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降低我国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运行安全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平均因果效应(ACE)和贝叶斯网络(BN)的事故/事件诱因分析方法。首先,分析102起美国通勤飞行事故/事件,共识别出7类19种诱因;然后,引入ACE公式确定节点的优先次序,使用K2算法构建BN结构,并采用最大期望(EM)算法进行网络参数学习,建立通勤飞行事故/事件诱因分析模型;最后,对各诱因的概率进行排序并分析诱因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机组经验不足导致的事故/事件发生概率最高;机械设备情况容易受到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因素和监管因素对机组因素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其中,恶劣的天气会影响机翼等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影响飞行员对于飞机的操作,技术和安全培训不到位会影响飞行员和管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经验技能。  相似文献   

2.
民航事故征候的关联度分析和灰色模型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航事故征候的分析和预测是民航安全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掌握民航事故征候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未来发展状况,以此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民航事故.通过对民航事故征候及其影响因子作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机组失误是关键因子,其后依次为总飞行时间、机械原因和天气原因;运用灰色模型对现有2001-2004年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的实测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出2005-2009年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次数分别为37、44、52、61和73;经过残差、后验差等检验分析,发现该模型精度较高,效果较理想.预测的趋势指示出机组失误导致的事故征候随时间的推移在增加.所以,在以后的航空安全管理工作中要着重加强机组管理,有效的预防和矫正机组行为失误,从而达到减少事故征候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运输航空的伊春"8·24"空难是一起典型的可控飞行撞地(CFIT),该类事故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因此研究CFIT风险因素结构模型对该类飞行事故的分析和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大量CFIT事故及事故征候,使用SHEL模型识别出18项风险因素,使用德尔菲法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通过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分析出机组技术、机组应急能力、机组经验、疲劳状况、驾驶舱资源管理、民航法规及安全管理是最重要的致因因素,并确定了各类风险因素所属类别;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构建了风险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从整体上获得了各风险因素的层次结构及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当前冲出跑道事故在风险辨识环节上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寻因分析(WBA)法,对冲出跑道事故存在的风险进行更加严格、准确的辨识。首先简要介绍WBA方法的内容,然后运用WBA方法对具体事故进行危险源辨识,最后根据辨识出的危险源构建WBA结构图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例事故的危险源共有14项,分别属于人、机、环,管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权重排序,得出机组人员处置失误、飞行机组技术欠缺、天气原因、跑道表面积水、机组训练问题等5个最主要因素,并针对这5个因素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5.
巫志鹏 《安全》2010,31(8):9-12
从物料分子结构与火灾爆炸性质、化学反应机理、热化学、工艺生产过程等学科逐层次对聚醚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挪威DNV公司FHAST软件对环氧乙烷等泄漏事故后果进行了模拟;提出了聚醚生产装置安全对策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系统全面地分析民机着陆冲出跑道风险,采用Bow-tie模型进行研究。在着陆冲出跑道原因辨识方面,结合SHEL模型和Reason模型对这些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得到了着陆冲出跑道的形成机理,最终将着陆冲出跑道影响因素归纳为机组技能失误、机组违反程序或标准、机组丧失情景意识、机组资源管理失效、航空器机械故障、不利天气条件影响、跑道湿滑或污染、跑道设计缺陷等,并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绘制航空器着陆冲出跑道Bow-tie图,对着陆冲出跑道的原因和后果以及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描述。最后对着陆冲出跑道历史数据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机组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导致着陆冲出跑道最主要的两个原因,提出着陆冲出跑道防范的重点,从系统角度提出了民机着陆冲出跑道的风险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巫志鹏  林景喜 《安全》2011,32(6):17-18,21
从物料分子结构与火灾爆炸性质、化学反应机理、工艺生产过程等学科逐层次对碳酸二甲酯(DMC)生产装置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危险度评价法对装置进行固有危险程度分析;采用挪威DNV公司PHAST软件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等泄漏事故后果进行模拟;提出碳酸二甲酯生产装置安全对策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国内航线运行中威胁与机组差错的相关性,提升民航运行的安全性水平,用威胁与差错管理(TEM)模型将84起涉及机组差错的事故与事故征候进行编码,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来探寻威胁与机组差错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恶劣天气与人工操作差错分别是国内民航运行中最常见的威胁和最易出现的机组差错;国内民航运行中的威胁与机组差错虽非成对出现,但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共有14对威胁与差错的组合呈现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215~0.425。加强机组注意力分配能力训练、提高机组与其他职位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建立良好的航空公司安全文化、完善机场设施和减少维修差错有利于减少运行中的威胁,进而减少机组差错。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化的HFACS模型对我国冶金企业2003年至2018年发生的66起煤气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煤气事故的主要致因因素,包括人员的培训不够、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指导不足、应对不恰当、安全文化氛围差、对隐患排查不足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员培训、班组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文化氛围、个人行为安全等方面预防煤气事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运用文献分析和综合归纳等研究方法,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本质是一种累积专有知识的集合,是煤矿对由安全生产体系进行协调控制的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蕴含在煤矿内部的一种企业管理能力。具备知识属性的"人、设备、环境、制度"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不安全状态"、"环境不安全条件"和"制度不安全条件"对构成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成为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煤矿安全管理能力的构成要素与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构成要素越强则影响因素越弱,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低;构成要素越弱则影响因素越强,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BECKBURY国际有限公司建立和运行HSE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和体会,结合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着重分析了HSE管理体系与现行有效的管理制度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和方法,探索出一条具有本企业特色的HSE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劳动防护用品在安全生产过程的作用,多年来,河南油田不断进行探索,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把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中冶南方工程公司(ZYNF)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为基础,通过现场查看、员工访谈和网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ZYNF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在分析ZYNF现有安全制度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策划了以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安全管理流程体系和安全文化体系组成的ZYNF安全管理体系,并以湘钢高炉易地大修工程项目为实例,对ZYNF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了实践和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职业健康管理法规标准及具体管理方法的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健康管理新思路新方法。从我国职业健康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政府监管职责的落实分析了我国各类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从标准化管理的实施原则、运行模式和参与机构三个方面阐述了企业实施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推行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有利于引导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标准化标准要求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职业健康标准化管理模式和体系框架,并保持有效运行,对提升企业职业健康管理水平,降低职业危害影响,解决目前职业健康管理面临的严峻形势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分析钢铁企业现行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安全管理发展历史及有关理论 ,提出了钢铁企业安全管理发展战略及整体构想 ,为钢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安全科学管理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柱。安全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事故学理论、技术危险理论、系统风险理论、本质安全理论四个发展阶段;安全管理学的进步形成了经验管理、制度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四种模式;安全管理技术方法的发展建立了政治的、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六大方法体系。在当下和未来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科学、全面、系统、高效的安全生产超前式及预防型管理,RBS/M-基于风险的管控将是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和必然的发展趋势。从国外和国内双重视野,基于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的角度,总结探讨了安全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和趋势。期望安全软科学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风险预控为基础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煤矿现阶段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国际煤矿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立以风险预控管理为基础的煤矿本质安全化管理的思路,即通过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分析,建立针对管理层的管理标准、管理流程和操作层的安全工作程序及工作标准的管理体系,建立系统化、结构化和规范化的自我管理机制,并针对重大危险源,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制定方案。最后,提出了建立并实施本质安全化管理应注意事项。该管理思路目前已经在"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的课题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过程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环节,分析了影响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各种因素(如企业的领导者、员工、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将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实施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笔者依据ISO90 0 1、ISO14 0 0 1及OHSAS180 0 1标准 ,为企业进行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并实现一体化管理提出了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20.
和谐管理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为安全管理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研究和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谐管理机制以及实际操作方法,建立了和谐管理的构件模型,理清了安全和谐管理的主要素,奠定了和谐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用实际调研后的安全管理实例,分析了安全生产和谐管理的应用,说明安全管理最容易出现的"和则缺失,谐则不规范"与"谐则泛滥,和则不足"两种倾向,解释了实际安全管理中管理主题与管理目标相悖产生的不安全现象,给出了和谐安全生产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