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活性污泥 1号模型 (ASM1)入流中 7个含碳有机物、4个含氮物质、碱度等四大类 13种组分的分析方法 ,并用这些方法测定了西安市北石桥、电子村两个排放口的城市污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SS)采用间歇实验法、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XS)采用测定BOD5间接计算法既操作简单又准确可靠 ,能为利用活性污泥 1号模型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模拟及管理提供入流组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1号模型含碳组分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活性污泥 1号模型中含碳有机物的分析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测定了西安市北石桥、电子村 2个排放口的城市污水水质。实验结果表明快速可生物降解COD(SS)采用间歇实验法、慢速可生物降解COD(XS)采用测定BOD5间接计算法既操作简单又准确可靠,能为利用活性污泥数学模型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模拟及管理提供含碳组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3.
竹园第二污水厂采用一种闭式双泥龄新型工艺。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测定污水厂的进水水质特性参数、异养菌产率系数(YH)和异养菌衰减系数(bH),为后续工艺模型的建立和校正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竹园第二污水厂进水易生物降解有机物(Ss)、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Xs)、溶解态惰性有机物(SI)、异养菌(XBH)、颗粒态惰性有机物(XI)占总COD的平均比值分别为20.0%、32.1%、17.4%、9.6%、20.9%。进水氨氮(SNH)、溶解态可生物降解有机氮(SND)、颗粒态可生物降解有机氮(XND)占TN的平均比值分别为71.5%、10.0%、18.5%。闭式双泥龄工艺平行组合中的传统活性污泥池和A/O池分支的异养菌产率系数(YH)分别为0.68和0.78,异养菌衰减系数(bH)分别为0.501 d-1和0.621 d-1。  相似文献   

4.
基于呼吸计量法的异养菌动力学参数优化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双水解模型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进行改进,并通过呼吸计量试验和非线性最优化算法建立了异养菌动力学参数的优化估计方案.该方案在上海2个污水处理厂的测定结果表明,经优化求解后,ASM改进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批式试验的耗氧速率曲线.26℃下,曲阳厂和白龙港厂活性污泥的异养菌衰减系数分别为0.58,0.55d-1,异养菌最大比增长速率常数(均约为4d-1)和半饱和常数(2.00,2.36mg/L)较为接近.白龙港厂进水中慢速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水解速率明显高于曲阳厂,这是由于长距离管道输送显著降低水解组分的粒径所致.  相似文献   

5.
X 780.3 9503088农药废水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评价及难降解有机物治理对策/张晓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5,15(1)一114~121环信X一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一MS)方法对某典型农药生产废水的有机物组分进行了测定,然后使用由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导出的单项有机物的生物降解速率常数,对各有机物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降解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废水中易降解的有机物有25种,可降解的有2种,难降解的2种;主要的难降解有机物是甲拌磷。对甲拌磷的排放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图1表4参6…  相似文献   

6.
焦化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赵建夫  钱易 《环境工程》1991,9(1):31-33
本文采用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了北京焦化厂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组分,并结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试验,鉴别了该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试验结果表明:北京焦化厂废水中主要的育机污染物为苯酚、甲酚、二甲酚、萘、喹啉及异喹啉,约占废水总有机碳含量的86%;北京焦化厂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主要为萘、甲萘、二甲萘、二联苯、喹啉、异喹啉、吡啶和甲基吡啶等。  相似文献   

7.
水解酸化提高感光胶片废水可生化性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解酸化工艺可有效地提高工业废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可生化性,为后续好氧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本试验在对感光胶片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工艺和常规活性污泥法进行平行对照试验的基础上,从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的角度研究水解酸化过程对好氧生化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水解酸化处理后,在该废水的BOD5/CODcr比值从0.46-0.48提高至0.54-0.56的同时,后续活性污泥系统的动力学半速度常数Ks从常规活性污泥法的459mg/L下降至103mg/L,最大比降解速度K从3.0/d上升至5.0/d,可用于表证该工业废水可生化性和后续好氧生物处理效果改善和提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染料在好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根据合成染料的特性选用了较简单易行的3种生物降解性能测定方法,即静置烧瓶筛选试验法,瓦勃氏呼吸仪法,半连续活性污泥法试验,对26种染料进行了测定分析,并比较了3种方法的结果和原因,同时,就环境因素对有机物生物降解性能测定的影响作了简要讨论,结果表明,多数染料在好氧条件下是难降解的,半连续活性污泥法试验虽然需较长的时间,但较另2种方法准确。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中水解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水解酶由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产生,它们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处理系统中,并对大分子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综述了水解酶在活性污泥中的分布特性、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影响酶活力的因素等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环境化学     
以及光化学反应三方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图3表6参87X 13 9802497有机化合物动态定量结构一一生物降解关系(QSBR)模型研究/戴树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8,6(1)一1~10环信X一4 通过分析一般QSBR模型应用的特点、不足和影响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基本因素,指出QSBR模型应综合反映影响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四个方面(以氯代芳香化合物为例):氯代苯系物的摄入、氯代苯系物的诱导作用、毒性物质的形成和基础酶的缺乏。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动态QSBR的概念模式及方法学基础。图2表2参44X 1 3…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BOD_5表示生物耗氧量。即在20±1℃时,11水样培养5日,微生物降解水中有机物所耗溶解氧的总量。该值与水样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相应表示水中可生化的有机物浓度。由于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在测定BOD_5时,水样一般需稀释。又因废水中有机物成份复杂,含量多变,废水的可生化性因水样不同而异。为保证BOD_5测定值的准确性,正确估价水样稀释倍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活性污泥对四种非极性有机物的吸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苯酚、氯仿、氯苯和萘作为目标有机物,进行了活性污泥吸附非极性有机物的试验研究,根据活性污泥对非极性有机物的吸附由表顽吸附和分配两个部分组成的假说,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q=k1Ce^1/k k2Cr,试验结果与模型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3.
活性污泥法模型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了国际水质协会(IAWQ)推出的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2号模型(ASM2)、3号模型(ASM3)的组分、特点和缺陷,论述了活性污泥模型在废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活性污泥模型研究、应用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以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为基础,结合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工艺结构和实际进水水质特征,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模型(ASM1-S),该模型与ASM1模型相比,减少了反应过程、进水组分和参数,大大减少了模型参数测定的工作量和模拟过程中的计算量,从而提高了模型的实用性。本文通过测定模型进水组分和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较大的4个参数(YH、μH、μA、bH)值进行测量,并利用Matlab编制模拟程序,就ASM1-S模型对间歇式循环上流污泥床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将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出水中COD、氨氮和总氮的浓度模拟效果较好,最大误差小于10%,从而验证了ASM1-S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环境化学     
X13 9803134有机化合物动态定量结构一生物降解关系(QSBR)模型研究/戴树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化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8,17(2)一105~113环信X一87 通过分析影响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墓本因素,指出QSBR模型应综合反映影响有机物生物降解的四个方面:取代化合物的摄入,取代化合物的诱导作用、毒性物质的形成和基础醉的缺乏。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动态QSBR的概念模型及方法学基础,并利用其研究了氯代芳香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性。表2参29X 1 3 9803135偶氮染料定量结构一生物降解关系(QSBR)研究/戴树桂…(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  相似文献   

16.
以砂质土壤为例,采用Bio-vapor软件计算了生物降解对苯的a i-s(衰减系数)及筛选值的影响,并对关键影响参数〔c s(污染源苯质量浓度)、LT(建筑底板与污染源距离)、L a(好氧土层厚度)和k w(生物降解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c s≥5×105mg/m3时,生物降解对a i-s基本无贡献;当c s≤1×104mg/m3时,生物降解可导致a i-s降低1~2个数量级,但降幅随c s和LT的变化不明显;当c s介于二者之间时,生物降解对a i-s的作用受LT变化的影响较明显,LT升高1个数量级时,生物降解可导致a i-s降低2个数量级.生物降解对a i-s的作用受L a影响比较明显,L a由0.50 m增至1.50 m时,生物降解可导致a i-s降低2个数量级.Bio-vapor软件预测的砂质土壤条件下L a的最大值为0.63 m,低于现场普遍测试结果(1.50 m),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可能过于保守,实际项目中可通过测试土壤气中各组分的纵向分布确定L a.当c s≤5×104mg/m3时,k w由0.033 h-1增至2.000 h-1,生物降解将导致a i-s降低2个数量级.因此,同一概念模型下考虑生物降解时土壤气中苯筛选值高于不考虑生物降解时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7.
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ANAMMOX)生物膜系统的影响借助已建立的自养生物膜模型(CANON)与活性污泥3号模型结合进行了理论模拟.被结合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生物膜中自养菌与异养菌活性以及所涉及的全部内在反应(碳氧化、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模拟显示,废水有机物对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生物膜系统影响不大;生长稳定的生物膜系统中异养菌反硝化不是脱氮的主反应(最大脱氮作用20%);厌氧氨氧化左右着脱氮功能.除废水中有机物可被全部去除外,当溶解氧最佳时,系统总氮去除率亦可高达90%.  相似文献   

18.
有机物降解和硝化过程中污泥摄氧速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考察有机物生物降解和氨氮生物硝化过程中活性污泥摄氧速率(OUR)的变化规律,研究了OUR表征污泥生物活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有机物和氨氮氧化反应的进行,OUR逐渐降低,当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氧化完毕时,OUR均出现下降幅度突然增大的现象,然后趋于稳定;OUR对系统受到的有机物和氨氮冲击负荷及硝化过程中碱度的变化有着灵敏的反映,可以揭示出有机物生物降解和氨氮生物硝化反应的进程,用OUR表征污泥的生物活性是可行的.污泥生物活性的动力学分析结果验证,有机物氧化的异养菌生长速率高于自养型硝化菌,活性动力学常数(Uom)分别为128.21,7.22mg/(g·h).  相似文献   

19.
简化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活性污泥 1号模型 (ASM1 )为开发平台 ,建立了简化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 (ASM CN)。该模型主要描述了碳氧化和硝化过程 ,其中模型组分、反应过程和参数的数量都少于ASM1 ,从而提高了该模型在城市污水厂中的实用性。通过测定模型组分、化学计量系数和动力学参数 ,为模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最后利用ASM CN模型对实际城市污水厂的运行进行了动态模拟 ,模拟结果良好 ,验证了ASM CN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并且也验证了模拟程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焦化废水在常规生物处理过程有机物的去除规律,研究了其中4种典型的难降解有机物的好氧与厌氧生物降解特性,对比了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常规的活性污泥法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对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提出了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