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重伤事故的处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给基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结合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从重伤事故的认定、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事故调查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处理、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而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措施。从法律依据、事故分级、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主体、调查组组成、事故调查期限、责任追究、事故调查经费来源、信息公开等方面开展了我国与欧盟的事故报告与事故调查处理对比分析,剖析了我国目前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和借鉴了欧盟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做法,并提出改进我国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劳动保护》2007,(9):48-48
一、有利于规范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在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进行事故调查处理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重要职能,是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条例》从实际出发,科学地确定了事故等级及分级要素,明确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规范了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的程序、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及时掌握和统计全省伤亡事故情况,组织协调伤亡事故的抢救和调查处理工作,去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强化了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了事故快报制度,逐步实现了伤亡事故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处理规定》和《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条例》,制定了《辽宁省职工因工伤亡事故报告暂行规定》,要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一次重伤3人以上和死亡事故报告后,必须在一小时内用电话或传真逐级转报至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  相似文献   

5.
政府领导、分级负责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是《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确定的重要原则。这项原则的核心是确立有关人民政府对事故调查处理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7,(8):I0006-I000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7月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07,(9):55-56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已经2007年7月3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私营个体企业发展迅猛,个私企业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数量也在增加,因事故处理、赔偿引起的纠纷往往成为棘手的问题。尽管各级政府加大力度.重视抓了个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私营企业中事故时有发生,存在的隐患仍很多。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个私企业安全生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工作以"预防为主",但事故发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涉及事故原因分析、性质认定、责任认定和追究,涉及到民事、行政、刑事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本文拟结合实践工作,就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正>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我国实施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虽然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还是远远高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笔者通过近10年的工作实践和对我国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机制的研究,对目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浅显见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对生产一、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劳动保护》2007,(8):117-117
最新公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实施后,我厂发生了一起设备事故,没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约为2.0万元,应该由谁来负责调查?  相似文献   

12.
从2002年酝酿,2003年上报到国务院审议,到2007年4月9日颁布,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四年磨一剑。《条例》不仅规范了我们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落实了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而且与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起,织就了一张严密的法网。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1月2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了对《规定》的制订背景、总体思路、适用范围等有一个更加详细的了解,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支同祥。记者(以下简称"记"):支司长您好!首先请您介绍一下《规定》出台的背景。支同祥(以下简称"支"):自2007年6月1日《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以来,对于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事故调查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事故调查程序不够规范、调查周期过长、调查报告落实不够到位等问题,影响了  相似文献   

14.
7月5日,姜堰市姜堰镇召集72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41个社区、村委会“一把手”,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专题学习国务院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多,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如何规范各类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安全措施,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短时期内还难以完全杜绝生产安全事故我们的近期目标是遏制重大特大事故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因此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工作不可缺少并且非常重要这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义不容辞的法定职责。《安全生产法》确立的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对事故发生前应急救援的准备和事故发生后调查处理的组织分别进行了规范体现了更在预防的指导思想。事故应急和处理制度主要包括事故  相似文献   

17.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3月28日国务院第172次常务会议通过,2007年4月9日由温家宝总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发布,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的范围、等级分类、报告主体、程序及时限、事故调查处理及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等内容,是《安全生产法》重要的配套法规之一,是搞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的基本规范。实施以来,《条例》的各项规定得到了较好的落实,但仍有不少生产经营单位对《条例》的规定不太了解,对自身如何履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不够清楚,因此,本刊以问答的形式编发了生产经营单位贯彻落实《条例》最为直接相关问题问答。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条例,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同时,条例对事故发生后的上报时限和具体内容要求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安全与健康》2007,(6):25-25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条例为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程,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可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当前,一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对事故调查处理的目的的理解不是十分清楚,存在着较片面的认识,认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就是为了处罚肇事单位、追究事故责任人的责任、处理事故当事人。然而,笔者认为,事故调查处理是事故预防工作的延伸,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事故的调查,演绎事故发生的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