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及环境风险管理探讨——一起化工突发环境事件处置的分析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苏北某市一起化工企业突发性安全生产事件和其他一些相关事件的发生、处置情况进行剖析,特别是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基层突发性环境事件的应对及环境风险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3.
4.
5.
6.
阐述了突发环境事件与环境应急监测的定义与分类,详细介绍了环境应急监测中事前的技术贮备、事中的处理处置及事后的评估3个环节。指出环境监测在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中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江南京段水动力条件复杂,突发污染事故对下游饮用水水源地影响难以预测。基于构建的长江南京段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对不同径流潮汐动力作用下的突发污染事故进行模拟,分析其对长江水源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洪季径流作用较强,污染团扩散速度受潮汐影响较弱,各水源地受污染团的影响时长基本接近,约为2.5~3.5 h。枯季径流作用减弱,污染团扩散速度受潮汐影响增强,越下游处受潮汐影响越大,各水源地受污染团的影响时长依次为:长江江浦水源地<燕子矶水源地<龙潭水源地。枯季污染物传播时的浓度大于洪季,洪季污染物传播浓度呈现随距离增大浓度减小的趋势。枯季流速受到潮汐影响,径流稀释作用减弱,使得污染物经八卦洲分流后的浓度略小于传播向下游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铁岭市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对铁岭市地下饮用水水源地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工业园区内企业集聚,导致环境风险隐患增加,加强对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尤为重要。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从工业园区内风险物质的识别、环境应急资源共享、环境应急监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的闭环管理模式、环境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建立和完善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慧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1):65-66
简述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演习脚本编写的重要性及相关原则,介绍了按事故情景演变和应急监测工作响应程序两种应急监测演习脚本的编写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解淮安市区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淮宿分中心于1998年—2002年对淮安市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二河闸水质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杨庄闸上游废黄河水质除1999年达Ⅲ类水标准外,其他年份水质均达Ⅱ类水标准,五毒项目未检出;京杭大运河淮安市区段及里运河水质较差,主要是氨氮超标严重,近5年水质基本都是劣于V类水标准。指出,淮河污染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沿淮上游积蓄的污水,时常以小流量下泄,并不时有所增大,经常发生水污染事故;淮阴第二抽水站抽水流量超过40m^3/s时,京杭大运河及里运河污水对淮安市区北京路地面水厂、淮阴区地面水厂两取水口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并根据太湖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对4个饮用水源地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2009年,4个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个人年风险多数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主要风险因子为化学致癌物六价铬和砷;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危害个人年风险度远高于非化学致癌物;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呈波动降低变化,非化学致癌物所致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农村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及水源地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饮用水源地农药污染研究现状,并对贵州省9个行政区划内的27个县乡,总计200多家农药销售市场的农药销售状况及农户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贵阳市红枫湖、阿哈水库、百花湖3个城市饮用水源地的15个监测断面中的13种有机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检出α-HCH、β-HCH、γ-HCH、δ-HCH、三唑酮、腐霉利6种农药。其中,HCHs主要来自于环境残留及农药林丹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搅拌棒吸收萃取(SBSE)-溶剂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7种多氯联苯单体,优化了萃取和解吸条件。方法在5 ng/L~100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79),7种多氯联苯单体的检出限为0.8 ng/L~3.4 ng/L(100 mL水样SBSE萃取2 h),加标10 ng/L时实际水样回收率为93.0%~116%。 相似文献
17.
采用渔网及土工布挂片双层材料以及填充的水花生构建了生态围隔,对藻类进行拦截,降低取水口藻类密度,同时通过水花生的吸收和拦截,以及土工布挂片形成的附着生物群落的降解和吸收作用,降低颗粒态以及溶解态营养盐,达到取水口水质的改善效果.生态工程实施后,取水口内悬浮颗粒物显著降低了29.8%,同时透明度提高了27.5%.对藻类的拦截效果研究表明,围隔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23.0%,对总藻类数量的去除率为20.7%.通过对围隔内外蓝藻数量在藻类数量的比例分析,生态围隔对蓝藻的去除率高于总藻类的去除率,说明了对于藻类拦截的效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对营养盐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颗粒态物质上,其中颗粒态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8.4%和31.3%. 相似文献
18.
徐庆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2):56-59
综合考虑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方法,根据上海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特定80项和地表水控制的109项以外项目、全市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项目、水源地突发性应急事故有机污染物等实际监测数据和历年来微量有机污染物研究成果,制定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筛选的原则、程序和过程,对出现频率高、超标几率高、浓度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筛选,提出包括多环芳烃、酞酸酯、卤代烃和其他共4类7种上海市饮用水源地优先控制有机污染物名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萃取、吹扫捕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江苏、浙江、山东省的21个主要地表饮用水源、126份水样中的25种VOCs、38种SVOCs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有19种VOCs、10种SVOCs至少在一个水源地多次被检出,其中挥发性氯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类、酚类、硝基苯类、酞酸酯类、农药为中国或美国环境保护局提出的\"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最高检出量为27.79μg/L。三省主要地表水受到有机物轻度污染,水体中VOCs、SVOCs含量尚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限值,工业废水排放及农田雨水径流是地表水有机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氯农药(OCPs)对人体产生的潜在健康危害风险,从一号冰川、英雄桥、乌拉泊水库的9个采样点采集水样,采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测定,水样中9种有机氯化合物的总质量浓度为15.1 ng/L~41.2 ng/L。应用美国国家环保局(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氯农药通过食用途径进入人体的危害进行了风险计算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的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低于ICRP和USEPA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初步认为目前乌鲁木齐市地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有机氯农药不会对人体产生明显的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