
夏光 《绿叶》2011,(10):7-14
在中国转向绿色发展和加强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担负新的重要使命:重建社会道德,重塑中国人性,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民族信仰。如何实现环境保护的这项使命?第一,要确立环境保护在执政理念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形成环境友好型的执政观、政绩观。第二,要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经济领域形成"保护环境引以为荣"的道德风气。第三,要推进环境教育创新,培育现代环境公益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逐步形成"生态文明,利益相关,匹夫有责"的社会主流风气。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环保工作与构建和谐青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爱珍 《青海环境》2005,15(2):47-49,56
构建和谐社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谋求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理念。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和严重破坏,都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紧张,从而引发人与社会的矛盾。良好的环境和生态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目标。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与环境优化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因此,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余谋昌 《绿叶》2014,(2):11-1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它由社会全面转型实现。价值观作为世界观的核心,对社会转型起先导和决定性作用。人类中心主义是工业文明的核心价值观。从工业文明社会向生态文明社会转变,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转型——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用以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解、人与人的社会和解,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各民族优秀环境文化的研究、挖掘和保护,创新环境文化建设形式,丰富环境文化内涵,建立现代环境文化理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绿色环境文化氛围,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文化的素质,强化新疆环境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环境文化建设机制和体制保障,建设生态新疆,和谐新疆,形成有新疆特色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执政能力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生态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内涵,认为生态执政能力是一个政党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等方面能否持续发展。生态执政能力的内容包括制定符合生态规律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领导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能力;动员和组织政党成员及国民学习和实践环境保护知识、理念、行为和规范的能力;领导国民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化的能力;领导国民和教育国民选择、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生态文化的引领作用,才能够以更加清醒的态度和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出一条富含生态意蕴和饱含深厚底气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态文化,狭义上来讲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经济制度,如环境哲学、环境伦理学、生态马克思主义等。从广义上来理解,它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20世纪中叶,“八大公害”事件震惊世界,全球性生态危机成为社会瞩目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但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却与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问题在于,思想与行动并不统一,传统中华文明也同样面临着创新发展的问题。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也导致水、空气、土壤污染日趋严重,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1972年,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联合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并具体提出"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如何贯彻好十八大精神,健全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正>可持续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一种既能满足人类良性生活需求,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01,(1):4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关注的全球性大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认识和持久行动。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素养,才符合现代社会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始于 70年代末。当时环保部门和教育部门就开始了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历经 20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的中小学环境教育曾数次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环境保护 500佳”称号,这些荣誉当之无愧。现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自197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围绕着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需要,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大跨跃",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模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逐步构建了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包括完备的生态环境规划政策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绿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灌输、宣讲模式也许能让公众记住一些知识,但要真正让人开始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就必须让人内心受到震撼,并愿意为之付出。环境教育基地作为开展环境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场所,是推进青少年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平台。创建环境教育基地,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积极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针,促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现就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明确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与任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随着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不断深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