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评价的定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涵义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评价原则和指标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一小城镇实例,探索性地构筑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公平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模型,且对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以对“人地关系”、“发展内涵”和“人的位置”等的系统认识为理性基础.所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非常强调公平性。经典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对“公平性”的理解,主要是强调时间维度上的代际公平。我们从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共生理论。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角度.认为公平性不仅是时间维度上的代际公平.而且是空间维度上的地域公平和群际公平。就地域公平而言.我们认为.它不仅包括相关地域的公平性而且包括次级地域的公平性和背景地域的公平性。地域公平性的这样的理论认识。在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公平、环境效率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20世纪80—90年代产生的环境公平概念自然成为其题中之义,并成为其“中心问题”,即居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心地位;之后又出现了环境效率概念。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环境公平、环境效率的概念,并对环境公平居于可持续发展中心地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必将对上层建筑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个意义上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影响 ,剖析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期推动法理学的改革和发展 ,进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视角下的低碳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低碳化发展是低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其根本任务是节能降耗,减少农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的碳排放,以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速率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本文在低碳发展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学科交叉及其理论分析方法,从生态学的视角对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低碳农业应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和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在农业发展形态。低碳农业发展应树立持续性、协调性、公平性目标;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有序利用原则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原则;要遵循生态学规律,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的生态保护机制、生态修复机制与生态补偿机制;从树立农业生态文明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广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村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完善政府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生态责任,以促进农村环境的不断改善和现代农业的健康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环境立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地方环境立法形势的基础上 ,提出地方环境立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并从公平性、持续性、协调性、资源价值、公众参与和生态安全、区域性和发挥地方环境资源优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与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及改革是当前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里约+20"峰会的两个主题。首先,绿色经济是体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以低的自然资源消费、低排放、低污染,达到高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实现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高的生活水平和优良的生活环境。全球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将引发社会形态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虽然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当前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任务,但也必须探索新型的绿色低碳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在实现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积极应对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中新的经济、贸易、技术竞争规则和格局的变动,加强先进技术创新,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其次,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代际公平",又要关注欠发达地区消除贫困,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别公平"、"人际公平"。因此,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框架的建设和改革,要体现世界各国公平获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原则,全面均衡地反映不同国情和发展阶段国家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公平享有全球环境空间、公平获得现代优质能源服务、公平适应全球环境变化、公平承担责任义务及公平的国际制度和机制。中国需要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走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最后,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又面临比发达国家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在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协调推进。在国际上积极参与国际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在国内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主要战略对策包括加速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节能优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总量的过快增长;加强能源结构的低碳化,逐步建立并形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地区平衡,促进生态城市建设;适应国际可持续发展制度改革的趋势,加强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抓住机遇,顺应世界绿色低碳发展潮流,自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把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转变到新型的技术创新型、内涵提高的发展方式上来,基本走上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环境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义了环境公平性包括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及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为表征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构造并计算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各地环境压力指数。为表征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构造了环境基尼系数与绿色贡献系数。根据2004年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污染排放数据(COD与SO2排放量),计算了长三角各地级市的环境压力与基于GDP的COD与SO2环境基尼系数与各地的绿色贡献系数。借助分层聚类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公平性上讲,上海面临的环境压力最高,江苏省城市较浙江省高;(2)从基于经济产出的环境公平性上讲,长三角地区基于GDP的COD、SO2环境基尼系数分别为017与013,相较全国,长三角实现了更高发展水平上的均衡;(3)在长三角内部比较,镇江、泰州等部分城市COD、SO2排放的生态效率仍需进一步提高。最后指出:在区域层面上合理分布区域环境压力,在比较中提高各地生态效率是推动长三角环境保护发展、促进长三角环境保护一体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用水问题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文章从探讨我国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严峻的现实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水问题的对策建议;加强管理,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依靠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投入,打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实施虚拟水贸易,缓解水资源短.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平问题既有研究述评及研究框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不公平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日益成为环境经济学的一个着重关注领域,但既有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和理论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环境公平定义的代表性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环境公平的认识。然后笔者在各种形式的环境不公平研究(包括不同群体间的环境不公平问题的研究和不同区域间的环境不公平问题的研究)、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相应的变量数据进而用计量模型的方法和借鉴收入差距的分析方法)等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不公平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利益不公平问题的转化与延伸,应在这一认识前提下来探讨环境公平问题、来建立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框架。进而提出:以经济学方法讨论利益主体之间如何实现公平享有环境利益、公平分配使用环境容量、公平承受环境破坏后果、公平分担环境维护责任、公平分担环境治理成本,是环境公平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资源代际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代际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代际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代际财富均衡。自然资源是代际财富均衡分配的主要内容,需要进行资源代际管理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coordin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and co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oriented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the idea of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for the 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s put forward. Furthermore, the future generations-oriented virtual negotiation support system (NS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s developed, built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simul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wealth transfer, intergenerational equilibri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itigation and avoida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T technology. The virtual NS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s helpful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be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intergenerational equilibri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formul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other urgent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Final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can be enriched and extended.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oriented virtual NS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ffects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The fundamental way of satisfying the basic needs of human development is to secure the basic needs,limit luxurious and wasteful emissions,and ensure the fulfillment of climate targets,so as to achieve intra-and intergenerational equity.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that the development has to face,such as poverty elimination,urbanization,and industrialization,and the problems of increased consumption that is brought about by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the author distinguishes the stock emission,which does not need annual updating,and the flow emission of regular consumption;the author also defines the standard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that can meet the basic needs.On this basis,the author proposes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carbon budget,compares this method with other means,and in particular,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implications of international equ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carbon budget as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limate regime design.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在反贫困领域的重要作用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在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有效发挥社会资本的周急济贫功能,缓解乃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已成为当前反贫困战略推进中亟待探讨的问题。研究整合了四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0、2012、2014、2016)个体家庭和村庄的嵌套数据,建立了“认知型”和“结构型”两种类型以及“个体家庭”和“村庄”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框架,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社会参与、集体参与以及公共服务6个社会资本变量。研究利用HLM软件构建了多层广义线性模型(HGLM),通过四阶段的空模型、截距模型、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完整模型分析了绝对贫困背景下社会资本对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个体社会资本总量与贫困代际传递呈显著负相关。②在个体家庭层面,社会网络、社会声望、社会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有显著负向影响,但社会信任和地方信任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并不显著。③在村庄层面,公共服务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集体参与对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公共服务水平对社会网络和贫困代际传递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提出要大力培植贫困群体和乡村两个层级的社会资本以缓解农村贫困代际传递趋势:①要通过协调“乡政”与“村治”以形成良性的乡村治理格局。②要促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衔接,在保障个体脱贫的同时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③须提振贫困群体脱贫信心,增强村级自治与集体参与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成本效益分析在评价涉及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时因损害代际公平面颇受批评,因此如何修正成本效益分析使其能够用于这类项目和政策的评价是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首先比较分析经验代际折现率、零社会折现率、单一环境折现率和双重社会折现率四种当前具有代表性的代际折现率的提出背景、计算方法和运用范围,然后构建基于多重社会折现率的新代际折现思路,最后以水土保持项目为例,利用数字模拟方法验证了新代际折现思路的具体运用.结果表明:其一,与四种当翦代表性的代际折现率相比,多重社会折现率在评价具有复杂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上更其优势;其二,基于多重社会折现率的新代际折现思路能够为涉及长期资源环境影响的项目和政策评价提供系统的拆现率选择指导;其三,多重社会折现率下的环境折现率遵循随着时间推移递减,随着人造资本与资源环境间替代难度的增大而递减的原则.最后文章从构建多领域专家参与平台和编制折现率查询表两个方面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阐述自然资源代际转移实质的基础上,运用自然资源代际转移的基本模型分析了资源的代际分配关系。然后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特点,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自然资源代际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代际公平原则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南京市的实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阐述代际公平优先原则的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思路;接着通过设计满足代际公平基本要求的五种规划方案与构建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三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函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南京市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的设计;然后应用多目标线性划模型优化南京市的规划方案;最后对规划方案的效益与公平进行评价,从规划方案规划的结果来看,规划方案基本达到了规划方案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On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is the efficiency of intergenerational allocation, which is important to the long-term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fficient intergene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 in resource economics, this paper builds an ex post model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generational allocation of farmland resource, and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testing and modifying in practice according to the model results, the allocation of farmland resource in the future can continuously converge at the efficient allocation. This paper employs this model to test the allocation of the farmland resource from 1989 to 2003,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if the test sample is divided into 1989 to 1996 period and 1997 to 2003 period, which due to the stricter farmland resource protection policy issued after 1996, the inefficient farmland conversion of the three main regions in China in the period of 1989 to 1996 was 6.58%, 6.84%, 7.8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农地非农化代际配置与农地资源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资源利用要求资源配置在代际上是有效率的。在资源代际最优配置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是否符合代际配置效率的宏观决策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地非农化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若以1989-2003年为研究区间,1989-1996年阶段东、中、西部地区的过度非农化比例分别占各自实际非农化数量的6.58%、6.84%和7.85%,反映出1989-1996年期间的农地非农化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造成农地的过度非农化。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农地非农化政策应该进一步控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来保证农地资源能够在未来得到更优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