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灵宝盆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与秦岭造山带之间,是豫西北一系列北东-南西向断陷盆地之一。盆地内沉积地层主体为一套厚约2000m陆相碎屑岩夹泥灰岩、薄煤层沉积。本文根据盆地内的恐龙蛋、介形虫、腹足类、哺乳动物化石及少量孢粉等,将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下白垩统枣窳组、上白垩统南朝组、古近系古新统-下始新统项城群、中始新统川口组、上始新统庄里坡组及新近系上-中新世(组名暂未定)等6个地层单元。研究表明:下、上白垩统之间及其与项城群之间为不整合或超覆,上-中新统与川口组或庄里坡组为不整合接触,整个地层是一套河流相沉积、局部洪泛洼地或小浅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p3)和全新统(Qh)4个地层单元。讨论了区内第四纪以来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古河道变迁的过程。研究区内北部东台地层小区第四纪以来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南部南通地层小区第四纪早期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中晚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第四纪以来古河道在海安以南区域摆动,至晚更新世晚期南移接近现长江位置。  相似文献   

3.
江苏南部的下、中侏罗统,长期以来笼统称之为象山群。本文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和大量动植物化石的研究,结合与邻区地层之对比,将江苏南部下、中侏罗统进一步划分为下侏罗统南象山组及中侏罗统北象山组;前者为含煤地层,大致相当于原象山群下部(或下段为),后者为红色地层,大致相当于原象山群上部(或上段)。  相似文献   

4.
在浙东沿海大片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的永嘉县枫林镇附近、地层时代原定为上侏罗统茶湾组(J3c)或下白垩统馆头组(K1g)的一套沉积地层中,首次发现较为丰富的、曾产于中国某些地区新元古界和俄罗斯陆台与西伯利亚陆台上里菲及文德系中的微古植物化石。据此.该地层时代应属于新元古代。从而为研究浙东沿海基底构造提供了重要而可靠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正> 一、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北山地槽褶皱带马莲井复向斜中。区域出露最老的地层为晚元古界星星峡组。矿区出露的地层为上泥盆统金窝子组第一段至第三段。岩性主要为砂砾岩及页岩,次为沉积凝灰岩。  相似文献   

6.
<正> 丹池盆地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一在加里东构造层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狭长型沉积盆地。在盆地内发育曾被人们称为“南丹型”的台盆相沉积。 由于该盆地泥盆系地层的典型性,且其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所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前人已在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矿源层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相对而言,对地层的沉积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的研究很薄弱。本文从沉积地球化学和数学地质方面重点对丹池盆地上泥盆统地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量第四纪钻孔揭示了长江三角洲南北平原在基底构造和地层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第四纪的三角洲北部是一个巨大的沉积盆地。新第三系沉积地层可达一千多米 ,而此时南部却是由古生代和中生代火成岩、碳酸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台地 ,第三系沉积地层几乎缺失。然而 ,第四系地层厚度在长江三角洲南北两地的分布已经持平 ,且地层最厚处已转移到长江口崇明岛一带 ,全新统地层更有继承此演化特征。这表明了本区沉降中心从北部逐渐向南转移的趋势 ,反映了南部基底构造在第四纪以来有明显下沉的迹象 ,是长江主河道南迁的主要地质引力。由于大量全新世沉积堆积在崇明岛前缘的沉降中心 ,重力压实作用导致该中心前部出现“泥火山” ,周围地层变形明显。本研究提出在长江河口区进行大型桥遂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由基底改造沉降和重力沉降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安徽巢湖地区下石炭统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巢湖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下扬子拗陷东段,区内石炭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生物化石也十分丰富。自三十年代以来所进行的区域地质、地层古生物工作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1年5月,南京地矿所沉积组与安徽区测队二分队,结合科研和区测工作,开展了巢湖下石炭统沉积环境的研究,共实测了下石炭统剖面九条,对其中四条进行了较详细的岩石学研究。(图1)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认为湘西北四都坪早震旦世陡山沱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斜坡相分界标志。通过对该区构造与沉积、地层序列系统等进行研究,结合宏观与微观、点与面分析等手段,发现湘西北四都坪陡山沱组并不是深水相沉积。根据地层序列下部钙帽白云岩中的渗流构造和上部新发现的核形石,认为该区陡山沱组沉积序列、沉积特征与扬子地台北缘岩性组合基本一致,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台地夹潮下凹地相沉积;区分了碳酸盐台地台凹相与斜坡重力流,并对华南岩相古地理进行了新划分。  相似文献   

10.
<正> 1981年碳酸盐研究有无重大突破,时间将作出回答。诚然,有一些振奋人心的进展。这些进展许多是由于研究方向的改变或侧重点与以往不同所取得的。如果从这种眼前利益的观点采看,许多成果似乎都是由于把老方法应用于新情况,新观点应用于老问题以及所召开的那些有助于综合资料和总结当前研究现状的专题讨论会和学术报告会所致。 对于现代深水碳酸盐,尤其是它们在大陆坡和台地内盆地(如巴哈马地区)的沉积作用、沉积学特征及海相成岩作用,仍在进行大量的工作,通常采用的  相似文献   

11.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和武陵运动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研究中,最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依然是地层年代的精确标定。地层年代标定涉及到成矿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及其构造演化的时限,也直接影响层控矿床找矿中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在最新的中国地层年表中,前寒武纪地层对比和构造背景解释已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依据扬子块体和华夏块体新元古代地层中最新的系列锆石U-Pb测年结果,初步揭示"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火山事件和分布范围。结合全球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基本特征,对江南古陆变质基底地层年代的修正将有利于重新厘定江南造山带的成矿背景,提供层控矿床基础年代地层资料,为新的矿产资源大调查服务。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资料,将浙江省陆相白垩系划分为3统、5群、17组,并将其所含化石划分为建德、水康、衢江三个生物群。以综合地层学手段研究了白垩系的区域地层对比框架。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特别是在对一些岩石地层成因机制进行深层次研究的基础上,对浙江白垩系主要的关键性、疑难性地层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1)“塘上组”底部砾岩为与火山爆发有成因联系的湖泊重力流沉积,并非底砾岩,因而“天台群”不是“新的构造亚层”,而基本上是火山岩型永康群;(2)“塘上组”、“小平田组”等人山活动成因的“组”,都是中白垩世时局部性火山事件形成的不等时、不连续的地质体,不是层位固定的岩石地层单位;(3)中戴组、方岩组、“赤城山组”都是晚白垩世早期地壳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中,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同一套类磨拉石建造,并非层位不同的“三套”类磨拉石建造。  相似文献   

13.
在赣西北地区石炭纪沉积学及生物地层学研究中取得如下新进展.1.上石炭统原黄龙组顶部首次:采获船山组标准化石,(?)Eoparafusulina sp.,证实了本区有晚石炭世马平期沉积一船山组的存在。2.黄龙组下部白云岩段,发现牙形刺:Idiognathoides sinuatus-Idiognathodus delicatus 动物群 及(?)类:Verella cf.prolixa,Ozawainella pseudorhomboidalis等,为白云岩段时代归属威宁期提供了化石依据。3.作者认为本区黄龙组底部零至三十余米的一套碎屑岩主要为石炭纪威宁期始时海侵初期的滨海相或浅海滞留沉积,与其上白云岩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山东省近10年来工业主要污染物的统计数据,结合山东省经济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山东省主要污染物排放区域、排放行业时空变化规律及原因,为"十二五"山东省工业污染治理形势和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水体砷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方法去除水体中的砷已受广泛关注。文章总结了水中砷主要去除方法:沉淀法、吸附法、生物法和膜分离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分析表明,沉淀法和吸附法已广泛应用于含砷水体的处理,其中开发高效的氧化剂和混凝剂是沉淀法的主要研究方向,寻求新型实用的吸附剂是吸附法的研究热点;生物法除砷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加快微生物除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是该方法的主要研究方向;膜分离法适用于对水质要求很高以及小规模的饮用水处理,研究较好的预氧化处理方法是该工艺的重点。将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除砷效果,是目前水体除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微观尺度研究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聚落演化的多样性。论文选择位于贵州高原面上的典型喀斯特乡村聚落,以长时间序列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实地农户调查,在聚落斑块尺度上探讨聚落的多元空间演化模式。结果发现,研究区聚落总体呈“外密中疏”的空间特征,且这一空间格局从1963年到2015年不断强化。聚落演化类型可划分为逐渐废弃空心化型、旧衰建新型、自然衰落型、内部改造型、基本不变型和扩展型;从1963年到2015年,研究区聚落景观经历了以新旧混杂型为主、以老旧型为主、以新旧混杂型和新房屋为主这样一个演化过程;研究区聚落多元演变的空间路径可归纳为低地指向、交通指向、经济和中心地指向,研究区聚落的优化应基于聚落的多元演变模式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7.
水源切换引起给水管网黄水问题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针对水源切换造成黄水问题的原因开展试验研究.对水源切换前后原水水质进行分析,连续3个月跟踪监测出现黄水问题用户出水水质变化,利用XRD、SEM和EDS对出现黄水问题管段的管垢进行分析.利用试验室模拟反应器,比较不同水质下管材腐蚀速率及管垢铁释放速率.结果表明,水源切换后新水源水化学组分的较大变化,特别是硫酸盐浓度的大幅度增加是引发黄水问题的主要原因.拉森指数从原来的0.4左右增加到1.7~1.9,水源切换后数天内部分管网用户出水出现黄水问题.发生黄水问题地区的管垢致密壳层较为脆弱,在高浓度硫酸盐水质条件下,容易发生溶解破坏.通过反应器模拟试验,对于旧铸铁管,高浓度硫酸盐对管垢铁释放的影响要大于对管材基质腐蚀的影响.拉森指数与铁释放速率具有相关关系,随着拉森指数的增加,铁释放速率升高;对于旧铸铁管,其相关关系为非线性.由于出现黄水问题的管段管垢稳定保护层被破坏,即使随后管网水拉森指数降低到0.6左右,黄水问题仍持续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改扩建项目环评中"以新带老"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厂项目环评实例,说明如何利用实测数据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解决"以新带老"问题,结果表明这两种方式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阳逻砾石层及所含的大量的化石木,在古植物学、长江中游的古环境和古长江的形成与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随着1984年阳逻被子化石木的发现,武汉阳逻化石木和阳逻砾石层就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先后发现的硅化木化石已达200余件。在阳逻化石木鉴定、植物分类、植物生态学和古环境研究方面,在阳逻砾石层的时代及年龄、成因和物源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许多重要成果。然而,在一些基础问题研究上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建议:(1)在化石木的来源和砾石层物源分析方面,开展系统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2)通过综合地层学研究,即生物地层(植物化石组合)、岩石地层(长江中游岩石地层对比)、地貌地层(长江中游地貌对比)和年代地层的综合对比,重点尝试宇生核元素、化石自旋共振(ESR)等测年技术的应用,以查明化石木和砾石层的形成时代;(3)加强化石木和砂砾层环境信息深入挖掘和综合对比分析。在查明化石木植物树种的组合全貌的基础上,通过古植被类型的恢复,特别是应加强化石木的显微结构分析,通过观察其构造特征和生长轮(木轮、年轮)的宽窄等信息,分析其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农用土地资源卫星遥感宏观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分层技术、卫星遥感抽样技术、样方调查方法、数据库建立、数据汇总与外推方法、数理统计分析与精度评估等6个专题的重点研究,探索出一套四川省农用土地利用现状卫星遥感抽样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已在四川省实施应用,完成了1∶10万农用土地利用现状抽样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区分为7个层25个亚层,抽样数为118个,样方大小为10km×10km(即100km2),实际抽样率为2.0%。应用结果表明: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卫星遥感抽样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能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宏观调查与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