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和揭发各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这项规定明确了我国有关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以环境保护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重要特征的当代环境保护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新型变革,是人类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自觉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群众性运动,它全面、彻底地审查、冲击和改变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各个领域完1起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变化。认识和掌握环境保…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高昂的环境代价使得人类社会不得不重视这些问题,另辟蹊径,从道德方面寻求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使人们自觉地维护生态环境,形成生态文明自律。本文通过对生态文明自律体系建设的探讨,探索提高人类生态道德意识的有效方法,构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诸如地球上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都与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分布以及人口结构等问题息息相关,人口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应自觉地建立人口调控机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使人口规模和需求稳定在资源环境容量之内。问题一复活节岛是怎样由兴到衰的?复活节岛以其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居民起源的神秘性、巨大的“毛艾”石像以及岛上文明的兴衰等,一直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神秘岛屿。近…  相似文献   

4.
当今,人类对于气候改变、气候失常、空气污染和臭氧耗竭等的关切,对科学、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提出了新的要求。“环球同此凉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人类持续生存和各国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文明的巨大进步与生存危机并存的现象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人们所向往追求的工业化、现代化的种种弊端暴露更加明显,使不少有识之士感到人类的发展行为和模式需要加以改进,否则最终将走向反面。马克思早就指出:“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留给自己的则是荒漠”。在人类面临许多生存危机的今天,人类要提高对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发展行为,特别是要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自己的发展权。地球不仅对人口有个承载力的问题,而且对人类的发展行为也同样有一个承载力问题。当然,“节…  相似文献   

6.
桓敫 《环境教育》2000,(5):47-48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儿童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义务和职责。有研究表明,促进人类积极保护环境、关心地球的首要因素是他们在儿童时代就能认识和热爱大自然,即所谓的“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因此,运用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幼儿环境教育,帮助幼儿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养成自觉的环保行为习惯,并使之成为儿童天性的一部分,对于实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进行着各种物质交换。协调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人类需要开创"生态文明"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研究从系统生态学、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渊源,概述了由此衍生出来的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在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发展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因此,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顺应时势地提出了“环境文学”的这个新命题,并且以积极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大胆的开拓。总的来说,环境文学这个新的命题的提出,正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严峻的环境问题的现实对文学发展繁荣的呼唤。产生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文学,一定要义不容辞地以时代的要求去唤起人们热爱、建设和自觉地保护好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因此,发展繁荣环境文学势在必行。首先,从文学的发展、继承来看,必须发展和繁荣环境文学。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向以山河壮美、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著称于世。我国的古代文学中,有许许多多令人拍案叫绝的人与环境为主题的光辉篇章。远古神话《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就是运用丰富想象艺术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仲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朱冰 《环境教育》2006,(7):50-51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甚至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保护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全面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在解决环境危机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和人民的历史选择与自觉行动。各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各项污染综合治理措施、环保专项行动等等也从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地反映和记录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推进历程。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在工业化社会以来的几百年中,依赖其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利用化学科学的成就,创造和生产出大量的化学物质,不断地满足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另一方面利用化学和化学过程也对环境的污染负有一定的责任。受传统发展观的影响,化学工业向大气、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地球表面及其物质系统组成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自然地理环境简称自然环境,其内涵是受自然规律制约的地理环境;其外延则包括未受人类活动直接影响(或者影响微弱)和已被人类改造利明了的两种形态的地理环  相似文献   

14.
道德观念的转变是环境教育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世人的共识。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保护自然,从而也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永续生存,除了要求人们从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方面作出应变的措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观念的变革,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投入保护自然的行动。为此,我们认为应在环境教育中逐步实现以下几方面理念的转变。   第一,变人类沙文主义的价值观为承认自然的价值、尊重生态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观。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从自然界而来,并必须不断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才能生存。人的意识及其人的主体性的确立,加速了人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且活动形式和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近些年,雾霾、蓝藻爆发、厄尔尼诺现象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已逐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行动,环保是一场迫在眉  相似文献   

16.
张敏  王文选 《环境教育》2006,(11):68-70
自人猿相揖别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便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口急增、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危害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现象的凸显,学术界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部门的基本职能,它有两种含义。广义上讲,指在环境容量允许下,按照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运用技术、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对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动力,是通过利用周围环境的资源(食物、化石燃料等)获取能量的,它很少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根据普里高律的耗散结构理论,如果进入地表的负熵流总数一定,那么人类社会系统从周围环境中吸入的负熵越多,它本身的熵值就越低,即向有序化发展。反之,环境熵值就越高并向无序化发展,其结果就是目前所看到的地表环境被严重破坏的景象。因此,环境的变化是地球高度发展到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呢?作者提出把人类社会系统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人类生活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工业生产系统。将这三个子系统在地表分置不同地点,让它们彼此间边界明显地分离开来,从而建立起一种  相似文献   

19.
二恶英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本文就二恶英的基本情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环境、人类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介绍,简要说明二恶英的基本特征和毒性效应,提出应对二恶英污染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索取的程度已经超越了生态平衡的界线,造成近些年来频繁出现沙尘暴、暖冬、地震、洪水泛滥等严重的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把生存环境保护好。可以说,没有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社会就不能发展进步,而且要逐步走向灭亡。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主要靠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只要人类不断地靠科技技术,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经济的手段改变环境、保护环境,捉使生态环境永远保持平衡,人类才能永续发展。从这一点上说,我们一定要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