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武山铜矿北矿带一号矿体为主矿体,沿其垂直方向划分三个地质带:+40米以上为氧化带,+41~-120米为混合带,-120米以下为原生带。矿体上盘为石炭二迭系灰岩,下盘为泥盘系砂岩。矿床为含铜黄铁矿类型,含硫一般约30%,最高达40%以上,此外还有铜品位不够工业价值的单硫矿石。矿石结构有致密块状、  相似文献   

2.
一、概况向山硫铁矿开采具有氧化自燃性能的黄铁矿床已40余年了。矿床赋存于火山岩和闪长岩的接触带中,平均含硫品位为15~18%,覆盖层厚度为15~30米,矿石松软,不稳定,呈粉状和节理发育的块状产出,普氏硬度系数f=1~2及f=2~4。围岩不稳固。采用的采矿方法,解放前为低分段分段崩落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金属矿山二次破碎问题,我们进行了电力破矿的研究。采用11种不同频率的电源装置,对29个矿山的726块矿岩大块(块度0.9~2.1米,多数为1米)进行的破碎试验表明:电力破矿设备具有工作方式合理,能量转换方便,效率高,工作安全(无冲击波、飞石、噪音、粉尘),能源广泛且传输方便,成本低廉等一系列特点;各类设备对各类矿石的适应性也不相同;坚硬致密、热应力显著的鞍山式铁矿床的主要矿石,用电力破矿的技术经济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武山铜矿北矿带西部通风系统实施多级机站改造的技术和方法,及改造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武山铜矿北矿带西部通风系统实施多级机站改造的技术和方法,及改造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安全生产与监督》2010,(4):F0003-F0003
<正>广西德保铜矿建于1966年6月,是我区首批发展的矿冶工业企业之一,属国有中型二档企业,是广西最大的铜矿生产基地。设计采选处理原矿能力为26.4万吨/年、铜精矿年生产能力为15000吨、铁精矿为25000吨,生产的主要产品有铜精矿、铁精矿,附产品有金、银、硫等,矿石中还含有锗、镓、铟等稀有金属。  相似文献   

7.
为治理大厂铜坑矿细脉带硫化矿石自燃火灾,提出喷洒添加NCZ-1型防火阻燃剂的阻化泥浆灭火方法;依据该矿具体条件设计了喷洒工艺流程,测定单位体积阻燃剂用量及各指标气体浓度等参数,研究注浆法在自燃火灾治理中的应用问题。结果表明:该防火阻燃剂在金属矿山火灾治理中效果较好;喷洒阻化泥浆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主要有害气体SO2浓度减少47.16%;CO2浓度减少了58.49%;阻化期可达14~20天。该试验成果及使用方法对非煤类含硫矿床自燃治理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小官庄铁矿是一个年产140万t原矿的井下开采矿山,矿体赋存条件复杂,具有“深(地表以下400多米)、缓(倾角10°~30°)、软(矿岩松软破碎)、粘(矽卡岩、粘土质砂岩遇水膨胀泥化)、变(形态变化大)”等特点,地压大,矿岩承载能力低,巷道稳定性很差,冒顶片帮时有发生。1993年,这个矿出现了两次冒顶片帮事故,死亡4人。  相似文献   

9.
概况云锡矿床为高中温热液交代矿床。上部为土状氧化矿,下部为坚硬致密的硫化矿。矿体产状复杂,零星分散。上盘为大理岩,夹一些白云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溶洞较多,渗透性好。下盘为花岗岩,裂隙不发育,不透水。氧化矿多采用方框进路的分层崩落法,硫化矿多用小中段空场法开采。云锡各矿都有上百年开采历史。范围广,井下四通八达,巷道总长2200余公里。采空区总数达数百个,总体积约1~2千万米~3 ,多已塌陷,部分塌陷至地表。属矽尘危害较小的矿山。长期以来,基  相似文献   

10.
国营七六一矿位于云贵高原黔中窿起带的白马大断裂的中部,矿床为铀、汞、铜、铟等多元素共生。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开始采汞,至今已有1204年的开采历史。遗留采空区约50万立方米,纵横交错,上下重叠,遍布矿床的中部和上部。现在开采的实际上是回采前人留下的极不规则的矿柱。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有两条大断层成锐  相似文献   

11.
(一) 据冶金部统计资料,1979年我国重点矿山铁矿石总产量中露天开采的实际比重已达90.2%。另据冶金部远景规划资料,当我国年产一亿吨钢时,在将要扩建与新建的年产矿石500万吨以上的铁矿山中,露采的比重将为93.2%。我国铁矿资源多为急倾斜厚矿体,规划中90%以上的露天矿均属采深(指地面封闭圈以下)大于100米的凹陷矿,其平均采深为320米,平均最终边坡垂高达483米。我国有色金属矿的露采比重也将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刘春贵是邯邢矿山局玉石洼铁矿一采区的采矿班长,41岁。今年6月25日凌晨,他带领两名工人在井下240米水平从事采矿作业。1时30分,当放完第二排炮,出了几车矿石后,他们发现2号斗川上部一块重约10几吨的大矿块将矿石全部挡住了,矿石下不来,耙矿作业无法进行。为了保证当班作业正常进行,青年工人周延平准备对“大块”实施二次爆破。他谨慎地将3公斤炸药与雷管绑扎在一起,然后用一根4米多长的竹竿,小心翼翼地将药包顶到“大块”上。正当他探头选择爆破位置时。几块浮碴从他头部上空4石米高处掉了下来,“膨”的一声,一块碗口大的矿石砸在周、延平…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硫化矿自燃并改善矿区环境质量,得到高效硫化矿自燃阻化剂配方,通过优化组合试验筛选水玻璃(Na2SiO3·9H2O)和高倍吸水剂(聚丙烯酸钠)2种阻化剂基料.室内试验条件下,向冬瓜山铜矿的硫铁精矿矿样中分别添加不同配方的阻化剂,并采用氧化增重法测得各配方的阻化率.结果表明,硫铁精矿的适宜阻化剂为水玻璃.本文得到了对硫铁精矿具有良好阻化效果的阻化剂配方,其研究方法对硫化矿石自燃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崩落法开采的高硫发火矿床,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有毒气体带着干粉尘喷出的事故为数不少。铜陵有色金属公司铜官山铜矿,用竖分条(分段)崩落法开采的松树山矿区,1970~1974年间曾发生10余次气喷事故;黑龙江西林铅锌矿(用深孔崩落法开采)和广西大厂矿务局铜坑锡矿(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分别于1987年8月和7月发生了类似的事故。可见气喷事故是崩落法开采高硫发火矿床的一个较普遍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露天矿深孔爆破中,起爆体经常处于水位以下。如果爆破网路绝缘不良,杂散电流就可能进入爆破网路而引起早爆,或造成网路电阻不平衡,分流起爆电流而产生拒爆。 1977年7月,海南铁矿344水平露天深孔爆破时发生了一次早爆事故。这次爆破26个深孔中均有水,沿阶段连续排列为一行,用浆状炸药爆破,胶质炸药起爆,铜壳微差第四段电雷管引爆,每孔装两对并联雷管,在孔外接成一个大串联组(即2×52并串)。网路连好后接成短路,绕于插在穿孔机上的一根木棒上等待起爆。突然,1~2号,9~15号,25~26号孔发生自爆。南芬铁矿在一次深孔爆破中,用营口生产的2500伏起爆器起爆数十个孔中的微差电  相似文献   

16.
1 选择合理的回采顺序和采矿方法1.1 选择中央向两翼回采的顺序 塔什塔戈尔斯基矿于1981~1982年回采期间,曾形成2个矿块相向的回采顺序,产生了极高的动压,频率和能量均达到最高水平。研究表明,不管是整个矿床或单个矿块的回采顺序,都应从中央到两翼,尽量不留矿块间柱,以免矿柱回收时危险性更大。该矿采用的阶段强制崩落法就是从各水平的矿体中央向两翼回采的。为了对矿块中的矿体进行应力卸荷,在矿块中央沿最大应力作用方向开凿卸荷槽和安全补偿槽。采用深孔挤压爆破一步崩落矿石,不留矿柱,有发生矿山冲击地压危险的巷道,采用混凝土支护或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17.
一、概况及监测预报的紧迫性铜官山铜矿选矿厂位于铜官山长山头北麓,山坡倾角23°~28°,系日伪时期建造的老厂;原日处理矿石量为数百吨。解放后经多次扩建,日处理量增加很大。选厂地基基岩倾向与山坡一致。由于在几次扩建中,厂房排架立柱、矿仓、粉矿仓、皮带廊等建筑物都由原来的木结构全部  相似文献   

18.
大吉山钨矿是含钨石英脉大型黑钨矿床,有工业矿脉96条,矿脉为急倾斜薄矿脉,围岩种类为变质砂岩、闪长岩、花岗岩,矿岩硬度f为8~14,矿石稳固或中等稳固。 50年代开始,我矿从事这类矿床开采,在天井掘进方面一直采用普通支柱法。由于此法作业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材料消耗量大,通风困难易炮烟中毒,致使支柱倒塌、矿石坠落、松石冒顶、炮烟中毒及冒矿事故时有发生。 1964年3月开始吊罐法掘进天井,此法在安全和劳动条件方面,较普通支柱法前进了一步,但由于主要提升设备即罐笼无安全装置,罐笼作上升下降运行时,又无导向装置,加之下一工序─…  相似文献   

19.
湿式旋流除尘扇风机在溜矿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桃冲铁矿的主溜井及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场的采区溜井,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据测定,主溜井倒矿时,一般粉尘浓度为4~5毫克/米~3,最高可达30~40毫克/米~3;采区溜矿井粉尘浓度一般为3~4毫克/米~3,最高达十几毫克。这些粉尘不仅污染溜矿井周围空气,而且严重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以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接触带巷道为研究对象,基于相似原理,构建了矿岩接触带巷道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模型,设计了沿巷道走向与矿岩接触面对称布置的应变位移计监测方案,分析了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接触带巷道顶板两侧岩体沉降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存在差异,接触带巷道大理岩侧顶板沉降量和沉降速率大于铁矿侧;邻近巷道开挖扰动对已开挖巷道顶板变形破坏有较大影响,增大了接触带巷道两侧岩体的沉降变形程度。结合大冶铁矿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量监测数据,从顶板沉降量、沉降速率2个方面对比分析了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矿岩接触带巷道顶板沉降变形规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