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文章以"东莞运河樟村国考断面达标"为案例,分析国考断面氨氮不达标的主要风险,同时,基于东莞运河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以"膨胀床曝气生物滤池(EBF)"为核心技术的上游水质净化厂改造方案,用于改善断面水质.结果表明,EBF技改后氨氮的去除率高达89.7%,出水氨氮的平均浓度为0.74?mg/L.技改后国考断面的氨氮月平均...  相似文献   

2.
以太湖流域为例探讨我国淡水生物氨氮基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参照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导保护水生生物及其用途的国家水质基准的技术指南》和氨氮基准文件,结合我国水生生物区系特点,筛选出我国太湖流域和全国水域广泛存在的水生生物物种并收集相应的毒性数据,研究和推导了氨氮对我国太湖流域和全国水域淡水水生生物的毒理学基准.结果表明,25℃、pH=8时,太湖流域淡水水生生物氨氮基准最大浓度(CMC)和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3.20和1.79mg.L-1(以N计,下同),在4~34℃、pH为6.9~9.0的范围内,CMC和CCC的范围分别为0.24~25.78mg.L-1和0.20~4.51mg.L-1;25℃、pH=8时,国家氨氮基准值CMC和CCC分别为3.79和1.79mg.L-1,在0~30℃、pH为6~9的范围内,CMC和CCC的范围分别为0.39~42.88mg.L-1和0.26~5.11mg.L-1,与同样条件下的美国氨氮基准值相比,差异较小.太湖流域氨氮基准值与国家氨氮基准值相差很小.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氨氮水质基准和标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质筛护岸的水质净化功能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林桃花江介质筛护岸工程为依托,对介质筛护岸的水质净化功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介质筛护岸两侧水位波动促进了生物地球化学反应的发生.介质筛护岸对COD、NH 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5%、95%和81%.介质层内的COD浓度逐层降低,在距离岸边2.5 m左右的沸石强化层中,其浓度接近5 mg·L-1;在介质筛的第5、6层内NH 4-N的浓度基本稳定在0.3 mg·L-1.沸石层对NH 4-N吸附的有效厚度为10 cm,能够满足水质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青铜峡灌区典型排水沟水污特征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强坤  胡亚伟  罗良国 《环境科学》2012,33(5):1579-1586
以2009年青铜峡灌区排水沟实测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为基础,结合典型排水沟纳污现状调查及灌区灌溉与排水特点,对比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的浓度和负荷特征,对典型排水沟污染物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青铜峡灌区典型排水沟农田排水期盐分、氨氮、总磷月平均浓度依次为1 124、8.59、0.48 mg.L-1,非农田排水期盐分、氨氮、总磷月平均浓度分别为1 952、18.13、4.15 mg.L-1,农田排水期月平均输出盐分、氨氮、总磷负荷为20 896、90.35、5.80 t,非农田排水期月平均输出盐分、氨氮、总磷负荷分别为7 842、67.81、21.38 t.其中,第一排水沟水污过程与农田灌溉排水周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第一排水沟以农田灌溉排水和农业非点源污染为主;第三排水沟、银新沟等则在承接农田灌溉排水的基础上,接纳了较多的点源污染,表现出点源与非点源综合污染并以点源污染为主导的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巧环  陈卫平  王效科  任玉芬  张烨 《环境科学》2012,33(12):4127-4132
再生水是城市绿化的良好水源,但其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对地下水及其灌溉水水质的长期监测,探讨了绿化草坪地下水主要理化性质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溉用水水质的关系.连续5 a的监测结果表明,再生水氨氮超出用于城市绿化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总氮偏高,二者变化范围分别为0.05~65.4 mg·L-1和2.56~78.0 mg·L-1,平均值分别为12.0 mg·L-1和28.3 mg·L-1.使用自来水灌溉,地下水水质指标正常,波动不大;用再生水灌溉草坪(冬末初春4个月未浇)对地下6 m浅井水质影响明显,对20 m深井水质影响不明显,主要变化表现在硝态氮浓度值升高.浅井地下水硝态氮浓度与灌溉的再生水溶解态氮呈滞后的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用再生水灌溉草坪可能会引起地下浅层水硝态氮污染.因此,需要根据城市绿化用水量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再生水回用标准,避免再生水回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潘延安  雷沛  张洪  单保庆  李杰 《环境科学》2014,35(5):1727-1734
采集重庆园博园龙景湖不同区域沉积物样柱,分析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Fick定律)来估算氨氮和正磷酸盐的扩散通量和年负荷贡献量.结果表明,龙景湖沉积物-水界面氨氮从上覆水到孔隙水在垂直剖面上总体都呈现出增大趋势;表层(0~5 cm)沉积物孔隙水中氨氮平均浓度为6.13 mg·L-1±3.07 mg·L-1,是上覆水氨氮平均含量10倍.正磷酸盐垂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在表层孔隙水出现极大值;沉积物孔隙水中正磷酸盐平均浓度为2.01 mg·L-1±1.05 mg·L-1.所有区域氨氮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新增淹没区库湾区域氨氮扩散通量低于6.0 mg·(m2·d)-1,龙景沟水库、龙景湖主湖原有湖区氨氮扩散通量分别高达47.19 mg·(m2·d)-1、40.29mg·(m2·d)-1.原有湖区正磷酸盐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扩散通量仍以龙景湖主湖及龙景沟水库最大,为7.89mg·(m2·d)-1、6.13 mg·(m2·d)-1.新增淹没区的河道、库湾及赵家溪部分区域正磷酸盐却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中扩散,扩散通量为-1.93~-2.78 mg·(m2·d)-1.整个湖区氨氮年负荷贡献量为3.95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85%;正磷酸盐年负荷贡献量为0.357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72%.  相似文献   

7.
东江干流东莞段水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是广东东部至关重要的水系,文中详细分析了东江东莞段90年代中后期的水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探讨了东江东莞段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暴雨径流对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水质冲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择北运河流域典型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凉水河)为研究对象,阐述暴雨径流对非常规水源补给城市河流水体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暴雨期间,凉水河水体p H和DO平均值分别为7.67和3.88 mg·L-1;耗氧物质COD和氨氮(NH+4-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47.41 mg·L-1和8.39 mg·L-1;富营养化元素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34 mg·L-1和1.45 mg·L-1.暴雨期间,雨水径流汇入收纳水体后,COD、NH+4-N、TP平均质量浓度明显上升,最高值分别达到108、14.24、3.02 mg·L-1.在空间分布上,COD、NH+4-N、TN和TP质量浓度变化趋势随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趋于一致,从城镇区至农村区,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合流制排水管道雨季出流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北京城区合流制排水管道雨季溢流及雨后河道水质恶化等问题,研究了3场降雨期间合流制排水系统不同来源的污染物特性及污染贡献.通过对2012年雨季几场降雨的降雨量数据监测与统计发现,护城河沿岸合流制排水系统累积雨量约10 mm时发生溢流.特大暴雨情况下,溢流水质的污染物平均浓度高于排水系统旱流污水的污染物浓度,溢流水质差,污染物浓度范围为:TN 5.11 ~ 16.36 mg·L-1,TP 4.34 ~10.52 mg·L-1,氨氮1.88~12.73 mg·L-1,COD 134~250 mg·L-1,SS 120 ~155 mg·L-1.管道沉积物在降雨期间对出流水质的污染贡献率分别为:TN 20.9% ~44.6%,TP 35.76%~47.3%,COD 46.2% ~48.8%,SS 35.7% ~79.7%.控制合流制排水管道沉积物的沉积和冲刷对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削减雨季出流污染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典型集约化猪场废水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2009年3月~2011年11月废水水质调查监测数据,运用《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中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等方法,研究珠江三角洲典型集约化猪场厌氧发酵处理过程中各工艺阶段废水污染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值中,除pH和重金属外,其它污染因子含量普遍超过排放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猪粪水中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FC)、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98×109个·L-1、158.61 mg·L-1、5 608.68 mg·L-1和1 984.34 mg·L-1,猪场沼液中主要污染因子为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NH+4-N)和悬浮物(SS),其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8.10×106个·L-1、81.76 mg·L-1、476.24 mg·L-1和464.58 mg·L-1.生态风险评价表明,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固液分离后的高浓度废水,其分布呈现从分离后废水>冲栏废水>沼液递减的趋势特征,其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1.41、6.91、5.27,均达到重度污染级.因此,分离前后猪场废水属高浓度、高风险废水,绝对不可直接排放和农田灌溉,经厌氧处理后的猪场沼液中粪大肠菌群、总磷、氨氮和悬浮物是潜在的强生态风险元素,在长期直接排放或农田灌溉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有进一步深度处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北运河下游典型河网区水体中氮磷分布与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3,他引:14  
选择北运河下游典型河网区(闸坝多、水流慢和湖库化)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1 a的水质监控,阐述了河网区氮、磷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对数型幂函数普适指数公式对其水体营养状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网区水体中TN平均质量浓度为12.50 mg.L-1(NH4+-N占67.41%),TP为1.45 mg.L-1(SRP占80.81%).河网区水体中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明显,TN和NO 3--N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趋于一致,NH 4+-N稍有不同;TP和SRP质量浓度随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从河网区进水带至出水带,水体中氮、磷质量浓度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TN、NH4+-N和NO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从19.30、13.22和2.19mg.L-1降至7.98、4.45和1.50 mg.L-1;TP和SRP分别从1.95和1.59 mg.L-1降至1.11和0.91 mg.L-1.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表明,河网区水体在时空尺度上均处于"极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秦淮河典型河段总氮总磷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2010年6月~2011年5月,对秦淮河典型河段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周年定点观测,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了秦淮河水体TN、TP污染状况及时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淮河TN、TP污染严重,且具有很强的时空变异性.秦淮河传统农业区、集约农业区和城市区TN平均浓度分别为1.80、3.97、9.25 mg·L-1,TP平均浓度分别为0.03、0.11、0.50 mg·L-1,表明秦淮河TN、TP主要来源于城市区和集约农业区,而传统农业区对水体TN、TP贡献较小.秦淮河丰水期和枯水期TN平均浓度分别为1.89、4.58 mg·L-1,TP平均浓度分别为0.11、0.14 mg·L-1,表明秦淮河枯水期较丰水期污染严重.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秦淮河河段大都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应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Cu、Pb、Cd、Hg亚致死浓度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海洋重金属污染对三疣梭子蟹的危害,进行了Cu、Pb、Cd、Hg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影响的试验.结果发现,当Cu浓度为0.005mg·L-1(Cu渔业水质标准的1/2倍,简称1/2倍组,下同)以下时,蟹幼体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Cu浓度为0.01 mg·L-1(1倍组)时蟹幼体也能发育至2期幼蟹,但在试验第19d全部死亡;Cu浓度为0.02 mg·L-1时(2倍组)蟹幼体仅发育至1期后就全部死亡;Cu浓度为0.04mg·L-1(4倍组)和0.08 mg·L-1(8倍组)时蟹幼体只能发育至大眼幼体就全部死亡.Pb浓度为0.025 mg·L-1(1/2倍组)、0.0125 mg·L-1(1/4倍组)时,蟹幼体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Pb浓度为0.05 mg·L-1(1倍组)时蟹幼体能发育至2期幼蟹,但在试验的第20d全部死亡;Pb浓度为0.1 mg·L-1(2倍组)和0.2 mg·L-1(4倍组)时,幼体仅发育至1期幼蟹就全部死亡;Pb浓度为0.4 mg·L-1(8倍组)时,幼蟹仅只能发育至Z4就全部死亡.Cd浓度为0.00125 mg·L-1(1/4倍组)时,蟹幼体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Cd浓度为0.0025 mg·L-1(1/2倍组)仅有1期幼蟹出现,至试验结束时虽未死亡,但未能变态为2期幼蟹;Cd浓度为0.005 mg·L-1(1倍组),仅只有1期幼蟹出现就全部死亡;Cd浓度为0.01mg·L-1(2倍组)、0.02 mg·L-1(4倍组)时,仅只能发育至大眼幼体就全部死亡;Cd浓度为0.04 mg·L-1(8倍组),幼体仅只能发育至Z4就全部死亡.Hg浓度为0.0005 mg·L-1(1倍组)时,三疣梭子蟹幼体均能正常发育至2期幼蟹;Hg浓度为0.001 mg·L-1(2倍组)只能发育至1期幼蟹就全部死亡;Hg浓度为0.002 mg·L-1(4倍组)、0.004 mg·L-1(8倍组)仅只能发育至Z4就全部死亡.以上结果说明,Cu浓度为0.005mg·L-1(1/4倍组),Pb浓度为0.025 mg·L-1(1/2倍组)、Cd浓度为0.00125 mg·L-1(1/4倍组)和Hg浓度为0.000125 mg·L-1(1/4倍组)以下进行三疣梭子蟹幼体培育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渭河西安市段铝污染状况及其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东琦  贺延龄  高榕  郭爽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203-2208
以渭河西安段为重点,对地表水环境中铝污染的状况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渭河西安段及周边水域中铝浓度范围为0.20~0.66 mg·L-1,高于美国、加拿大的水质量标准,已足以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渭河流经西安市后,尽管流量由36.4 m3·s-1升高到81.7 m3·s-1,但铝浓度仍由0.29 mg·L-1升高到0.43 mg·L-1,铝总量增加了2.4倍.2008年5月份由西安市进入渭河的铝总量达66 t,其中有1/5来自皂河.废水处理过程采用的絮凝剂是造成河流中铝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造纸厂.随着2008年8月开始实施更加严格的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投加混凝剂成为重要的水处理手段,所有被调查企业均使用含铝盐的絮凝剂,这是地表水环境中铝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丹江口水库主要离子化学季节变化及离子来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李思悦  谭香  徐志方  张全发 《环境科学》2008,29(12):3353-3359
2004~2006年对丹江口水库中的5个点位水质的 t 、pH、EC、TDS、ORP、SO2-4、Cl-、NO-3、HCO-3、Ca2+、Mg2+、Na+、K+和Si进行了测定.综合运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它们的季节变化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水体呈弱碱性,属于弱矿化度水,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范围为:Cl-,(4.0±0.5~6.9±1.8)mg·L-1;NO-3,(4.6±0.9~6.8±1.7)mg·L-1;SO2-4,(24.3±2.7~35.4±6.9) mg·L-1;HCO-3,(133.0±11.7~153.5±29.6)mg·L-1;Na+,(2.0±0.3~5.3±1.0)mg·L-1;K+,(0.7±0.09~1.6±0.7) mg·L-1;Ca2+,(33.0±2.1~46.6±0.8)mg·L-1;Mg2+,(8.0±2.5~10.5±3.2)mg·L-1.方差分析显示除HCO-3和Si外,t、pH、EC、TDS、ORP、SO2-4、Cl-、NO-3、Na+、K+、Ca2+、Mg2+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主要离子化学汛期浓度均小于对应的非汛期浓度.Na+和Mg2+的浓度只表现出秋汛<秋季,NO-3和SO2-4浓度却呈现出秋汛>秋季,这主要归因于降雨的大气沉降对水化学的贡献不同.HCO-3占主要阴离子的75%~88%,Ca2+和碱土金属分别占主要阳离子的60%~80%和87%~96%,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是水体质子的主要来源及主要化学风化类型.参照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主要离子的浓度并未对人体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华北高产粮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集约化农业生产区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选取华北平原典型高产粮区桓台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同一季节对该县境内的394个潜水水样和283个承压水水样的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取样分析,应用地质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时空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7年潜水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08 mg·L~(-1)和14.68 mg·L~(-1),承压水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7 mg·L~(-1)和7.19 mg·L~(-1),2007年比2002年含量增幅均接近1倍.2个时期承压水硝态氮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均远大于潜水硝态氮含量的相关距离.2007年与2002年相比,潜水硝态氮含量各等级(0~5、 5~10、 10~15、 15~20、 20~30和>30 mg·L~(-1))的面积变化幅度分别为-28.87%、 -14.63%、 13.06%、 14.37%、 12.23%和3.85%;承压水中前4个等级的面积变幅分别为-37.82%、 28.01%、 9.33%和0.48%.通过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垂向分析发现,2个时期的承压水硝态氮含量与取样井深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深层承压水的硝酸盐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高氮渗滤液短程深度脱氮及反硝化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采用单级UASB-SBR生化系统处理实际高氮晚期渗滤液,重点研究了系统的有机物和氮去除特性,同时考察了SBR短程生物脱氮系统内微生物的反硝化动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生化系统能够高效、深度去除渗滤液内高浓度有机物和氮.UASB反应器的平均COD负荷为6.5 kg/(m3.d),去除速率为5.3 kg/(m3.d).在进水COD平均为6 537 mg.L-1,NH+4-N为2 021mg.L-1的条件下,出水分别为354 mg.L-1和2.8 mg.L-1以下,去除率分别为94.6%和99.8%,尤其是该系统获得了99.2%的TN去除率,出水TN20 mg.L-1,实现了深度脱氮的目的.SBR反应器实现并维持了稳定的短程硝化,通过90%以上的亚硝化率实现高效的氨氮去除,同时SBR系统内微生物的反硝化特性符合Monod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