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1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5件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涉及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等。由于篇幅所限,本刊分两期刊发这5件案件,介绍基本案情及其典型意义。2021年5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5件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切实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维护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以下简称《法释〔2014〕9号》),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对工伤认定进行了规范。《法释〔2014〕9号》虽非"扩容",但其统一、细化了工伤认定标准,让诸多受伤的劳动者受益。"主要责任"不再纠缠不清案例赵某系进城农民工,每天骑摩托车上下班。一天清晨,雨后路滑,赵某在偏僻的路上转弯时被一货车剐倒。  相似文献   

3.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4,(9):47-47
<正>4种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的有关情况。对于广受社会关注的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这部于今年9月1日施行的《规定》明确了4种认定情形。《规定》第六条规定: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情形为"上下班途中"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在合理时间内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3次会议通过)法释[2014]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14年4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为正确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工伤保险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行政审判实际,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正>到境外工作的劳动者,可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如果参加了当地的工伤保险,就要按照当地的法律进行工伤认定、鉴定、理赔。如果劳动者以商务、旅游、留学等名义赴国外工作,在工作中受到了伤害,将很难维护自身权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探矿、采油……很多企业把业务做到了海外,工人中不乏有大量的农民工、派遣工。针对"境外打工人"常常遇到的如何缴纳工伤保险、如何认定劳动关系、如何鉴定工伤、如何赔偿等问题,现结合案例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下半年,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义联")在北京地区开展调研,对北京某大学建筑工地宿舍的90名建筑工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义联代理的建筑业工伤的典型案例,以及中国裁判文书网(最高人民法院主办)在2015年刊登的137个与建筑工伤相关的案例,并对行业内的企业从业人员、行政机关管理人员等进行访谈。2016年5月,义联完成了这项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7.
盗窃、破坏窨井盖行为可依法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日前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涉窨井盖相关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及典型案例,旨在加强对涉窨井盖相关犯罪的打击,维护群众"脚底下安全"。窨井盖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近年来,因井盖缺失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期,裁判文书网发布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定书(2018)最高法行申2613号——陈素霞再审审查与审判监督行政裁定书。这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事故调查报告批复可诉性的可参考案例。2015年4月6日的漳州"4·6"爆炸着火重大事故,系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的二甲苯装置爆炸燃烧。事故共造成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457万元。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5件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类行政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涉及工伤认定和工伤待遇等。由于篇幅所限,本刊2023年2期已经刊发2起案例,本文刊发剩余3起案件,介绍基本案情及其典型意义。案例三用人单位不交工伤认定材料致工伤认定逾期基本案情焦某某系某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派遣到山西某矿山装备修造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清洁服务工作的职工,  相似文献   

10.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者因工或非因工负伤,以及患病后,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用人单位、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申请,组织劳动能力鉴定专家,依照国家鉴定标准,运用有关政策和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手段,确定劳动者伤残程度、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及生活自理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它是给予受伤害职工工伤保险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解决工伤保险纠纷的关键. 在司法实践中,人们对"劳动能力鉴定"的认识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4)9号〕,明确了不属于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自身原因导致的超过工伤认定申请期限的,可以从工伤认定1年期限内扣除的五种情形。虽然不能穷尽工伤认定过程中关于1年时限问题繁杂的特殊情况,但是较以前的规定而言,1年时限已经不再是那么"僵硬"。  相似文献   

12.
正"过时了"的工伤,只要满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中的5种情形,还可以再次进行工伤认定,并享受工伤待遇。案情事发王某是某市一公司的机修厂工人。2001年的一天,他奉命去工厂的农业队检修一台玉米收割机,在检修后试运行时,不慎被收割机的旋转刀片绞碎右臂。经过医院抢救,对王某的关节以上的部分作了截肢手术,厂方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因怕影响厂领导的"业绩"和  相似文献   

13.
在处理工伤保险的具体问题时,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有时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职工因工受伤后,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还能再要求民事赔偿吗?对此,我们举两个典型案例并加以具体分析,希望读者朋友能领悟其中的道理,切实掌握工伤职工能够同时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和民事赔偿的条件与依据,并做到举一反三。案例之一:2004年5月10日8时30  相似文献   

14.
<正>拿到26000元补偿款,签下"永不追究"的协议,受伤的职工能否再去申请工伤认定?烟台中院用一起经典案例告诉你,能!2015年3月24日山东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10件典型行政案例,该案例入选。2012年8月6日下午4时许,高峰(化名)在某公司工作时不幸受伤。2012年12月5日,经高峰签字、公司盖章,双方形成收条一份。该收条写明:"今收到公司因我在一车间压制工作期间不慎将左手食指弄伤期间的补助和误工工资及其他所有补贴合计26000元,公司一次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较之先前原劳动部及地方性有关部门规章规定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和内容,并重新规范了工伤保险征缴、认定、赔付过程中的原则性问题。为深入学习和领会《条例》的精神,本期推出《工伤保险条例》系列解读并对争议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工伤保险到底是不是应该和劳动关系解绑,我认为应审视工伤保险制度的基础和制度结构,分析工伤保险到底是否应该以及是否有能力承担这一重任。第一是保险针对的风险类型。工伤保险是典型的团体险,其以劳动关系为前提是因为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从属性,也就是说,劳动者自主性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条例>较之先前原劳动部及地方性有关部门规章规定增加了许多新的内涵和内容,并重新规范了工伤保险征缴、认定、赔付过程中的原则性问题.为深入学习和领会<条例>的精神,本期推出<工伤保险条例>系列解读并对争议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4月21日,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以一组数据开始,介绍了2014年的工伤保险工作进展。在安排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时,胡晓义用一句"别被问题缠住手脚"表明了态度。2014年工伤保险工作进展明显"截至2014年底,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亿0 639万人,保险基金收入695亿元,支出56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和16%,基金累计结存(含储备金)1 129亿元,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不久前,盐城市劳动局、建设局和安监局联合下发《关于强行推进工伤保险全覆盖的意见》,以行政措施大力推进工伤保险全面覆盖.并对参保职工实行“动态实名制”管理办法,即:参保企业缴纳工伤保险费后.经办机构为每名参保职工发放一本《工伤保险缴费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交参保职工本人保管。  相似文献   

20.
陈斐慧 《劳动保护》2021,(11):94-95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的,属于认定工伤的情形.那么,职工前往单位加班途中,是否属于"上下班途中"呢?本文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篇再审行政判决书为研究案例,和大家一起讨论关于加班的权益保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