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环境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区域环境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发展模式的不同之处,并对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区域环境规划的各个阶段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大庆油田为例,通过在区域环境安全信息管理与建筑物环境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环境地理信息系统(EGIS),构建大庆油田环境地理信息系统(DOFESIMS),并阐述了其技术结构、数学模型、功能及功能扩展,为区域环境安全信息管理的规划与实现提供科学依据。在实现对油田环境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对大庆油田污染物排放进行了预测与分析,并将结果进行空间可视化展示,以此证明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可有效解决区域环境安全的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环境系统持续发展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宁大同等人所构建的区域环境-经济协调耦合度,提出了区域经济-环境系统持续发展的规划模式,并对沱江内江段区域经济-环境系统持续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次评价从规划环评的角度对原规划组团不合理的产业布提出了重大建议,较好地解决了规划区各组团与岷江Ⅱ、Ⅲ类水域区不协调的矛盾,满足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要求,较好地体现了规划评价在集中区总规环评过程中的作用,对工业集中区总规环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生产力集中的地方,是区域环境中的一部分,受区域环境的制约。区域环境的变化,决定着城市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城市的兴衰存亡。故抓住影响城市环境的区域特点,规划城市环境,是会事半功倍的。一、新疆环境的特点新疆位于欧亚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四周高山,湿润气流受高山所阻,不能深入,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天山山脉,东西绵延其中,又形成两大盆地。天山之南为塔里木盆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十一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探讨了工业企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总体思路、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根据规划实施后所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当地环保要求的"不增加新鲜水量、不增加废水排放量、不增加主要污染物排量"的目标,结合南水北调水质保障规划要求,重点对水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运用情景分析法和模式预测法预测了纳污河流的环境容量,提出了规划实施后满足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骏  蒲蔚然 《四川环境》2004,23(4):34-36
从区域环境和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城市绿地系统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保护城市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处在城市化及工业化全面发展阶段,一些人为活动与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环境风险持续加剧,重特大环境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类的健康与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区域环境风险评价(Regional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可对区域内的环境风险因素予以全面的评价,侧重于功能布局及产业定位等有可能造成严重环境风险的分析,同时依附于已有区域环境安全标准设计可承受的风险与损害度,进而为区域开发、环境风险管理及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区域环境风险评价较之独立项目评价,其缺陷在于信息获取不足、风险成因存在多元化特性及风险叠加困难。文章将以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下的产业布局规划探讨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予以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引入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作为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的应用。通过单项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和综合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计算,评价了某市的开发强度和剩余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环境规划,自人类超脱了生物规划的制约,进入社会发展阶段那一天起,就开始了保护和创设自己的生存环境。由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以至星际环境的发展过程,即是人类规划生活环境的发展过程。由于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而产生了城市规划学、城市环境学。这两个学科的互相渗透而发展为城市环境规划学,确切地说,城市规划应是城市环境规划。城市环境规划是地域或区域环境规划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环境质量是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境质量的优劣无疑应成为评价生活质量是否提高的标准之一.同时,保证资源具有可持续的支撑能力更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应体现出环境与资源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开发现实可行的方法,以用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区域规划.本文从物质平衡的角度出发,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作为中介体,针对区域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将环境成本和资源价值体现在区域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方法,并探讨了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于区域规划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分析过程和方法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基于环境承载力,确定了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提出开发区总量控制方案和措施,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建立横向跨区域大气治理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是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通过区域协作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区域大气协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区域协作的内在动力和持续性不足,难以满足未来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本文从理念形成、实践探索、机制完善等层面系统回顾了我国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发展历程,结合“大气十条”以来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工作重点和机制创新,总结了空气质量改善、统一标准体系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建设、环境监管模式创新、科技支撑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基于未来我国区域大气环境管理需求,从综合管理体系、立法保障、规划统筹、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nationwide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farm plan programmes and plan characteristics, towards determining New Zealand's (NZ's) capability and eligibility for reporting on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s (OECD) environmental whole farm management plan agri-environmental indicator.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validity of the indicator are discussed. Environmental farm planning in NZ is widespread, fragmented, and diverse. Nine of NZ's 16 regional authorities have environmental farm plan programmes involving 20 different types of environmental farm plans. Potentially half of NZ's total area of farmland is included, but this is reduced by limited and selective use of environmental farm plans as policy instruments. Three authorities are capable of readily reporting the number and coverage of their environmental farm plans; six would need to manually compile the information. Compliance monitoring is mostly informal, but necessary for check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plan works and actions. Eligibility of NZ environmental farm plans cannot be determined until the OECD define acceptance standards. A contemporary definition of environmental farm plans is proposed, along with additional criteria necessary to ensure such plans are credible indicators of issue ownership, adoption of best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landscape changes intended to improve environmental quality.  相似文献   

15.
Recent Italian laws mandate the consid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local plans, especially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of government. The plan for the province of Cremona in northern Italy illustrat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provincial-level planning. The Cremona plan was developed through an ecological planning approach that occurred from 1994 to 1998. As part of this process, the planning team designed a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index. This index was integrated with an environmental capability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Cremona landscape, the planning team developed an ecological network. This network seeks to weave together the natural areas of the province, especially by connecting provincial parks to regional river parks throughout Lombardy. The experience of the Cremona provincial plan has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lsewhere in Italy, Europe, and abroad.  相似文献   

16.
昌吉州区域经济开发在新疆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发展区域经济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或污染,加强生态建设,做好区域环境保护的规划十分必要。昌吉州在石油勘探开发、土地资源开发中重视生态建设,在保护耕地、保护森林、野生动、植物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行至有效,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认识,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与方法作了详细介绍。根据化工、石化行业的特点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建立了以资源-环境-社会为主题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苏省常熟东南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开发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规划中引入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的方法,建立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实现了对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评价的定量化研究方法,为经济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城市发展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由强调个体竞争转向区域整合,因而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也由单个建设项目扩展到区域或更大范围。本文从城市开发选址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三方面论述了区域环评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坚持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宗荣 《四川环境》2000,19(1):61-63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历程,结合我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环境总理2和本地地区的环境形势,谈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才能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