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天明 《环境工程》2023,(4):276-277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力求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地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光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可再生能源具有生产周期短、污染小、碳排放量低等优势,可再生能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环境影响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并不是“绝对的”清洁能源,其产业链的部分环节也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环境管理不善是造成可再生能源项目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巨额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导致其环保问题被忽视。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持续快速发展,环境影响及生态破坏问题将有可能集中爆发,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避免可再生能源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全面均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营销策略现状分析着手,分析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分布不均匀及绿色可再生能源的营销制度尚未完善对电力发展产生的严重制约。引入绿色可再生能源理念,从合理推广绿色可再生能源的电力产品、大力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拓宽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市场、建立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交易系统、健全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的营销法规及制度以及制定绿色可再生能源电力产品的产业竞争优势战略等方面对电力产品营销策略进行改进,实现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飞速发展进程中,各国普遍面临着能源瓶颈.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在人类消费的能源结构中占比逐渐降低是一种趋势,各国将关注点放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才是谋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可再生能源正在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方面处在世界前列,很多发达国家也开始转向可再生能源开发.可再生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开发成本较高,所以政府需要给予支持政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行配额制是比较可行的,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绿色交易、创新融资机制以及进行财政倾斜等相关制度设计,确保可再生能源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顾家瑞 《环境》2013,(1):52-55
"在平时的政治工作中,各政党总是持有异见,但是在丹麦的绿色未来上我们没有任何分歧。"——丹麦气候、能源和建设部长马丁·里德嘉德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中,欧盟设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20%。而丹麦,早在2011年就完成了这一目标,不仅如此,丹麦还计划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到30%,并在2050年之前建立一个不含核能、完全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能源系统,这被称为丹麦的第二次能源革命。  相似文献   

6.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至今,灾区核燃料处理及灾后重建工作已逐步进入收尾阶段,有关福岛灾后复兴路径的探索仍在继续。在能源领域,通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扩大普及,将福岛建设为不依赖核能的地产地销型可再生能源先驱地是福岛复兴计划的重要支柱之一。日本福岛可再生能源政策推进路径表现出诸多亮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受限因素。本文从福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探索中提出对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几点启示,即立足地域自然与经济条件,加快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重视可再生能源产业集聚,造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改革与行政体制的放开。  相似文献   

7.
南塞 《环境》2005,(3):82-83
选择绿色电力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身体力行 所谓绿色电力,就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力,因其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如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且不需消耗化石燃料,从而节省了有限的资源储备。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面临着两种能源威胁: 一是难以用可承受的价格获得充足可靠的能源供应;二是过度消耗能源导致对环境的不可恢复的破坏.为了实现能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首要任务.而能否对可再生能源产业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与管理,以实现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与该国国情相适应的可再生能源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能源政策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能源战略类似,中国的能源政策具有两个明显的导向:第一是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开发,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风电、太阳能、水电、核能和清洁煤技术利用等;第二是节约能源,目的是在降低能源使用量的同时不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所说,我国的能源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能源政策的危机。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振金 《福建环境》2003,20(4):64-64
地球上的能源包括化石燃料、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化石燃料有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和生物质能 ;核能是核裂变或聚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生物质是植物或动物的生物体总称 ,其主要是由有机物组成。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储存起来 ,我们通过合适的方法可以把这种储存起来的太阳能转化为直接利用的能源。人们称之为“生物质能”,美国科学家又称之为“生物矿”(bio- ore)。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 ,是未来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地球上现有植物生物质存量约 1 841× 1 0 9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当下世界各国正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也不例外。然而,可再生能源项目本身并不一定是"绿色"的,其间的环境保护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在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美国相关情况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呼吁我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过程中应关注此类"绿色冲突",并基于国情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在2010年5月10日搜狐绿色举办的绿色竞争力营销讲堂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任东明透露,《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与此前的法案有了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的双重挑战,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破局之法”。本文对全球、中国及其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未来5年,化石能源生产消费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但可再生能源利用增长势头强劲;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储量及发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资金、技术不足等发展阻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不断努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可为共建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借鉴。为助力共建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建议中国积极担负大国责任,发挥中国影响力,全力开展可再生能源外交;积极分享中国经验,输出中国智慧,促进共建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务实推进项目合作,促进优势互补,推动共建国家能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用户选择的绿色电力市场机制在美国、欧洲等国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1年6月28日至29日,第一届欧洲绿色电力市场会议在瑞士举行,预示着绿色电力市场的开发已经不再是一幅想象中的远景,而将迎来一个新的阶段,成为可再生能源商业化的战略措施。从其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结合绿色证书交易,绿色电力机制将有可能形成一个跨国界的全球绿色电力大市场,从而有力地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1绿色电力市场:可再生能源商业化发展的新战略随着对全球环境、气候变化、CO2减排的关注及为满足偏远地区对电力的需求,可再生能源及…  相似文献   

15.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提供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供给人类各种活动,人类相应的各种活动造成了一定的能源浪费与消耗,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这是循循渐渐的;在利用能源同时,环境和污染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应的改变,所有这些,构成了环境、能源与污染治理之间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一方面是一个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的省份,另一方面,又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农村经济的强盛是山西经济振兴的基础,而农业生态环境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基础,为实现农村经济翻身的一切活动又作用和影响着农业生态环境,随之带来了严重的立体交叉性“三废”污染,资源破坏和人口膨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不给农业生态术己严重脆弱的三晋大地蒙上一层阴影。高速增长的人口与低速发展的文化教育事业是造成山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内在因素。目前,山西省农村基本上还是靠劳力投入换取产出,劳力差异几乎就是经济差异。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德国在可再生能源(RES)领域的先锋作用体现于它在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能力的世界领先地位中,而且德国的生物燃料生产位居欧洲第一,安装的太阳能集热面积也很可观.这些成功不单是因为德国的自然资源基础优厚,而主要是创新的国家扶持政策的成果.来自欧洲和国际承诺的压力也对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成功做出了贡献.分析了德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功的原因,包括国家推广手段和扶持项目的优惠设计元素、欧洲和国际上对其政策的影响、技术和公众态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另外进一步描述了其他欧洲国家可再生能源成功发展的驱动力,并探讨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成功的驱动因素对于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能源和资源危机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环保理念也逐渐的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绿色生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为此我们将分析环保理念在交通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减少施工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5月8日在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年底我国有望实现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10%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滨海新区南部新城某代表性绿色建筑采取的节能措施的研究,挖掘出本工程的节能潜力;并以此工程为导向,为整个南部新城的规划指明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尤其应注重项目所在地的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和价值,不能对当地的环境资源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