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别山五针松种群结构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山五针松(Pinus dabeshanensis)是大别山区特有种,最大种群分布于安徽省岳西县大王沟。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的方法分析种群结构,编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并用4个生存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同时结合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别山五针松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大别山五针松种群数量少,结构存在波动性。幼苗阶段个体较丰富,幼树阶段个体较少,种群趋于衰退。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5龄级出现峰值。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大别山五针松具有前期快速减少、中期稳定和后期衰退的特点。谱分析显示,大别山五针松种群动态除受基波影响外,还具有明显的小周期波动,谐波A3和A4处的周期波动与个体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春剑野生种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再引入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川东平行岭谷区野生春剑伴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春剑主要分布在松科与壳斗科针阔混交林、壳斗科常绿 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松树林植物群落,伴生植物有40科58属70种,优势种主要是乔木层的马尾松、青冈、巴山松、油松等,灌木层的杜鹃花、马桑、山茶花等,草本层的蕨类和地被层的苔藓。其中,马尾松、杜鹃花、蕨类、苔藓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可作为野生春剑栖息地的指示植物。春剑伴生植物种类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和选择性,与其它群落相比,群落3、群落4和群落6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都相对较低,松科和壳斗科植物个体数量较多并占有突出地位,春剑种群的生态密度也相对较高。虽然川东平行岭谷区野生春剑的适生生境条件依然存在,但春剑种群数量总体较小,种群的生态密度在11~60株/hm2,人为破坏性的滥采,是其濒危的直接原因。加强野生春剑资源的就地保护和生境保护,突破春剑种子野生环境共生萌发技术瓶颈,积极开展春剑的“再引入”工作,是春剑保育策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树种,其天然分布比较零散,极少有大面积的自然群落存在。对湖北宣恩七姊妹山天然分布的天师栗群落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研究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空间格局、群落结构和种群径级结构等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天师栗是群落的主要优势树种,其重要值为22.7,远大于重要值排在第二位的红枝柴(重要值为13.7),且在群落中呈聚集分布类型;(2)群落物种比较丰富,相对于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低,优势度指数较高,说明乔木层物种没有灌木层和草本层多,且分布不均匀,但优势种作用显著,成层现象明显;(3)群落的年龄〖JP2〗结构显示,该群落虽然目前处于稳定阶段,但群落中5个优势种群的幼年个体补充都严重不足,潜在的影响群落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应采取保护措施,促进群落的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春剑野生种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再引入生态重建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川东平行岭谷区野生春剑伴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春剑主要分布在松科与壳斗科针阔混交林、壳斗科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松树林植物群落,伴生植物有40科58属70种,优势种主要是乔木层的马尾松、青冈、巴山松、油松等,灌木层的杜鹃花、马桑、山茶花等,草本层的蕨类和地被层的苔藓。其中,马尾松、杜鹃花、蕨类、苔藓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可作为野生春剑栖息地的指示植物。春剑伴生植物种类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和选择性,与其它群落相比,群落3、群落4和群落6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E都相对较低,松科和壳斗科植物个体数量较多并占有突出地位,春剑种群的生态密度也相对较高。虽然川东平行岭谷区野生春剑的适生生境条件依然存在,但春剑种群数量总体较小,种群的生态密度在11~60株/hm2,人为破坏性的滥采,是其濒危的直接原因。加强野生春剑资源的就地保护和生境保护,突破春剑种子野生环境共生萌发技术瓶颈,积极开展春剑的"再引入"工作,是春剑保育策略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通过对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从而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物种功能性状在连接群落组成改变和生态系统进程转变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物种功能性状的差异,栖息环境改变后,群落中容易适应新环境的物种占据优势,难以适应的物种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从而导致整个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整个生态系统进程发生转变。通过评价金沙江观音岩水电站大坝截流前后鱼类群落组成情况,结合不同种类功能性状的差异,采用生物多样性评估方法和功能多样性指数分析方法两种不同手段,对比分析截流前后大坝下游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变化,从而分析大坝建设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Bray-Curtis相异指数前后差异较大,辛普森指数无明显变化;功能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表明大坝截流对水体中体型较大,口下位,食谱宽度较窄的鱼类生存和活动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导致拥有这些特征的鱼类数量减少甚至消失,降低了下游鱼类群落的功能多样性,进而对该区域整个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植被多样性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峡大坝蓄水10 a后香溪河消落带不同高程区域植被的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旨在为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中的物种选择、植被群落重建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发现:(1)香溪河消落带植被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物种组成比较简单。植物种群空间分布分析表明,优势种种群均属于聚集分布;(2)随着高程的增加,α多样性指数中Patrick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呈增加趋势,而Simpson优势度则与其它三个指数相反呈递减的趋势;而β多样性指数中Cody指数、Wilson-Shmida指数、Jaccard指数和Sorenson 指数均呈增加趋势;(3)推荐狗牙根、马唐、狗尾草和香附子4种植物作为三峡库区香溪河消落带植被恢复的备选草本物种。  相似文献   

7.
定位研究了25a来缙云山银木荷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木荷林维管植物物种由57种(隶属于24科,46属)减少到38种(隶属于19科,26属)。林下草本和层间植物逐渐消失,胸径大于7.5cm的乔木层树总胸断面积有所减少。尽管群落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但是银木荷依然是优势树种,处于林冠层,而林冠亚层的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长蕊杜鹃逐渐增多,短刺米槠逐渐减少。群落乔木层4个α多样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由2.98下降为1.99,Shannon-Wiener指数25a间减小了0.34,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都很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木荷群落的物种差异很大。研究表明,25a间群落物种差异显著。揭示缙云山银木荷林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可为缙云山保护区及长江流域中上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银木荷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定位研究了25 a来缙云山银木荷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在自然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银木荷林维管植物物种由57种(隶属于24科,46属)减少到38种(隶属于19科,26属)。林下草本和层间植物逐渐消失,胸径大于75 cm的乔木层树总胸断面积有所减少。尽管群落物种组成以及多样性发生改变,但是银木荷依然是优势树种,处于林冠层,而林冠亚层的白毛新木姜子、四川山矾、长蕊杜鹃逐渐增多,短刺米槠逐渐减少。群落乔木层4个α多样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丰富度指数由298下降为199,Shannon Wiener指数25 a间减小了034,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都很小;β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木荷群落的物种差异很大。研究表明,25 a间群落物种差异显著。揭示缙云山银木荷林自然演替过程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规律,可为缙云山保护区及长江流域中上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银木荷群落的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湿地冬季水鸟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报道了2004年1~4月湖北冬季水鸟调查结果,记录水鸟 66 种,种群数量 59 613 只,分属8目15科,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鸟类 4 种,115 只,国家二级 7 种,2 968 只。分析了冬季水鸟群落结构、分布和种群变动,并用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与生物量3个不同的测度指标对其中12个湖泊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评价,认为沉湖、梁子湖、龙感湖和网湖是较为成熟稳定的群落;并从沉湖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龙感湖白头鹤(Grus monacha)、洪湖鸭科水鸟近40年的种群动态探讨了湿地水鸟现状,认为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湿地干扰和威胁严重。对此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合理规划与发展湿地产业和保护湿地资源对策。  相似文献   

10.
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格局,以及林木之间树种、大小、分布等空间关系。林分空间结构决定了树木之间的竞争势及其空间生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和经营空间的大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林分空间结构调整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空间结构参数,以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数量指标,分析了青阳县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树种麻栎多为中度以下混交,小叶栎和枫香多为强度和极强度混交;麻栎在空间大小和重要值对比上占有优势地位,小叶栎处于次要地位,枫香处于劣势地位为受压树种;从林分平面布局上看,该林分空间分布多为随机分布。分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 Wiener指数依次是乔木层<草(含藤)本层<灌木层;而均匀度Pielou指数则是乔木层<灌木层<草(含藤)本层;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灌木层有17科18属21种植物,淡竹占优势地位,野茉莉、山胡椒等占亚优势地位;草本层有10科12属13种植物,禾叶土麦冬占优势地位,其次是求米草、爬山虎等。林分空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数量特征分析结果均表明该森林类型具有稳定结构的群落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2007、2009和2011年的冬季,对杭州湾及钱塘江河口段曹娥江口至甬江口之间潮间带及其附近围垦区大水面的水鸟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记录7目14科69种,其中冬候鸟45种,占总数的65.2%;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种;超过其东亚地理种群数1%标准的水鸟有6种。研究显示:杭州湾及钱塘江河口湿地越冬水鸟分布的重点区域有4个,即杭州湾慈溪段(记录的水鸟达65种,占总数的94.2%)、钱塘江上虞段(38种,占总数的55.1%)、杭州湾镇海段(37种,占总数的53.6%)和钱塘江海宁段(28种,占总数的40.6%)。对主要类群在4个重点区域的分布比较表明,除与杭州湾镇海段的鸻鹬类分布物种数、钱塘江上虞段的雁鸭类个体数量之间无显著差异外,杭州湾慈溪段分布的鸻鹬类、雁鸭类和鸥类物种最为丰富,该区域记录的鸻鹬类、雁鸭类个体数量也显著高于其它区域。从水鸟群落组成年际动态看, 2007~2011年,杭州湾及钱塘江河口冬季水鸟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动不大,但个体数量出现了较大波动,雁鸭类和秧鸡类数量呈现增加趋势,而鸻鹬类和鸥类则出现下降态势,且秧鸡类、鸻鹬类及鸥类的个体数量变动最大。湿地资源尤其是滩涂面积可能是影响杭州湾区域水鸟分布的重要因素。拥有大水面的海涂水库、围垦区自然抛荒而待开发的滩涂能为水鸟提供重要的越冬场所。从整个杭州湾来看,人为活动如近年来高强度的大规模围垦可能是导致该区域越冬水鸟群落组成和种群数量发生剧烈变动的主要原因。在加强自然潮间带资源保护的同时,改进围垦区人工湿地的管理,将有利于提高当地乃至整个区域的水鸟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北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甜槠群落建立的1ha固定森林样地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分析了样地内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种群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内木本植物(DBH≥1 cm)共有132种,隶属于42科78属,其中,杜鹃花科、壳斗科、樟科、蔷薇科、冬青科等是优势科,短柄袍、鹿角杜鹃、青冈、长叶石栎、甜槠等是优势种.(2)样地内植物科、属的分布类型均以泛热带分布类型为主,分别为30.95%和20.51%.(3)样地内所有木本植物个体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幼龄个体数量大,森林群落更新状况良好.(4)样地内木本植物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聚集分布为主,部分优势物种在小尺度上呈聚集分布,而在较大尺度上则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3.
沱江源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野外样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沱江源头九顶山植被生物多样性随海拔而变化的规律,并简要分析了植被生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影响因子。从河谷到林线,乔木占据群落上层,其郁闭度对林下灌草层群落发育影响很大,生物多样性体现出乔木层与灌草层的相互关系:乔木盖度大的群落其灌木和草本层稀疏,而盖度小的次生林和林线上的高海拔区域灌木和草本种类与个体都迅速增加。多样性指数Hill指数及N1、N2指数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林线以下乔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小,尤其在中度海拔体现明显,海拔3 500 m以上,草本多样性指数最高,灌木次之,而乔木已退出竞争。  相似文献   

14.
麻栎混交林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空间结构是指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格局,以及林木之间树种、大小、分布等空间关系。林分空间结构决定了树木之间的竞争势及其空间生态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分的稳定性、发展的可能性和经营空间的大小。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为林分空间结构调整和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种空间结构参数,以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物种多样性数量指标,分析了青阳县麻栎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乔木层优势树种麻栎多为中度以下混交,小叶栎和枫香多为强度和极强度混交;麻栎在空间大小和重要值对比上占有优势地位,小叶栎处于次要地位,枫香处于劣势地位为受压树种;从林分平面布局上看,该林分空间分布多为随机分布。分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依次是乔木层<草(含藤)本层<灌木层;而均匀度Pielou指数则是乔木层<灌木层<草(含藤)本层;生态优势度Simpson指数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灌木层有17科18属21种植物,淡竹占优势地位,野茉莉、山胡椒等占亚优势地位;草本层有10科12属13种植物,禾叶土麦...  相似文献   

15.
汉江中下游春季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2年4月,在汉江中下游从丹江口坝上至其河口沿途设17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浮游甲壳动物10科26属33种,其中桡足类4科10属11种,枝角类6科16属22种。根据各采样点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采用Shannon 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了不同江段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多样性特征,并运用SOM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其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江段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分布呈现出中游高于下游的特征,而物种丰度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则是下游高于中游;中游上段的属于密度高但多样性低的群落、中游下段和汉江口属于密度较低但多样性高的群落,下游除汉江口外属于密度和多样性均较低的群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瑞香狼毒的分布、毒性、危害。在对祁连县草原狼毒群落的野外调查取样后,通过对群落特征指数的计算,分析得到狼毒盖度与各指数之间变化趋势相一致,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较低,优势度较高,表明该群落优势物种突出,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低,生态系统对环境波动的缓冲功能低,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生物链易被破坏而且恢复较慢。对土壤各层水分的测定分析表明,群落盖度以及狼毒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明显相关性关系,表现出深层土壤(40-50cm)最为相关性。狼毒高度与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存在正的弱相关性。狼毒生物量与近地表土壤水分(0-10cm)的Pearson相关性指数为-0.624,存在明显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上海浦东东滩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群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和海岸带自然湿地的大量退化与丧失导致了迁徙路线上水鸟栖息地的大量减少,从而加剧了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下降,一般认为,栖息地修复能够缓解上述过程。于2010年、2012年对位于上海浦东东滩的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区和自然退化区(对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两个区域的水鸟群落结构差异与年际变化,研究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群落变化并评价其在水鸟保育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种类、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均极显著高于自然退化区,而均匀度与自然退化区无显著差异;生态修复区2012年水鸟种类显著低于2010年,而水鸟数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自然退化区2012年水鸟种类、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均极显著低于2010年,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生态修复区通过营造浅滩、浅水区、深水区等多样化生境,为迁徙水鸟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栖息地,对水鸟保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位变动下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位变动是湿地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湿地生态系统意义重大。为了解水位变动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0年8月对白夹溪消落带植物群落进行调查,采用TWINSPAN分类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共发现维管植物85种,隶属34科70属;植物群落可划分为18个类型,狗牙根等5种群落为白夹溪消落带代表性植物群落;随着淹水程度的加深,群落组成呈现出由旱生植物到湿生植物的过渡趋势;植物群落香农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生物量指数随水位梯度呈“∧”型变化趋势,辛普森指数呈“∨”型变化趋势。与156 m蓄水周期相比,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类型及组成、多样性均发生改变。水位变动是消落带新生湿地植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9.
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广泛应用于生态学和保护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理清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组分间的关系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以香溪河流域为例,就水生昆虫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时空动态进行了分析,并就生物多样性指数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主要结果如下:物种丰富度介于2~ 44之间,冬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小;香浓指数介于0.38~ 3.03之间,均值在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秋季最小;均匀度指数介于0.89~1之间,表现为春、夏季大于秋、冬季.物种丰富度和香浓指数在4条河流间均表现为九冲河最大,香溪河次之,高岚河和古夫河最小;均匀度指数在4条河流间差异不显著.功能多样性方面,除功能丰富度指数表现为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外,其它指数在时空序列上均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指数间相关均不显著;功能丰富度指数同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相关极显著;功能均匀度指数同物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相关显著;功能离散度指数同物种丰度和Shannon指数相关显著,同均匀度指数相关极显著.运用回归分析研究物种多样性对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对功能丰富度影响极显著,物种丰富度对功能均匀度影响显著,均匀度指数对功能离散度影响显著;物种多样性同功能多样性指数间拟合度整体不高.  相似文献   

20.
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于镇江内江湿地选择4类典型样地,分别代表群落演替的4个不同时间段,从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活型等方面研究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从而探索受损群落的修复途径。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和生活型变化明显。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演替呈上升趋势,且演替中后期最高,均匀度随演替递增,而优势度递减;在生活型上,多年生草本的重要值随演替先降后升,其物种数逐渐上升并在后期维持相对稳定,并在各演替阶段处于主导地位。而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重要值和物种数均为先升后降;在科属总数上,科属数随演替逐渐增加,其中,禾本科植物始终处于优势种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