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区域环评的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项目环评的发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逐渐兴起,区域环评是对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更加突出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但是中国区域环评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规划环评的重叠。所以工作起来常常会出现混乱。如城市中的工业园有用规划环评去做的,也有按区域环评去做的,有的环评名义上是规划环评,实质是按区域环评导则去评的。为此,本文介绍了区域环评的发展及特点,并与项目环评及规划环评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对今后区域环评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亚洲开发银行在1996年提出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步骤与框架,对公路项目环评中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过程与常用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公路环评中的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在环境影响的量化与价值评估方法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过程中,环评人员可能面对众多困难,如存在没有可用的剂量反应关系,统计数据缺乏等问题.因而,从目前来看,环境影响经济评价可能更适合在研究层面上开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通则性的经济评价还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3.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16,(12):2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战略环评工作以规划环评为抓手,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环评工作,为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推动战略环评制度完善并真正落地,应当在找准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党政同责等层面共同发力,使战略环评制度成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和战略环评的相关概念,以及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目前水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战略环评在水电项目中将要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进一步探讨了水电项目环境影响研究的趋势,为今后合理开发水电资源,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评价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冰 《环境保护》2016,(12):30-33
自《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一直在开展有关政策、规划、计划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与实践,然而,目前我国战略环评方法体系尚不完善。本文通过对比两个不同尺度下的战略环评案例,指出相比项目环评,战略环评需要综合使用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方法,以及可以保证模型模拟有效性、评价结论可靠性的根本基础是源清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建设项目只处于整个决策链(战略、政策、计划、规划、项目)的末端,无法从源头上保护环境.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中国2003年9月1日颁布实施的环评法对规划环评作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完成了向全局性战略环评的转变,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战略环评的内容、实施程序,对比我国传统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及历史教训,指出开展战略环评的必要性,建立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便更好地为各项重大决策服务,促进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环评体制、机制及管理等层面上挖掘环评质量不高的原因,提出开展协作化环评、环评招投标、环境影响后评价、严格环评审批及建立环评责任追究机制等改进对策,力求从根本上提高环评质量。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产生是为了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项制度能否充分发挥效用,关键在于环境影响评价对象范围的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对象的变化促进具体制度规范的完善,有助于环境影响评价实际有效实施,更好的实现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中国环评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分别为引入期、建设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问题高发期.针对当前环评报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审批重点及改革方向,为做好环评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在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建立以战略环评为引导,项目环评为补充的环评体系已势在必行,本评价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原则,以保护滇池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在明确环境遗留的前提下。筛选山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关键的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排水和景观为战略要素,制订并运用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预测性SEA与监控制性SEA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关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结合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对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比较。通过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和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指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并就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研究对象、管理体系、技术特点、方法体系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区别做了明确阐述,指出战略环境评价在操作上应注意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及联系,明确了二者的层次关系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徐鹤  朱坦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8):348-35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战略环境评价(SEA)产生并日益受到重视的2个根本原因,文章概述了SEA定义产生的背景,并结合了SEA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现存SEA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主要是SEA体系在美国(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荷兰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DEIA)及累积影响评价(CIA)、战略影响评价(SEA)的产生原因、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状况等方面的介绍及与项目EIA的比较,说明RDEIA、CIA、SEA的兴起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营口港总体规划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目前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港口总体规划属于交通运输规划的范畴,涉及多种生态环境要素,对其实施后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营口港总体规划对大气和水环境影响及其对近海海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为例,采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的技术,建立与评价相关的基于GIS的基础数据平台,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港区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实例研究表明,营口港规划实施将对陆域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对于海域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15.
评价指标体系在规划环评中起着评价框架的作用,可以借助于指标体系全面地研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环评.由于规划方案与各种环境影响之间的因果关系、数量关系不明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环评在收集定量数据、进行定量预测时可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所以不适合采用"以本底为导向"SEA体系.受到定位学派战略形成理论的较大影响,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者通常的思考程序是先确立规划目标后再确定规划方案.如果从构建可持续发展目标入手,能够更容易让战略制定者从环境、社会方面去考虑战略方案.根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主观性较强的特点,文章认为适宜采用"以目标为导向"SEA体系进行规划环评。  相似文献   

16.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鹤  朱坦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6):295-296
通过对国内外开展战略环境评价实施的研究,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价程序中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在方法学上的异同,提出了我国在战略环境评价起步阶段方法研究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战略环境评价的国际研究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略环境评价是国际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就目前来看还没有对其形成统一的认识和理解。以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文章和案例为基础,总结并阐述了国际上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的3个明显的动向:以决策为目标的战略环境评价,以传统环境影响评价为基础的战略环境评价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的战略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云南基本省情、环境形势及重大发展决策;回顾环境影响评价在云南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阐述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生产力布局中作用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云南省生产力布局中作用提出3个方面的对策: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规划环评在云南省生产力布局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建设项目环评在云南省生产力布局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概述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产生的原因,概念及可持发展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分析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达到可持发展的中心环节及可持续发展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它不仅是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拓展、完善和提高 ,而且也是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可操作的方法之一。在回顾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分析其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从评价范围、内容、对象、方法、结论、性质及指导思想几个方面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