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0,439(5)
<正>重庆市以贯彻落实国家"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了由市环境监测中心和40个区县环境监测站组成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在监测工作量大面广、各区县监测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形成了全市监测工作"一盘棋"、监测质量"一条线"的管理模式,提升了环境监测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2.
徐静  罗毅  张筑元 《环境保护》2011,(20):73-75
重庆市环境监测中心是重庆市环保局直属公益性事业单位,属国家一级站,是全市环境监测系统的网络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近年来,监测中心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需要为宗旨,以建设西部领先,全国一流为目标,以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监测能力、污染源监控能力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着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重庆市以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法规制度建设,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狠抓能力素质提升,逐步建立起以市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6个区域环境监测分中心为骨干,34个区县(自治县)环境监测站为基础的监测网络体系,重庆市环境监测能力和水平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可以避免地方行政干扰,更好地发挥环境监测机构的应有作用,而成立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是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后的一种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创新模式。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通过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的设置条件,对设置区域性环境监测中心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通过设置区域性监测中心,可以较好地提高监测机构的工作效能、提升仪器设备利用率和监测技术人员水平,及时掌握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管污染物排放、缩短应急反应时间,充分发挥监测机构垂直管理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闫怀强 《环境》2006,(12):10-10
11月14—15日召开的广东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透露,“十一五”期间,广东拟投入约22亿元用于环境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建成面向泛珠三角区域一流的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建设广州、深圳、韶关、汕头、茂名等五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区域环境监测中心实验室、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及应急中心。广东省环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将改善环境监测手段不足、设备落后、监测项目不全、区域应急预警监测能力薄弱等问题,提高环境预警和应急能力,确保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6.
从东台市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监测机构与人员、监测仪器与装备、监测能力的发展、监测体系的完善、环境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阐述标准化建设主要成效、经验和成果;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必须经历建设期、发展期和完善期,只有全面提升监测水平,具备现代化监测能力,才能巩固标准化建设成果;建立现代化的环境监测队伍、现代化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以及现代化的物质条件,完善环境监测现代化保障体系等任务仍然是推进环境监测基本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推进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改革是提高环境监测能力水平的必然要求。文章概括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面临的形势和要求。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当前环境污染呈现出了复杂性、持续性、潜伏性和广泛性的新特点,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能否监测出污染状况,将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此,在新的形式下,针对环境污染呈现的新的特点,不断探索环境监测管理的新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实现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手段现代化、监测方法标准化、监测管理科学化、日常工作制度化,使环境监测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为例,介绍了环境监测业务来源与类别,从环境监测收费管理、报告与项目管理、窗口服务、监测任务外包等方面,探讨新形势下,环境监测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以及环境监测业务外包的可行性,介绍了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的一些创新思路,提出分包业务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今后加强对分包方的选择、评定和考核的思路和建议.提升环境监测服务效能的同时,为环境监测业务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谈深入信息化建设促进环境监测转型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建设为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效率,提升监测数据利用率和规范监测信息管理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对环境监测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地市级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环境监测转型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应以科学规划、整体布局为基础,严格遵循标准化要求,通过与各项监测业务有机融合和对数据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从而不断提升监测能力建设,助推监测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佳伟 《环境》2015,(3):55-57
<正>为实现因地制宜开放社会环境监测领域,《关于推进广东省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规定,除执法监测和国控企业监督性监测外,其他环境监测领域原则上均可向社会开放。2月3日,广东深化环保改革领域又落"一子"。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广东省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广东环境监测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到  相似文献   

12.
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机构始建于1976年,1985年更名为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业务上受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指导,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单位。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市环保局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市环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构建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扩大监测工作服务领域。从建站初期的水质监测,逐步发展为综合环境质量监测,以及黑龙江省进出口商品食品检测、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构建了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具备了开展多方面监测工作的能力。切实履行了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1环境监测职能与业务范围按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对本市大气(含降水)、水体、土壤、生物、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向国家环境监测总站、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和齐齐哈尔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市即将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的背景下,3月上旬上海市环保局主持召开了1996年全市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支持,环境监测将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实施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此次会议确定的1996年本市环境监测目标是围绕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环境监测由浓度监测向总量监测转移;突出重点,加强区域和流域的环境监测,结合排污申报,掌握本市的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污状况;全面实施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提高环境监测的技术保障和监督支持能力;为城  相似文献   

14.
提高环境的管理,建立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当前环境监管的关键问题。文中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当前环境监测工作的不足等方面,接着提出了人才与队伍建设;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改进环境监测管理;落实长效监测管理机制;开展减排监测考核,推动监测整体工作以及政策支持改进等环境监测管理改进的方向。这一研究对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管理的改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事件     
《环境》2018,(1)
正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实验室开建12月24日,我国首个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先进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安徽合肥正式启动建设。大气环境监测国家工程实验室旨在构建"天、空、地"立体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为我国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供高灵敏监测、探测关键技术,提升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的研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及其对海南省的启示,分析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思路,提出以提高监测队伍素质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实际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立环境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环境监测和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向,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据《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提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是上海市郊各监测站工作重点。就嘉定区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指出与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差距。提出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具体构成,通过建设环境质量监测预警体系、污染源监测预警体系、现代化环境检测实验室、全过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应急监测系统、环境监测信息化体系和提高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七个方面,使环境监测更好地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7,(4)
<正>随着国家"土十条"的出台,广东"土十条"也于去年12月30日紧跟着颁布。落实好土壤污染防治,监测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也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土壤监测工作究竟如何开展,揣着好奇心,记者走进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省监测中心")了解情况。布下土壤监测"网"布好监测点位,是做好土壤监测工作的第一步。"目前,我们主要是根据国家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监控与预警》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苏省环境保护厅主管、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主办、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和江苏省环境监测协会共同协办的期刊。期刊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2-1805/X,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6732。本刊致力于传播和推广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聚焦环境前沿科技,介绍国内外环境监测、环境预警、环境信息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发展,跟踪国家及地方的环境政策、环境标准的变化。读者对象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了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适应生态环境部职能调整、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达标的要求以及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需求三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的建议:一是按照"宜统则统、分类推动"的原则对原环保、水利、海洋等各部门的监测标准进行清理整合;二是加强环境监测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的控制项目一致性研究;三是修订完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简化环境监测标准之间的比对研究,并针对化学分析方法、物理分析方法、生物监测分析方法等不同类型,提出分类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