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0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乙烯醇(简称PVA)在纺织、印染、化纤、医药等工业上常被用作水溶性高聚物原料、浆料、助剂及保护胶体等,一般分子量可达数十万,化学性能稳定,在环境治理工程上,长时期来被作为难以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质,BOD_5/COD_(Cr)的比值在0.001以下。美国及日本对此都曾广泛地进行了处理工艺研究,并发表了专利。然而,要在长时间(20天以上)及低负荷的严格条件下才可能降解。所以,这样的工艺效果,很少有实用价值。我们对PVA在污水中的活动状况,与微生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含有聚乙烯醇(PVA)印染废水的生化降解动力学的研究,确定表征微生物生长繁殖、自身氧化等的动力学参数,以此作为生化处理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使之更符合废水的水质特点,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同时,通过掌握其处理过程的规律,为工艺管理、运行效果预测,提供比较明确的控制量。  相似文献   
3.
乡镇印染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现以浙江省绍兴县为例,探讨其环境管理的可行性措施。一、概况绍兴县位于甬绍平原西部。南屏会稽山,北临杭州湾,东邻上虞,西接肖山。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耕地64万亩,丘陵90万亩。境内河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生化矿化度及自然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聚乙烯醇(PVA)生化矿化度、PVA在目然水域及土壤中的自净能力以及PVA降解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研究,探讨PVA的可生化性及降解进程中物质的转化规律.PVA的生化矿化度高达50-70%,表明PVA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高度降解.由自净能力和结构变化过程的研究表明,PVA首先由大分子转变为小分子,经相应时间后向无机物转化,说明PVA在自然水域和土壤中有较好的自净作用。  相似文献   
5.
国外印染废水处理技术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含聚乙烯醇废水降解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进行了降解聚乙烯醇废水的活性污泥驯化,使废水中聚乙烯醇的含量可增加到1.5g/L左右;继而从培养和驯化成熟的活性纯污泥中分离和纯化了60株聚乙烯醇废水降解菌,同时结合各菌的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分类于21个属;并以菌类探讨聚乙烯醇废水生物降解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净化印染废水过程中根系微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天华  刘振鸿  林少宁 《环境科学》1990,11(3):24-27,57
当用凤眼莲净化印染废水,且停留时间为4天时,根部灭菌的凤眼莲的氧化缸和无凤眼莲的氧化缸对COD的去除分别为13%、15%。相比之下,未灭菌的凤眼莲氧化缸靠其根部微生态系统的协同净化作用,对COD的去除率可达35%,当废水停留时间为8天时,此项去除率达46%。三者对PVA、表面活性剂、印染废水中常见的几种染料的去除率也与上述情况相似。不能为凤眼莲直接吸改的有机物,特別是易礙聚的污染物首先被粘附、吸着、固定到根部,然后由根系微生态系统的强大净化作用降解。  相似文献   
8.
粘胶纤维生产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理粘胶纤维生产废水的工艺,采用分步逐段的技术方法,即酸,碱废水混曝气除硫化物加碱一步沉淀法除锌的处理技术以及用新型氧化混凝剂继续处理废水的有机物CODcr,出水CODcr为50mg/L左右,CODcr平均去除率达81.37%,达到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一、乡镇印染工业及其污染源小印染工业因其加工设备简单,加工工艺线路较短以及对操作技术、生产管理相对来说要求不高等因素,在广大农村迅速地发展起来。1984年,我国乡村两级纺织印染企业共有22922个,其产值占当年乡镇工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0.
水葫芦氧化塘净化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普通氧化塘净化印染废水过程中,引入水葫芦,以提高其净化效率的条件。研究表明,除水力停留时间、光照强度、污染负荷外、水葫芦氧化塘中的水力条件,也是重要的运行参数。合适的 G 值,可以大幅度提高水葫芦氧化塘的净化效能。对于增殖的水葫芦,应以处置为主,兼顾回收利用。从技术经济分析,本工艺投资省,净化效率高,运转费用低,尤其适于作为印染废水物化或生化处理后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