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9月15至17日,首届"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在吉林省长白山举行。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自然保护管理和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就加强自然保护国际合作、携手共建生态文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此次长白山生态论坛主题为:加强自然保护,传承生态文明。经过两天的交流讨论,与会代  相似文献   

2.
作为吉林省主要旅游资源-长白山的开发与保护,越来越引起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如何加强长白山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管理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状况进行了介绍,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业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安图县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举世闻名的长白山山脉,境内生态环境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享有长白山第一县之美誉。2006年,为保护这块美丽的土地,一场旷日持久的治渣战斗在这里打响。一、上世纪70年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刚刚摆脱文革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和阐述,提出了做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目前长白山森林采育失调,森林主体正以每年500万立方米的速度消逝。如何使有限的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绵延不绝?如何让长白山森林焕发青春?长白山区域开发保护理事会经过大量调查后指出: 1、针对目前森林状况要实行新的技术政策,充分利用森林培育的中间优势。通过挖掘林业地力潜力和技术潜力,加快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抚育,缩短森林生长周期,使采育达到积极平衡。 2、科学育林,以法治林。用科学方法促进育林护林。按照森林法规定,制定和严格执行采伐限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加强对长白山管委会城市河流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长白山管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局组织召开了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专题会议,该局领导全面安排了此次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并印发了检查  相似文献   

8.
近日,长白山管委会池北区环保局开展了冬季水环境安全专项检查行动。经检查,池北区4处饮用水源地均无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且周边生态环境较好;无生活垃圾乱倒、建筑垃圾堆置和堆放工业废渣现象。环境监测人  相似文献   

9.
点击 松花江     
松花江,象征北国风采的河流,它发源于皑皑的长白山。松花江是满语“松阿里乌拉”的转译,就是“天河”的意思。把松花江比作从九天落到地上的天河,概括了它的宽广绵长、富饶美丽和神奇风光。长白山天池上那一泓泓冰清玉洁的湖水,目送着蜿蜒的松花江走下长白山,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抚慰着辽阔的黑土地,培育着几万万东北人民的根。  相似文献   

10.
小记者园地     
《环境教育》2011,(9):78-81
保护环境,我们的责任长白山管委会池北二中绿色小记者站高恒忻小记者正号:HJJL0020我们生活的长白山虽然树木丛生,花草遍地,但仔细观察后你就会发现:随手丢垃圾、污染环境、浪费能源的现象随处可见,其实人们只要多走一步路,就可以把垃圾扔到该扔的地方,只要每人多弯一次腰,就可以把路边的垃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柳河试验区是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域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分析了该试验区的农业自然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并报道了初步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柳河试验区是长白山低区域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分析该试验区的农业自然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与小 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并报道了初步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柳河试验区是长白山低山丘陵区域的典型代表。本文在分析了该试验区的农业自然条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技术模式,并报道了初步实施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向生态保护转移的原因,对生态保护工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保护工作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然保护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中存在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性问题,本文以环长白山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案为例,提出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路线方案比选。结果表明,在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路线方案选择过程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宏霞 《青海环境》2012,23(2):86-88
文章对青海省平安县水源地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该县水源地保护工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从一开始就被视为是抢救性的,而非从容不迫的。 1956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5位著名生物学家联名倡议: 应在各省(区)划定若干自然保护区(禁伐区),为国家保存自然景观,也为科学研究提供据点。这个编号为“92”的提案,对遏制建设时期急剧破坏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年,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拉开了保护自然资源、抢救珍稀动植物的序幕。到1965年,南到西双版纳,北至长白山在内的19处保护区被划定。 自然保护区在19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是: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1999处,国家级的226处,保护区面积逾1.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18.
李晓南 《青海环境》2014,(4):149-151
为保护好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国家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给予了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使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对青海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实施情况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国外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国外水源保护管理体制评介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饮用水源保护管理体制进行深入反思,提出在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中改进我国饮用水源管理体制的具体对策,为我国饮用水源法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湖北省饮用水源保护的现状和法律调控的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湖北省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的必要性;分析了完善湖北省饮用水潭保护法律调控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创新相应的法律制度,对湖北省饮用水源法制建设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