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是阻断疫情蔓延的重要环节。重大疫情期间,由于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常态下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能力无法满足需要。通过分析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现状、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产生特点,讨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构建新的医疗废物处置模式、建立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制度体系、组建国家级和省级医疗废物应急机构、做好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设施备用工作等建议,为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参考,保障重大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得到及时、安全处置。  相似文献   

2.
2019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环境下,医疗废物大幅增多,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出现医疗废物处置不当的现象。本文对国内外现状分析,在认知、设施、管理和监督四个方面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加强教育、加大储备、完善机制和改善监管的建议,为提升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废物交换——废物资源化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废物交换产生背景的同时,对废物交换市场各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废物交换的类型和模式,以信息交换为例研究了废物交换各环节,并设计了废物交换工作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4.
PVC废物及其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VC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PVC废物的产生量将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对PVC废物处理处置问题研究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一个方向,目前,PVC废物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手段和处理技术。本文在分析PVC废物特点其环境潜在危害特性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各种PVC废物处理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国内外在PVC废物处理处置方面的具体实践,以期探讨PVC废物的处理对策并提出今后PVC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PVC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 ,PVC废物的产生量将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增长 ,对PVC废物处理处置问题研究成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一个方向。目前 ,PVC废物还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手段和处理技术。本文在分析PVC废物特点其环境潜在危害特性的基础上 ,比较分析各种PVC废物处理技术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及国内外在PVC废物处理处置方面的具体实践 ,以期探讨PVC废物的处理对策并提出今后PVC废物处理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医疗行业废物排放量核定难的问题,通过对医疗机构废物产生量的调查、统计、分析,在确定医疗废物排放统计变量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医疗废物排放系数,以供排污申报医疗废物排放量的核定。  相似文献   

7.
医疗废物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医疗废物处置不当,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甚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在“十一五”期间,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但大部分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运营存在问题.介绍了医疗废物处置的背景,综合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完善医疗废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全面论述了核电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与管理,包括国内外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的法律、法规,审管部门的职责,废物处置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公众参与以及废物处置的资金负担等。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废物的处理问题,在原子能应用了四分之一世纪之后,已经提到日程上来了。日本政府在1980年夏天就有了向太平洋试验投放低能级放射性废物的打算。同年年底,原子能委员会的放射性废物对策部门还颁布了处理高能级放射性废物的方针。放射性废物是从原子能发电工艺产生的废物,对它的处理就意味着要把放射性毒性与人类的生活圈及生物圈隔离开。现在原子能工业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放射性的处理问题。现在采用的方法,或是弃于土壤中,或是弃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大量翔实的数据介绍了香港对城市固体废物的系统管理,即分类、收集、监测分析、处理和预测评价。香港环保署自80 年代开始对城市固体废物进行监测并系统管理。在全港设置了3 个大型策略性填埋场、5 个垃圾转运站、1 个垃圾焚烧厂(1997 年5 月关闭) 和1个化学废物处理中心。目前,香港政府正筹建一个新的、技术先进的焚烧厂。从1986 ~1997年,这些废物处理设施处理全港废物量为8960 ~24300t/d,其中城市固体废物比例每年不等,最低为30 .7 % ,最高为65 .5 % 。1997 年,这些废物中可循环再利用物接近50 % ,出口部分达120 多万吨,回收资金20 多亿港元。根据历年来城市固体废物量与本地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数量的密切相关性,预测出2011 年城市固体废物人均产率为2 .56kg/ 人·d, 城市固体废物量为12810 t/d。城市固体废物系统管理紧迫而重要,香港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研究中国及与之邻近的日本和韩国的电子废物回收和进出口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核心内容及电子废物流向现状发现,与日韩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相比,中国的生产者责任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层面,而没有直接参与回收处理实际操作层面,以个体回收为主导的回收方式不利于流向监管和效果评估。在电子废物越境转移方面,日韩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出口电子废物的需求持续存在;中国虽严格管制电子废物进口,但与二手产品进口未能统一管理,并缺乏废旧产品鉴别标准,容易造成电子废物进口监管漏洞。最后,对中国电子废物管理提出建议:(1)在立法上进一步强化生产者责任承担,并加强对各种回收渠道的监管;(2)评估和完善电子废物与二手产品进口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东莞市医疗废物和污水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莞市32个镇区的186家医疗单位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平均日产医疗危险废物16.05 t,折合年产量为5858.25 t,其中传染性废物日产生量为356.0 kg,年产生量为129.9 t;平均日产医疗污水量为3085.9 t,折合年产量约为112.64万t.按病床统计,医疗废物的单位产生量为1.50 kg/床*d;按住院病人统计,医疗废物的单位产生量为3.39 kg/人*d.医疗废物中有机物含量为64.5%,无机物含量为17.6%,其他为17.9%.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治理对策,为东莞市整治污染、创建卫生城市和实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从电子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废物的处理利用现状,提出了中国电子废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即建立和完善电子废物回收治理的政策体系;建立电子产业的研究机构和技术队伍;建立生产单位的责任激励制度;形成宣传监督管理氛围等。  相似文献   

14.
有机废物产量巨大,具备较高的资源化利用潜力.以有机废物厌氧发酵液为底物,通过链延长工艺生产中链脂肪酸,可有效提升产物的经济价值,因而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有机废物资源化方法.梳理了有机废物厌氧发酵液链延长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了不同有机废物在厌氧发酵链延长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学术界已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以混合...  相似文献   

15.
余辉  曹连宝 《污染防治技术》2010,23(3):23-25,64
介绍了江苏省电子废物的产生情况,及处置单位名录发布,家电以旧换新等管理情况,并对国外管理经验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电子废物的特点,对江苏省电子废物的管理及处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相关单位准确理解《医疗废物消毒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技术规范》(HJ 1284-2023)各条款,推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行业全面执行环境管理技术要求,结合行业典型工艺路线、特征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现状,对新发布的技术规范进行了解读。技术规范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医疗废物环境管理体系,更好的推进我国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行业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Roy.F.Weston公司为南方各州废物管理联盟提供的一份报告可知,回用材料加工业和使用回用材料的制造业占南方13个州中全部制造业职位的3%。在138632个回用业职位中的24%是加工业职位,其余是制造业职位。造纸业列在回用业职位名单的首位,占34%(47000个职位),其次是制铁业,占21%。该项报告没有考虑回收工作。通过加工和制造,该地区的回用材料大约可增加185亿美元的价值。废物回用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产生新的产值@舟人  相似文献   

18.
日前 ,安徽省环保、卫生部门联合下发通知 ,要求各地针对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处理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加强医疗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通知要求 ,各级环保、卫生部门对医疗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要加强领导 ,落实责任制 ,切实做好医疗废物的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严防因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置不当造成二次污染或交叉感染。通知强调 ,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排放监测 ,严禁未经处理的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排放。各医疗卫生机构直接从…  相似文献   

19.
在日内瓦,巴赛尔公约的成员国同意禁止一切有毒废物向发展中国家和前苏联集团国出口.一项禁止以出口作为废物最终处置的决定将立即生效,而另一项禁止预定用于循环的有毒废物出口的决定将于1997年12月31  相似文献   

20.
《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以下简称《水俣公约》)已于2017年8月16日正式生效。中国作为《水俣公约》缔约方,需限制汞的进出口贸易,并在公约实施后15a内将停止原生汞矿开采,因此,未来含汞废物的回收利用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涉汞行业众多,含汞废物产生量大,且大量添汞产品使用后最终也将变成含汞废物。通过对含汞废物产生及污染防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理清含汞废物回收利用及处置现状,与《水俣公约》对比找到履约差距,提出履约对策建议,为中国履行《水俣公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