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田国明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2):157-158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根据露天煤矿环境问题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来在露天煤矿环保管理工作和参与本单位几次环境评价工作的经验,认为露天煤矿环境影响评价应突出以生态环境为主.并在生态防治对策上,提出了矿区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露天煤矿的开采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矿区的生态恢复已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概述了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恢复研究现状及实践,探讨性地提出了目前露天煤矿开采区生态恢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先锋露天煤矿开发建设占地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特点,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当前国内露天矿山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情况,提出了该矿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与建设的规划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内蒙古胜利煤田东二号露天煤矿为研究区域,探讨了草原沙化地区露天煤矿水土流失的特点和危害.采用数学模型法预测了煤矿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以风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为主,随着运营时间的增长,水土流失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预测时段内,风力侵蚀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77%,运营期水土流失量占新增水土流失量的84%.综合考虑工程特点和当地生态特点,提出了分区治理、植被恢复和工程治理结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复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煤矿的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大量剥离物形成的排土场,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生态恢复作为一项有效的采矿废弃地治理措施,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复垦对于改善矿区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露天矿排土场对环境的影响和排土场复垦治理技术,研究了某露天煤矿排土场的复垦现状、复垦方式与效果,提出了矿区排土场生态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是目前我国最大、世界上少有的超大型煤矿,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本文提供了平朔露天煤矿进行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试验示范区概况,研究内容的侧重点及其转变过程,主要研究结果,主要理论、方法和技术创新点,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前景,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试论矿区生态重建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针对矿区土地复垦涉及学科多、面广,而我国矿区生态重建基础理论研究又十分薄弱,许多基本概念和问题尚未获得统一认识,呈现出零散、杂乱的现象。基于10年矿区土地复垦科学研究的实践,分析了由矿区土地复垦到矿区生态重建的研究观念转变、矿区生态重建的基础理论,对矿区生态重建的概念、特点、范围、时间尺度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矿区生态重建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黑岱沟露天煤矿已经开采20多年,该矿区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使得该地区景观生态发生了显著地变化。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排土场生态修复已见成效,对于是否能使该地区生态系统在修复后保持长期稳定,进行了如下研究。本文运用Miami模型,通过计算该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黑带沟露天煤矿所在地区的自然系统本底的生产力处于最低--较低水平,稳定性较差;复垦后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即生态系统更稳定。  相似文献   

9.
灵泉露天煤矿即将关闭转入斜井开采,该矿位于高寒地区草原植被带,植被生长期短。露天矿坑边坡及外排土场土壤贫瘠,综合考虑露天矿闭坑后的防灭火及边坡稳定,以及依据区域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整体规划、阶段实施、因地制宜、科学高效"的总体思路,对灵泉露天煤矿进行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生态恢复规划。其中,将生态恢复区分为植被自然恢复区与人工生态植被恢复区。在规划设计中以当地草本植物为主,适当配种景观植物。同时,本文利用价值量估算法,对规划区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测算,灵泉露天矿每年的生态价值为873.53万元,生态恢复后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对实现露天矿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特点和GIS强大功能的分析,阐述了露天煤矿矿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建立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功能和实现途径,并在安太堡露天煤矿人工重建的生态系统上进行运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快速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对灵泉露天煤矿外排土场及采场进行了人工生态恢复实践,对不同生态恢复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与评估。结果表明:7个恢复区共发现18科45种植物,多为抗逆性的禾本科和菊科植物。2013和2014年生态恢复区(Ⅰ和Ⅲ)生物多样指数(分别为1.99和1.84)高于矿区外围自然植被区(1.49),其它生态恢复区向自然植被区演变。人工生态恢复区分别有1~2种优势种,但自然恢复区则无明显的优势种。随着恢复时间的增长和精心的人工管护,生态修复区的生物多样性接近甚至超过矿区周边自然恢复区。高寒地区露天煤矿人工恢复措施可以起到快速修复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干扰越来越强,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使生态系统在不断的退化。“生物多样性”已成为近年来生态学中最为集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讨论了露天煤矿复垦区的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稳定性,旨在对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的重合生态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保文摘     
露天煤矿自燃火灾防治措施的评价〔刊〕/张瑞新等//中国煤炭(煤炭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1995,(2),一22~24 本文针对我国露天煤矿自燃日益严重的状况,从引起露天煤矿煤炭火灾的主要原因入手,分析了我国露天煤矿自燃火灾的主要特点。并对我国露天煤矿现行的常用灭火措施做了评价。所得结论可供在露天煤矿自燃火灾治理中参考。选煤废物(煤泥)的燃用特性研究[刊」/张全国//环境工程(冶全部建筑研究总院)一1995,(1),一35一39 本文研究了选煤厂废弃物一煤泥的着火和燃尽特性,揭示出各种添加剂、温度和几何形状等因素对煤泥成型燃烧利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露天煤矿区基本生态环境要素出发,构建了一套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灰关联分析法对召富露天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召富露天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属于IV级,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煤炭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考虑行业特点,突击评价重点。我院在承担某露天煤矿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坚持了上述两点,较好地完成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任务。一、确定评价工作重点调查和收集建设项目有关资料和当地环境资料是编制评价大纲,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针对评价项目的特点及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评价重点放在防治对策上,重点阐述排土场复垦的工艺要求和生态措施,补偿和恢复因露天矿开采而破坏了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专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综合采矿学、地貌学、农学、林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研制开发了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废弃土地复垦专家系统。该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解释部分及用户接口五个模块组成,它探讨了数十平方公里大型露天煤矿进行地貌重塑、土体再造、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科学化、规范化和模式化实现途径,在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露天煤矿因为其工作环境与作业过程,会产生自然粉尘和生产作业粉尘,这不但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而且对露天煤矿采矿效率和安全生产带来影响,同时会对煤矿员工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本文通过分析粉尘产生原因,针对各种粉尘特点,提出了合理有效的防尘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伊敏河露天煤矿开发之前,我们于1985—1986年,对该地脊椎动物组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初步查清该地脊椎动物共117种,分属于50科.其中鱼类:12种,分属于4属6种;两栖爬行类:7种,分属于3目4科;鸟类:58种,分属于13属,27科;哺乳类:40种,分属于5目13科.并对该地的生态特点进行了观察,分析了煤矿开发可能对脊椎动物组成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贺兰山露天煤矿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情况,依据生态地质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根群结构调查,以及植被地下生境土壤肥分养分取样与测试,对背景区与恢复区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不同植物群落的地下生境范围,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植被恢复的土壤因子.结果 表明:①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主...  相似文献   

20.
露天煤矿项目的评价是露天矿项目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特别是露天煤矿开采项目后评价还没有全面开展.本文研究了露天煤矿项目后评价的理论、方法,即分析了露天煤矿后评价的方法、构成、重点、内容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