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针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脱硫技术中的氨泄漏问题,采用无声放电电晕和高压直流电晕对氨气在加入反应器前进行活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电晕放电对氨气进行活化处理可显著提高脱硫效率,有效地减少氨泄漏  相似文献   

2.
三相流态化烟气脱硫模拟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湿法脱硫研究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脱硫技术路线 :三相流态化吸收式烟气脱硫工艺。建立了处理烟气量 2 0 0 0Nm3 h的模拟中试实验装置 ,并进行大量石灰浆液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结出流态化反应器的脱硫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 :流态化反应器脱硫效率随着浆液浓度、喷射管插入深度、搅拌速度等的增加而增加。当浆液pH值在 5~ 8之间 ,喷射管插入深度 16 0~ 2 0 0mm(相应的喷射器的压降约为 15 0 0~ 190 0Pa) ,喷射速度为 10~ 2 5m s左右 ,循环倍率为 3倍 ,浆液浓度为 7%以下 ,反应温度 5 5~ 6 0℃ ,对反应加以搅拌和对产物强制氧化 ,可以获得 95 %以上的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3.
窄脉冲电晕放电烟气脱硫产物粒径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脱硫产物的收集和应用,用沉降法采样,用电子显微镜对产物气溶胶进行粒径分析.实验在窄脉冲电晕放电装置上,模拟含硫烟气在工况条件下(气体流量2m3/h,反应器入口处SO2浓度2000ml/m3,SO2和NH3在通道中停留时间为5s以上,温度60℃、水蒸气体积比7.5%,相对湿度38.2%)进行.电子显微镜的观测结果显示,脱硫产物粉尘结构疏松,颗粒形状不规则.根据电镜照片的统计结果,得出产物粉尘的数目中位径NMD为0.40μm,几何标准偏差σ1=5.21;质量中位径MMD为2.82μm,几何标准偏差σ2=1.43  相似文献   

4.
采用SBR反应器对焦化废水进行生物脱氮处理时,存在NO2^--N的积累现象。通过控制pH和投加碳源来改善生物脱氮效率。结果表明,把反应器内pH水平控制在7.0-7.5时,反硝化速率最大。比较了在好氧阶段2和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在没有外加碳源的情况下,SBR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78.4%,在好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为90.2%,在缺氧阶段2投加甲醇时,反应器的脱氮效率平均93.8%。在投加甲醇后脱氮效率比没有外加碳源时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调节pH值和投加碳源可明显增加脱氮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了便于脱硫产物的收集和应用,用沉降法采样,用电子显微镜对产物气溶胶进行粒径分析,实验在民晕放电装置上,模拟含硫烟气在工况条件下,进行,电子显微镜的观测结果显示,脱硫产物粉尘结构疏松,颗粒形态不规则。根据电镜照片的统计结果,得出产物粉尘的数目中粒径NMD为0.40μm,几何标准偏差σ=5.21;质量中位么MMD为2.82μ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6.
旋流板塔钠强化石灰石湿式烟气脱硫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Sun W  Wu Z  Li Y  Tan T 《环境科学》2002,23(5):105-108
向石灰石脱硫浆液中添加硫酸钠可提高脱硫率。以旋流板塔为吸收器,测定了钠强化石灰石湿式烟气脱硫过程的脱硫率、pH值等随脱硫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对不同pH值范围内的石灰石溶解速率等进行了分析。在与工业操作温度相近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塔板数时的脱硫率和塔压降,计算了平均单板效率。结果表明,增加塔板数,脱硫率提高,而平均单板效率减小,实验条件下,塔板数由1增加到4,液气比为4L/m^3时脱硫率由25.5%提高到48.6%,而平均单板效率则由25.5%下降到15.3%。得出了平均单板效率与塔板数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陈美玲  夏雯  卢平 《环境工程》2015,33(11):88-91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温度(T)、相对湿度(RH)、以及空塔速度(V)对改性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了改性钙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的最佳反应工况。结果表明:在T=60~90℃内,温度升高不利于NO的脱除,而对SO2的脱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RH=60%~100%条件下,脱硫脱硝效率均随相对湿度增大而增大。对脱硝效率而言,空速越小其脱除效率越高,高空速下对应的脱硝率变化并不明显;SO2的脱除效率随着空速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空速V=6 948.47 h-1时对应的脱硫效率最高。综合而言,吸收剂脱硫脱硝的最佳反应温度、相对湿度及空速分别为70℃、100%和4 246.29 h-1。  相似文献   

8.
脉冲等离子法烟气脱硫的放大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锅炉烟气进行脉冲等离子法脱硫的扩大实验,得到与模拟烟气实验相近的结果。研究表明,脉冲等离子法对锅炉烟气中的SO2去除率可达95%以上,烟气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ts)、脉冲电源的放电功率(P)和添加NH3等条件,对脱硫效率9η)有较大影响。ts、P越大、η越高。处理烟气量(Q)、能耗(P)与η存在函数关系:η=118.0(P/Q)^0.1111。烟气中加入适量NH3,对脱硫效率有显著提高,以NH3  相似文献   

9.
湿法烟气脱硫法鼓泡反应器的气液传质建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双膜理论对湿法烟气脱硫法鼓泡反应器气液传质建立数学模型。通过鼓泡反应的钠碱脱硫实验来验证模型,得到的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验相吻合。利用模型,通过改变的初始参数来研究对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气流速度、进气浓度、吸收液柱高度和吸收液浓度,有利于传质吸收,提高鼓泡反应器的传质系数和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10.
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菌株的驯化和分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不接种污泥、接种厌氧污泥和接种好氧污泥的条件下,采用鼓泡反应器研究猪场废水脱氮与沼气脱硫耦联反应器的启动及关键微生物.试验前期(第26 d前),接种污泥反应器的脱氮脱硫率为50%~64%,而不接种污泥反应器的脱氮脱硫率只有11%~14%.到驯化结束时(第56 d),3个反应器的脱氮效率为90%左右,脱硫效率达到70%以上.结果表明,不接种污泥反应器经过一段时间驯化后也可以达到同样的脱氮脱硫效果,只是启动时间比接种污泥的反应器稍长.在反应器启动期间,于不同时段分别进行了微生物种群动态变化检测,结果显示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与3个反应器的脱氮脱硫效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驯化成功的反应器中,分离筛选出氮硫去除率同时达到60%以上的菌株2株,初步鉴定为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denitrifican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晕放电与液相络合催化协同同时去除烟气中SO2和NO,电压、水流量、乙二胺合钴浓度、pH、SO2和NO初始浓度以及气流量对同时去除SO2和NO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NO去除率随着放电电压、水流量、乙二胺合钴浓度、pH的增加而增加,而随SO2和NO初始浓度、烟气流量的增大而减小;SO2去除率也随放电电压,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烟气流量的增加而下降,但溶液pH,SO2和NO初始浓度和乙二胺合钴浓度对其影响很小.溶液中加入Mn2+和尿素能分别增强SO2和NO的去除效果.最佳条件为:电压25 kV、水流量80 L·h-1,乙二胺合钴浓度0.02 mol·L-1,烟气流量1.0 m3·h-1、尿素浓度0.02 mol·L-1,Mn2+浓度为0.02 mol·L-1时,NO和SO2去除率分别可达68%和94%,对应能量消耗分别为22.2 g·k Wh-1和75.2 g·k Wh-1.  相似文献   

12.
黄立维  松田仁树 《环境科学》2006,27(10):1941-1945
采用非热等离子体结合催化或现场化学吸收的2种方法来去除气流中的NOx.结果表明,非热等离子体结合催化,反应器内的CuO催化剂能有效地促进NO的还原反应;相对于催化还原NO而言,脉冲电晕作用下能有效地降低NO催化还原的反应温度.当催化剂为CuO,脉冲电压为18kV,反应温度为200℃,还原剂为1%CO及NO进口浓度为719 mg/m3条件下,NO的去除率达到了100%.非热等离子体结合现场化学吸收方法,是一种在常温下从气流中净化氮氧化物的有效方法,NO的去除率远远高于反应器内没有吸收剂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应器内的Ca(OH)2吸收剂通过与NO的氧化产物NO2或NO3的吸收反应促进了NO的去除.当反应器内有Ca(OH)2吸收剂存在时,在脉冲电压为18kV,O2浓度为2%及NO进口浓度为1 050 mg/m3条件下,NO的去除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行设计的针-针式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反应器装置,在脉冲电晕放电作用下利用武汉钢铁(集团)公司2#焦炉的高炉煤气洗涤水进行了烟气脱硫模拟试验,考察了喷淋水种类、循环次数、液气比、电压峰值对SO2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脱硫的产物进行了分析;考察了脉冲放电、SO2对氰化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炉煤气洗涤水具有较好...  相似文献   

14.
黄叙然  李国锋  李杰  吴彦 《环境科学》2008,29(9):2649-2653
采用不锈钢多针作为高压电极系统,水膜为低压电极.负直流高压电源供电,含二氧化硫(SO2)的污染气体从高压电极系统的轴向进入,沿着电晕放电电场从水膜上方通过,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和水吸收共同作用下,生成硫酸使SO2得到脱除.主要研究了放电电压、气体中SO2初始浓度和气体在电极系统的停留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测试了水中SO32-和SI42-离子浓度,分析SO2脱除机制.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和水吸收对SO2脱除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脱硫效果明显升高,SO2转变生成硫酸量的体积分数提高;脱硫效果随电压增加和停留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初始浓度对脱硫效果有影响.当SO2初始浓度(体积分数)为430×10-6,施加电压为14.5 kV,停留时间为7.5 s时,脱硫效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金圣  黄立维  李国平 《环境科学》2013,34(6):2121-2125
采用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对二硫化碳(CS2)模拟废气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以氩气为载气,考察了氧气和氢气对CS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S2的去除率随脉冲电压升高而增大;氧气能够促进CS2的氧化分解,CS2去除率可达97%;有氧气存在时,CS2的最终氧化分解产物为CO、CO2、COS和SO2;当添加氢气时,反应产物主要为H2S和CH4.当反应器内筒表面加Ca(OH)2吸收剂时,CS2去除率有小幅度提高,同时气体产物中未检测到SO2和H2S,表明CS2的分解产物SO2和H2S气体被反应器中的Ca(OH)2吸收.实验还发现水汽的存在不利于CS2的氧化分解  相似文献   

16.
孙明  吴彦 《环境科学》2006,27(7):1282-1285
采用多针-板式电极,在70 m3/h烟气流量范围内,研究了水蒸气浓度、烟气流量、电场强度等因素对不饱和水蒸气正直流电晕放电烟气脱硫率的影响以及水蒸气电晕放电对脉冲放电烟气脱硫率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按照NH3∶SO2摩尔比为2∶1添加NH3的条件下,增加水蒸气流量、增强电场强度、减少烟气流量,烟气脱硫率能提高10%,达到60%左右.同时,水蒸气电晕放电能使脉冲放电的烟气脱硫率提高5%左右,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次氯酸钠湿法烟气脱硝及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NaClO作氧化吸收剂,在鼓泡反应装置进行了湿法烟气脱硝实验研究,考察了NaIO、NO浓度、液相温度、气体流量、pH对脱硝效率的影响以及SO2对同时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并结合液相产物分析探讨了同时脱硫脱硝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活性成分HClO存在形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氧化吸收的关键因素;在一定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进行模拟烟气脱除NO实验,通过改变乙炔体积分数和烟气水蒸汽含量研究添加乙炔对NO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中添加乙炔强化了NO氧化作用,随着乙炔体积分数的提高,NO脱除率逐渐增加.在NO/N2/O2/C2H2/H2O体系中,水的电负性和离解反应消耗大量高能电子,降低了活性自由基的生成,NO脱除速率随之减慢;能量密度低于400 J·L-1时,相对湿度(RH)为0的情况下脱出效果最好.但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H2O不会影响最终的NO脱除率;H2O的添加可以产生更多的·OH自由基,促进NO2向HNO3转化,使出口NO2浓度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协同颗粒活性炭负载TiO2(TiO2-GAC)对甲基橙进行降解,研究了该体系的协同处理效果,探讨了放电电压、初始pH、初始电导率、初始浓度和TiO2-GAC投加量等操作参数的影响,并建立了协同体系的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DBD与TiO2-GAC联合处理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处理25min后,协同体系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6.2%和90%,与单独DBD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52.7%和50.4%;协同体系降解甲基橙的过程符合表观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总级数为2.352;体系中H2O2、O3浓度测定结果表明,与单独DBD体系对比,协同体系的H2O2浓度增高,而O3浓度降低,说明TiO2-GAC起到了催化作用;TiO2-GAC在DBD体系中获得了原位再生,五次再生循环后再生率达80%.  相似文献   

20.
A wire-mesh catalyst coated by La0.8Sr0.2MnO3 was combined with 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reactor for toluene removal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t was found that toluen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carbon dioxide selectivity were enhanced in the catalytic packed-bed reactor. In addition, ozone and nitrogen monoxide from the gas effluent byproducts decreased.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ultrasound combined with plasma has been used for toluene removal. A synergistic effect on toluene removal was observed in the plasma-assisted ultrasound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e system increased toluene conversion and reduced ozone e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