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基于沉积物磷释放的WASP水质模型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物释放是水体磷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鉴于一般水质模型对沉积物释放项的模拟过于简单,无法充分体现实际河道污染物迁移转化等情况.本研究通过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室内沉积物释放模拟实验探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磷释放规律,以此修正现有的水质模型,使沉积物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释放项对河道水质的影响在模型中得到体现,并将其应用于太湖苕溪入湖口的水质模拟中.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释放速率与流速呈现指数增长关系.而采用动态底泥释放修正后的水质模拟效果要比采用模型默认值的水质模拟效果好,从而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合理性,也表明水动力对沉积物释放的影响是水质模拟中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二维随机水质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污染物在水流中的扩散迁移过程受水温、局部流速与流向及河道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排污口下游处任一点的污染物质量浓度均是一个波动变化的量,而不是恒定值。显然,要精确地描述这种波动与变化,确定性模型已不合适,必须依赖随机水质模型的建立。为精确地描述与模拟水库建成后长江干流的水质变化趋势,建立了二维随机水质模型。   相似文献   

3.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控制,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己成为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引调清水激活城市内河水体,提高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文章以南京河西水系为例,利用Saint-Venant方程组对水系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汇流结点水位法对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对WASP5水质模型进行二次开发用于水质模拟;建立水质模型和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模型,将水动力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水动力参数耦合到WSAP5水质模型中,模拟降雨过程以及引调清水过程的河网各河段的水质变量浓度,得出降雨径流对河流的污染程度以及引清冲污措施对河流水质改善的效果并优化调水过程。  相似文献   

4.
曹霞  张宽  王燕鹏  孙一兵 《环境工程》2017,35(1):133-136
以贾鲁河郑州段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污染源与水质响应关系的二维EFDC模型。首先,采用Delft3D针对贾鲁河郑州城区段建立了曲线正交网格,基于2014年上半年污染源流量数据和河流水文数据模拟该段河流流场,利用实测值率定河道糙率,采用2014年下半年数据对河流水动力模型进行验证;其次,在河流水动力模拟的基础上,以COD为主要指标构建水质模型,同样采用2014年上半年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用2014年下半年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最后对模型建立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闽江下游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空模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闽江下游为例,基于有限元法建立闽江下游水动力模型及水质模型,通过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理想的模拟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闽江下游2004年的水文情况,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中污染物的运移扩散过程.定量模拟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发生后,闽江下游不同地点处污染物到达的时间和浓度值,并对突发风险事故的影响范围、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MIKE11与EFDC模型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测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沈阳市浑河流域水环境的调查,基于Mike11与EFDC建立浑河流域沈阳段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对突发污染事故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Mike11与EFDC模型应用于浑河流域的预警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结果均良好,所确定的参数能准确反映河道特征。因此,此预警模型可应用于浑河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测,并且能够对浑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准确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能够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达到流域应急预警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模拟实验开展了平原地区缓流河道中的水质变化对河道水流速度与来水水质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当流速<0.5m/h时,河道中的各种污染物主要以沉积过程为主。当流速在0.5~1.5m/h时,水体最易受外界有机物输入的影响,容易引起局部水质的恶化。当流速>1.5m/h时,水动力条件有利于河道中的有机物的降解,但促进了底泥磷的释放,并会导致下游河道营养盐的升高。所以在河道改造、城市生态河网建设与管理中,应从区域河网整体着手,也应注意缓流河道中来水水质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地表水中含氮化合物变化及迁移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了上海某污染河道污染断面及其下游断面河水中几种含氮化合物及其底泥中总氮的含量变化,初步探索含氮化合物的转换规律及迁移。研究发现在污染断面,河水难以得到自净的机会,底泥中的总氮持续累积;在研究河流的下游断面,地表水中的含氮化合物含量变化与上游污染断面不完全一致,说明上游水体中的含氮化合物在向下游迁移,但迁移的同时,河道水质也受到其它含氮污染源的影响,并且由于水质的好转,溶解氧含量升高,同时发生了氨的硝化;而随着上覆水体的水质好转,底泥中的总氮含量也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9.
流域空间统计模型SPARROW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PARROW(SPAtially Referenced Regressions On Watershed attributes流域属性基于空间的回归模型)是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开发的经验统计和地表过程相结合的流域空间统计模型。模型通过对河流水质数据和流域属性建立空间回归实现污染负荷产生和迁移的定量化。模型的最大特色是其空间特性非常显著,可以将上游的营养盐污染源数据和下游的营养盐负荷数据联系起来,同时可以将河流中的水质监测数据或污染物通量数据和流域的空间属性特征(比如土地利用类型、河网、大气沉降等)联系起来。模型除了一般水质模型所具有的水质模拟和流域污染源的分析功能外,还可在模拟过程中对流域中每个污染源、流域属性和污染物迁移过程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显著性检验。文章简要介绍了SPARROW模型的结构和原理、功能和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分别对小浪底水库建成前3年和建成后4年的河道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在库首断面水质持续恶化的情况下,小浪底坝下水质状况却明显好转,说明小浪底水库库水对原水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从而使下游河段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平原河网水环境质量、改善河道水动力条件,选取浙江湖州市南浔沈庄漾圩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IKE软件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二维浅水方程组为理论基础,应用同平台同维度中嵌套水质模型的水动力方法进行过程耦合,运用断面实测数据与相应经验公式进行参数率定,通过实测数据与模拟效果的分析进行模型验证,分别模拟了不同补水流量和调控位置条件下的水动力水质监测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经率定验证后的耦合模型对河网内水动力和水质指标的模拟精度较好,模拟效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河网在补水流量为初始流量的30%时,湖区水动力提升效果增加9.92%,典型水质指标NH3-N、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6.21%、11.4%和6.82%,改善效果显著,最优补水点位置为Code5。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性方法耦合水质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模型是模拟和预测水体中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工具.水质模型作为水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控制和水质规划管理中.详细清晰地阐述了水质模型的研究进展、几种常用的确定性水质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的研究方法、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研究方法以及不确定性方法与水质模型耦合的研究现状,并说明了水质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包括:加强对模型的不确定进行数学描述与评价,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各种不确定性方法应相互渗透;将不确定性研究方法与传统的水质模型进行耦合,构建各种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的多样化、复杂化、耦合化;将水质模型与“3S”技术结合,使应用水质模型实时、动态的反应水质变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象山港(半封闭港湾)为研究对象,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对其潮位、潮流、温度、盐度的时空变化进行验证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象山港海域的水动力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象山港内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在上述水动力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三维水质模型,水质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可以反映水质的变化趋势。利用验证后的水质模型,针对排污口的落潮排放、排放量减少和排污口整合3种排污策略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排污口对象山港水质变量的影响程度。模拟结果表明,象山港水质环境受排污口影响明显,3种排污策略均可以直接降低港内DIN浓度,但不同的工况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4.
突发水环境事件情景模拟分析对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至关重要.在对铜陵市沿江化工企业风险物质泄漏情景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IKE21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长江干流铜陵段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了模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水动力模型满足精度要求.对某化工企业储罐3种泄漏情景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同一水文期,风险物质对下游敏感受体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沙河水库流域河道水质差、水环境退化等问题,以主要超标污染物CODCr、NH3-N和TP为指标,应用MIKE11、MIKE SHE及ECO Lab构建流域水文水动力及水质耦合模型,探究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并进一步评估不同控制措施下的河道水质改善效能.研究表明:耦合模型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水动力模拟精度良好,水质模拟PBIAS均小于40%;通过提高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率、排口截污等措施削减点源污染入河是提升考核断面水质的关键,总量控制措施下,3条考核断面CODCr、NH3-N和TP年平均浓度分别减少6.91~22.82、0.66~2.70、0.09~0.30 mg·L-1,降幅明显,逐渐满足V类水质考核标准,并最终达到Ⅲ~Ⅳ类水平;同时,针对北沙河朝宗桥断面1—6月NH3-N和TP超标的状况,可在总量控制方案不足的基础上,采用组合引水方案.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官厅水库水质预报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E-QUAL-W2模型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水动力学与水质模型,可模拟河流、湖泊、水库等 不同条件下多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根据官厅水库狭长、水浅和水文、水力、水质扩散 等特点,采用CE-QUAL-W2模型模拟其水质变化,并对模拟模型水质参数进行验证,将其用于官 厅水库水质的预测研究;进而提出官厅水库水污染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红河流域红河州段微量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选矿直排废水汇入红河水体前及汇入后下游13km处底泥、水质中的As、Pb、Cd、Cu、F及其在水中的迁移、转化、沉降,可以看出重金属被悬浮物吸附随水流迁移。沉积迁移使下游水生生物栖息地改变,水质量下降,采取物理的尾矿库沉淀或化学方法混凝、澄清后循环使用、完善排污收费等措施,对于改善下游水质及水生生态环境,恢复水质规划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杭州湾新区水环境污染较重的现状,采用MIKE11软件构建新区河网的一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现状及远期规划排污条件下河网水质分布.结果表明:河道内水体流动较弱,不利于污染物迁移扩散,污水处理厂排出的处理水对排污口周围的河道的水质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大,叠加本底浓度后许多区域超过了Ⅴ类水质标准.最后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以改善新区河网水质.  相似文献   

19.
以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为目标污染物,通过监测评价新冠疫情期间杀生剂的河网污染特征;同时,构建了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和四级逸度模型耦合的河网连续动态模型,解决了污染物在河网迁移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问题,开展了目标杀生剂在石马河流域的迁移模拟.模型通过率定和实际浓度验证,获得了满意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新冠疫情期间河网中杀生剂的污染浓度是非疫情期间的2倍.TCS和TCC从污水处理厂排出后,在河道中的浓度随着河流迁移的距离增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则受到河段流量的影响,上游低流量区域河网中杀生剂浓度先上升而后下降,且在20 h左右已逐渐趋于稳定;下游高流量区污染浓度呈现梯形缓慢升高趋势,且浓度最终在24 h时尚未成为稳定值.因此,对河网中典型杀生剂迁移的时空特征的评估,需在区别流量大小的前提下,分段和分时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田涛  赵坤  布旻晟  田威 《环境工程》2014,32(6):135-139
定量评估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是科学规划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的基础和前提。采用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FDC对宣城市某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达标排放时,排污口不会对下游取水口水质产生影响。在事故排放时,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时污染团到达和离开下游水厂取水口的时间分别为1.7 d和3.1 d,取水口附近COD最大浓度超Ⅲ类水标准1.96倍,对下游水厂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排污口的设计应考虑事故排放时对下游取水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