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中国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政策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我国各种能源规划可能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探讨了不同类型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中国能源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管理政策研究报告的基础上,针对“十一五”我国各种能源规划可能开展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探讨了不同类型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实施能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国已经实施了30多年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是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实施中总体效果不佳。本文剖析了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效果的对策,以期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实施的主要原因.同时以印染行业为例,讨论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策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节能减排措施.最后,提出了提高节能减排效果的宽泛性策略.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2014,(9):14
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自实施以来,在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突破。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际,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充分发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从决策源头对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进行评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评价技术导则和编写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清洁生产的认知问题,并根据工作实践提出相关的措施与建议,更有效地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对促进清洁生产实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定西市已经实行20多年,对减缓和防治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改善定西市环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实践,本文分析了目前定西市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新环保法的实施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在落实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促进先评价后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在提升立法层次、拓宽评价范围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使环境影响评价的覆盖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多年的实践与运用,也显现了该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个别条款,如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限等的不确定问题,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度的特点,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情况及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提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晓君  朱成勇 《环境科技》2005,18(Z1):85-86
概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重要性、在中国的提出及现状.同时,详细阐述了公众参与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关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结合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对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比较。通过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和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指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并就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研究对象、管理体系、技术特点、方法体系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区别做了明确阐述,指出战略环境评价在操作上应注意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及联系,明确了二者的层次关系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它不仅是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拓展、完善和提高 ,而且也是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可操作的方法之一。在回顾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分析其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从评价范围、内容、对象、方法、结论、性质及指导思想几个方面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累积影响评价: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问题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凯  林健枝 《环境科学》2001,22(1):120-125
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其它活动包括在建议活动的评价范围 ,是累积影响评价区别于传统EIA的重要特征和关键环节 ,也是EIA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重要趋势 .从法规要求、文本格式、时空范围、重点内容、减缓措施等方面 ,分析了内地和香港在环评实践过程中对累积影响的考虑状况及存在问题 .建议制定累积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导则 ,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在项目、区域及策略环评中增加累积影响评价的内容 ,累积影响应在环评报告的摘要、目录及结论中专门列出 ,对累积影响时空范围的界定及重要性的判断应专门提供支持依据 ,评价的重点应较多地关注生态完整性、社会经济影响及全球性环境影响等 ,以更有效地预防累积环境影响问题 .  相似文献   

14.
浅议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环保法的实施,以及国家积极推行简政放权,其势必将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产生影响.现阶段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存在审批前置内容多、报告内容贪大求全、区域环境质量得不到控制等问题,目前国家环保政策趋向于精简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管理,以强化区域规划环评、区域总量控制及公众参与,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将向精简环评审批前置优化环评审批、提高环评文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强化环境实质影响调整和优化环评内容,以及立足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来强化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在环境类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不断发展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导则和标准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材过时、缺乏深度、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中无侧重点等现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包括及时更新教材、增加教学难度与广度、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特色教学等,为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战略环评着眼于政策、规划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项目环评主要解决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而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均是环评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环评体系成为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体系.首先分析国内外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研究现状,识别影响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因素,其次建立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框架,最后提出完善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DEIA)及累积影响评价(CIA)、战略影响评价(SEA)的产生原因、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状况等方面的介绍及与项目EIA的比较,说明RDEIA、CIA、SEA的兴起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环评市场现状--利益扭曲、鱼龙混杂、机制不健全,借证环评、转包环评等现象时有发生,并论述其对环评质量所造成的危害,提出成立环评招投标机构,开展环评招投标,促进环评市场的健康发展,为环评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识别与层次划分是规划环境影响分析评价的基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原则上可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识别,但需按照规划所处的层位和规划决策需求,对环境影响进行层次划分。文章以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说明在运用传统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规划方案的决策因子,筛选线网规划阶段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环境影响层次划分的过程。实例研究表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将规划的决策因子(例如规模、布局、结构等)与所识别的主要环境议题联系起来,对规划环境影响进行划分(界定)的方法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易被忽视的几个细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一份环评报告需要关注的内容比较多。在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过程中,虽然有相关的环评法规、技术导则、环境标准等文件作为指导,但常常因为环评工程师缺乏实际环评工作经验等原因,有一些重要的细节被忽视了。这些被忽视的细节直接影响到了环评报告的质量,导致环评报告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遭到质疑。文章介绍了一些常被忽视的重要细节,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