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生植物净化萘污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5种供试水生植物中,水葫芦对萘污水的适应和净化能力最强,细叶满江红最差,其生长适应和净化能力依次为: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紫萍>细叶满江红。在起始浓度分别为2.5、6.5、16.1mg/L的萘污水中,水葫芦的7d净化率分别为:97.1%、93.7%和90.4%。在净化萘污水的过程中,水葫芦、水花生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而浮萍的酶活性先上升然后下降,紫萍、细叶满江红则一直下降。另外,水葫芦对萘的净化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紫根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水葫芦和紫根水葫芦为试材,分别在室内和室外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水葫芦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过18d试验,不同条件下两种水葫芦均可提高水体中NH4+-N、NO3--N、TN、PO43--P、DTP和TP的去除率,且超过90%,但紫根水葫芦对氮磷污染物的去除率和去除速率均优于普通水葫芦。室内条件下,两种水葫芦均可降低碱性水体的pH值,紫根水葫芦组EC值高于普通水葫芦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庞大的根系分泌了更多的化感物质;紫根水葫芦组ρ(DO)和ORP值均高于普通水葫芦组,表现出更好的水质净化效果。室外条件下,紫根水葫芦组水体中藻类的数量下降了4个数量级,明显好于普通水葫芦组和对照组。试验表明,紫根水葫芦不仅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净化效果优于普通水葫芦,而且对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和藻类的去除效果均优于普通水葫芦,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改良植物品种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生植物改善北京动物园水环境的研究初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北京动物园的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为了净化水环境,本课题采用了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水生植物不仅能净化北京动物园水体,而且还有利于营造水上园林景观和水禽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从单一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上看,水葫芦的净化效果最好,次之为睡莲和野生荷花。人工种植的荷上对较差;多种水生植物的组合更有利于植物在净化作用上的优势互补,从而能始终保持较好的净化效果。此外,试验还发现香蒲的适生水深为0.3-0.4m。  相似文献   

4.
水葫芦氧化塘净化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普通氧化塘净化印染废水过程中,引入水葫芦,以提高其净化效率的条件。研究表明,除水力停留时间、光照强度、污染负荷外、水葫芦氧化塘中的水力条件,也是重要的运行参数。合适的 G 值,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葫芦氧化塘的净化效能。对于增殖的水葫芦,应以处置为主,兼顾回收利用。从技术经济分析,本工艺投资省,净化效率高,运转费用低,尤其适于作为印染废水物化或生化处理后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5.
水葫芦在水生态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葫芦是水生态修复中研究最早和最深入的水生植物之一.在此,归纳了国内外近年来水葫芦在水生态修复中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净化水体能力与净化机理、控制水葫芦疯长和资源化利用本葫芦.探讨了水葫芦净化系统在水体修复中的合理位置:天然水体的生态修复、水葫芦与污水处理工艺的组合、低浓度生活污水和雨水处理等.最后展望了水葫芦在水体生态修复中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水面放养水葫芦对太湖竺山湖水环境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水葫芦等生长快、生物量高的漂浮植物来净化污染水体,已成为目前水体生态修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在太湖竺山湖放养水葫芦后对水体营养盐吸收和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风浪扰动等影响,水体交换强烈,水葫芦放养区内溶解氧含量变化幅度在3.50~11.20 mg/L之间,未出现厌氧现象.水葫芦须根具有较强的吸...  相似文献   

7.
在长三角地区,利用紫根水葫芦对水体进行净化工程示范研究。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紫根水葫芦对溶解氧最高改善率达到了51.5%,对总氮、总磷、CODMn、蓝藻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了71.5%、63.2%、60.4%、97.6%。结果表明,紫根水葫芦在南方地区,工程应用情况下,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对水环境生态系统起到良好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消息树     
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公布近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环境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16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牛蛙。(本刊编辑部)摩托车尾气治理目标确定国家环保总局日前颁布了《摩托车…  相似文献   

9.
对水葫芦所产生的损害进行评估,为鉴定生态恢复的范围以及对破坏做出补救所需采取的措施奠定基础.从预防、根除与控制水葫芦的角度,确定从利用生物控制剂管理水葫芦的技术考量因素.由于水葫芦在中国发生的危害特点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通过提高本地独特的天敌的防治效果更为重要.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第2、3和11号标准,将其性质定位外来入侵物种,并例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加以规制,来防治水葫芦入侵,保证中国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淮南矿务局谢三矿利用地面塌陷区,引入矿井水养殖了一种繁殖力极强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其学名叫凤眼莲,它具有净化污水的能力。通过水葫芦净化后的矿井水经监测达到渔业用水的标准,可以放养各种鱼类,水葫芦的杆、叶还可做为青饲料。净化塘边栽种荆条,既美化环境,又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了一部分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实践订明:用水葫芦净化矿井水是适合我国国情和煤矿现状的“经济、节能、达标、简便”的好办法。一、概况矿井污废水除含有较高的悬浮物外,还有微量重金属、酸根离子以及井下油污、粪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凤眼莲入侵现状及其引种得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规模外来种的引入是生物多样性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外来种的入侵已经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从云南省凤眼莲入侵的现状,分析了入侵植物风眼莲引种的得失。对于风眼莲的控制及其治理主要有物理、化学以及生物方法,认为目前对风眼莲等入侵生物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同时引进植物外来种时,要对引进种的行为特性进行调查研究,注意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分析与净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湿地是我国第一个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湿地生态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具有宝贵的动植物资源,对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本文以扎龙湿地水环境为切入点,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扎龙湿地的水质状况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扎龙湿地的净化水质功能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改善湿地水环境,更好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维护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生产生活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水面放养凤眼莲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在太湖竺山湖进行200 hm2的水面放养凤眼莲后对底栖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连续3个月的底栖生物调查.结果表明,软体动物(主要是铜锈环棱螺)的平均密度从远离到种养区内分别为276.67、371.11和440.00 ind/m2,生物量从远离到种养区内分别为373.15、486.57和672.54 g/m2;表现为种养区内要高于种养区外围;种养区内寡毛类(主要是霍甫水丝蚓)和摇蚊幼虫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表现为种养区内远种养区近种养区.在8~9月间3种底栖动物优势种的密度和生物量都表现为快速增加、但在10月为快速下降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在9~10月大量蓝藻开始死亡,蓝藻在死亡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溶解氧,并释放出大量的N、P营养盐,提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导致底栖动物死亡.利用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来评价底栖环境,表明水体处于中-重度污染状态.因此,短期内(6个月左右的放养时间)的大水面、高密度的凤眼莲的种植模式尚未表现出对底栖生境及底栖生物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成功  朱战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56-359,377
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引起滇池水体污染的原因是制定治污方案的关键。近年来,由于滇池地区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滇池的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极度破坏了滇池生态环境的平衡,降低了生态环境净化能力,致使滇池水体污染进一步加重。因此,治理滇池水体污染,首先要控制污染源以减少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的排放,加大污染物和致营养化物质排放前的处理工作;其次加大森林保护力度,退耕还林;增强生态环境自身净化能力也是滇池水体污染治理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泉城公园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优先原则、兼容性原则、最大值原则和水质为重点的原则,采用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法中的直接计算法、功能法及换水周期法,从林地生态需水量、草地生态需水量、人工河湖蒸发需水量、人工河湖净化需水量、生物栖息地需水量、人工河湖渗漏需水量、景观与娱乐需水量和公园内设施用水等八个方面,对济南市泉城公园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005年气候条件下,济南泉城公园的生态环境需水量大约为1.0467×10^6m^3。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泉城公园水资源利用价值及节约用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南生态脆弱区域农村城镇化水平较低,农村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农村城镇化也存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通过分析云南昭通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生态增殖效应和胁迫效应,提出相应的生态调控对策,为生态脆弱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更为切实的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7.
水生维管束植物在修复受损水环境中的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生维管柬植物通过对污染物的吸收、富集,与藻类的竞争或他感抑制作用以及根际水生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等方式实现对受损水环境的修复,是一种与建设污水处理厂互补的水环境修复技术。着重指出利用水生维管束植物在修复受损水环境应用中的科学选择与配置,尤其是应优先考虑选择少量先锋物种,以便尽快恢复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重视各种生活型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稳定有效地发挥各自的生态功能;注意考虑水生植物种群配置在生长期上的密切衔接及群落优势中的季节性演替等;并佐以实例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