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通过构建新型生态接触床,利用植物与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净化污水,研究其净化效果。浅层人工湿地上种植水生植物水芹、菖蒲和花叶芦竹,同时设置无植物对照组,分析其在春夏季和秋冬季对污水中总氮、总磷和有机物的去除率。主要结论如下:生态接触床在春夏季TN、TP的去除率可以达到60%以上,对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以上;秋冬季对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60%以上。本研究采用的并联组合工艺可以节省用地,达到与串联组合工艺相当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一个冬季脱氮除磷效果好的人工湿地系统,选用钢渣、沸石及耐低温常绿鸢尾,构建两组潜流人工湿地(CW1,CW2)。冬季(8~12.3℃)条件下,考察两者对于城镇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钢渣—沸石—鸢尾人工湿地(CW2)对生活污水中的NH~+_4-N、TN平均去除率为95.46%、95.68%,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人工湿地对TP及COD平均去除率为75.71%、55.22%,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标。低温条件下,CW2仍保持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且能耗低,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人工湿地冬春两季对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的弱点,为达到湿地处理系统全年水质目标,构建了表流人工湿地-氧化塘交替系统,以某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冬春两季该湿地系统对尾水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氧化塘对T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表流人工湿地,两者的间隔使用,有效的改善了冬春两季氮磷的去除情况。冬春两季对TN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0%~54%、55%~66%;对氨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3%~55%、75%~82%;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21%~47%、49%~58%;对TP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50%~69%、64%~69%。表流人工湿地与氧化塘的交替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表流湿地冬春季存在的弱点,从而对尾水处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地表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对枯水期府河水中的CODcr,BOD5,TN,TP,oil,LAS,Ar-OH,NH3,S^2-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85%以上,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99.9%以上,其净化效果能够满足净化地表水或污水深度处理的需要。由此可见,人工湿地塘床系统是一种生态滤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新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在不同水力负荷、季节、曝气方式等条件下经过小试试验,分析了该湿地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水力负荷184mm·d。条件下COD、NH,一N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87.2%、68.9%。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仍大于20%。正交试验分析得知,最佳运行条件是气温28.6℃、水力负荷0.184m3·m-2·d-1、水力停留时间2.4d。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预曝气方式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6.
高水力负荷下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景观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人工湿地普遍占地面积较大,使其在景观水处理中的应用受到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构建实验水池模拟人工湖,构建高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其在高水力负荷下净化劣Ⅴ类富营养化池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在1.64 m3/(m2·d)和3.28 m3/(m2·d)的高水力负荷下净化池水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水力负荷提高到5.74 m3/(m2·d),湿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堵塞,净化效果相对较差.本实验系统净化池水的最佳水力负荷为3.28 m3/(m2·d),该水力条件下系统对浊度、CODCr、NH 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9%、41.0%、24.7%、58.5%.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的人工湿地污染处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水力负荷对抚仙湖北岸典型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污水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TN、TP及SS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下降,COD去除率受水力负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综合考虑水力负荷对氮磷、有机物及悬浮物等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如果不考虑其它因素,仅从系统处理效果的角度选择水力负荷,人工湿地系统的最佳水力负荷为0.5 m3/m2·d以下。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污水处理系统。文章通过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对海东市乐都区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监测,旨在探索人工湿地在青藏高原的利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期为2013年7月~2014年5月,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湿地对COD、BOD5和溶解氧有显著的处理效果,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BOD5去除率和溶解氧增加率分别为44.19%、68.20%和68.49%,三项指标均可达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2)人工湿地对氨氮、总氮和总磷有显著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分别为43.78%、25.52%和33.89%,冬季三项指标的去除率显著下降,通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三项指标基本可达污水排放一级A排放标准。本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是在青藏高原污水深度处理中处理效果明显的可行技术方法,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香根草人工湿地系统,研究该系统对生活污水的COD、TP、TN的处理效果以及系统的耐污性。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h的条件下,COD、TP、TN的去除率分别为63.5%、88.3%、72.4%。研究表明,香根草人工湿地系统对城镇生活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系统在该试验条件下耐污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浸渍法制备出氨基酸型甲醛吸附净化材料,并考察了甲醛气体浓度及流速、温度、不同甘氨酸浸渍液浓度、p H值等对模拟甲醛污染空气的净化效果,发现甘氨酸溶液浸渍时间不同制备的吸附净化材料对甲醛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净化效果均可达80%以上;净化温度升高不利于甲醛的去除;甲醛去除率随甘氨酸p H值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成果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单户型家庭生活污水盆景式处理是以人工湿地为基础的分散式废水处理方法。通过接近1年的试验对其净水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它对化学需氧量(CODCr)、生物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TP)、总固体悬浮物(T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72%、96.28%、79.06%、85.11%、95.83%。出水水质分别达到33.8mg/L、19.2mg/L、0.8 mg/L、0.7 mg/L、8 mg/L,基本符合国家一级排放标准,部分指标如BOD5、NH3-N等甚至可以达到或优于城市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同时它也可以作为室内盆景用水,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自主设计的强化预处理人工湿地装置进行处理低浓度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针对人工湿地堵塞问题,考察了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海绵装置和滤布装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来预防湿地的堵塞,并且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d的工况下,研究了湿地装置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运用强化预处理装置后,不仅能有效防止湿地堵塞而且不影响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强化预处理湿地装置对CODCr、SS、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4%,90.39%,64.12%,70.13%和67.98%,出水CODCr、SS、NH4+-N、TN、TP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的一级B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已建污水处理工程无动力厌氧+人工湿地组合模式的处理效果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该处理模式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在28%~90%之间,平均为66%;氨氮的去除率在7%-66%之间,平均34%;总磷的去除率在5%~84%之间,平均42%;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三级排放标准;厌氧池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率基本与后段的人工湿地持平;入水污染物负荷量与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出现不足10年,还没有成型的建设、管护经验。湿地公园进城,怎样才能为城市带来绿色和生机?看看四川广元市——广元南河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广元市南部,总面积111公顷,其中水域面积68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61.26%。公园以河流、河溪湿地、森林植被为主体,以南山山体为背景,山、水、城、林相融的大型开放性城市湿地公园,是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开放性城市湿地公园。在四川广元市利州区的街头,不少市民说,夏天还是到湿地公园最惬意。他们骄傲地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池净化玉泉景点富营养化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湿地的基础上建立生态池,来净化杭州植物园玉泉观鱼景点观鱼池富营养化水质。结果表明该生态池在每年的不同季度内对总氮(TN)、氨氮(NH3-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溶解氧(DO)、浊度(TURB)、电导率(COND)均有较好的改善和净化效果,对硝态氮(NO3-N)的净化能力稍弱;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在夏季最高,分别达到26.6%和87.7%,总磷在春季的去除率最高,为56.3%,硝态氮、CODMn和BOD5在秋季去除率最高,分别为8.05%、65.9%和73.9%。生态池的净化出水水质略低于地下水,但可以替代地下水来给养鱼池换水,为解决景区富营养化水质提供了一个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从国内外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技术应用出发,列举了人工湿地处理河水污染的效果和优势,并对湿地净化河水效率影响较大的湿地植物、填料、气候条件以及湿地构造4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最后对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针对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条件下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示范,文章分析了夏季不同温度条件下,潜流-表流型结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中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7~9月,总氮去除率随时间推移先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氨氮去除率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潜流人工湿地单元总氮去除率与日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总氮去除率与日温差存在负相关性;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及人工湿地系统氨氮去除率均与日最低气温和周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人工湿地技术具有高效低耗、运行维护简便、对复杂含油污水净化效果良好等特点。文章综述了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水的净化机理、净化效果、工艺流程及其工艺优势,为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对深入认识人工湿地净化机制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取样的黑臭河水中培养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金鱼藻+铜钱草+富贵竹、金鱼藻+富贵竹5组水生植物,研究该五组水生植物对COD、氨氮、总磷、BOD_5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5组水生植物长势良好,对黑臭河水中的污染物均有较好的处理能力。金鱼藻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大于75%,对总磷和BOD_5的去除率均大于80%,污染物净化能力相对较好。金鱼藻+富贵竹的植物组合脱氮效果最好,在实验的两个阶段中脱氮率分别达到了78.2%和88.7%。铜钱草的除磷能力最差,去除率仅为40.8%。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同时吸收氨氮和总磷时的除磷效率要高于单一总磷底物时。  相似文献   

20.
选择麦饭石、火山石、陶瓷生物环、珊瑚砂、细菌环、活性炭、吸氨沸石7种粘土矿物对模拟河道废水进行吸附脱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活性炭对TP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59. 4%;细菌环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了56%;火山石对COD的去除率最高,为32. 6%。此外,粘土矿物和水生植物的组合对废水中TP,氨氮,COD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中对氨氮、COD、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00%,80%和66%。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和水生植物的搭配组成人工浮岛对河道废水的处理是非常有效果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